臨澤:壓沙固沙戰嚴寒

2020-12-21 每日甘肅

壓沙固沙戰嚴寒

張掖日報記者陳海 趙琳

12月3日,雪後初霽,金張掖大地分外妖嬈。臨澤北部荒漠區此起彼伏的沙丘上人頭攢動,熱火朝天,近500名工作人員冒著嚴寒,將「麥草格」覆在一座座沙丘上,為明年開春沙生植物梭梭生長建好「溫床」。

這是我市首次在冬季開展規模化防沙治沙工程。「冬季相對春季來說風沙小,工費低,利用冬季將『沙障』壓好,明年開春直接栽植梭梭、紅柳,可有效加快工程進度。」臨澤治沙林場場長楊向剛說。臨澤北部沙漠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南緣,與平川鎮和板橋鎮毗鄰,沙漠總面積約29萬畝,通過近幾年的治理,目前,已建成防風固沙林7萬畝、阻沙林帶30多公裡,封育荒漠植被82萬畝,向沙漠腹地推進18公裡,逐年增加的森林覆蓋率和荒漠地表結皮,使沙塵暴的強度和頻次明顯減弱,築起了北部生態安全屏障。

成效的背後,是無數勞動者艱辛的付出。「每年3月都在北部荒漠區壓設麥草沙障,開展『治沙播綠、改善生態』的防沙治沙『接力賽』。冬天施工還是第一次。儘管氣溫低,也很艱苦,但為了讓黃沙披『綠裝』,沙漠變『綠洲』,挨凍也值啊。」韓建琴肩上背著包,右手抱起一捆麥草麻利地鋪著「麥草格」。作為護林員的家屬,支持防沙治沙是她多年未變的信念。

秦彪是和韓建琴一起工作的治沙新手,他長期在外打工,趁著冬天停工的空閒,積極投身到防沙治沙一線。「趁著冬閒來這裡幹活,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為改善生態環境作貢獻,一舉兩得。」秦彪說。

每天天還沒亮,靜謐的沙漠便迎來「背包客」,他們不是旅行者,而是「壓沙人」,包裡背的不是行囊,而是飯缸。「進出沙漠不容易,路程遠,早上出門就得準備好食材,中午就在沙窩裡做頓飯吃,完了抓緊再幹,沙漠夜來得早,下午5點就得回去了。」帶領「治沙人」的申吉林說。每到午餐飯點,申吉林和同伴都會準備好簡單的午餐,然後吆喝一聲,呼喚大家來吃飯。「在沙漠裡能吃上熱呼飯,真得感謝申吉林,大家吃飽吃暖和了,再戰『沙子』。」韓建琴笑著說。

人進沙退,家園漸綠,奮戰在一線的「治沙人」功不可沒。據了解,我市臨澤、高臺、山丹3縣被列為全國規模化防沙治沙試點縣,目前,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已全面開工,各施工單位施工區域已全部完成現場劃定,並明確各施工地點、區域及建設任務,麥草、施工機械、務工人員等已陸續進場開始施工,懸掛宣傳橫幅65條、彩旗150多面。

至目前,完成麥草沙障7800畝,完成植樹穴開挖2200畝,建成沙區作業道路12公裡,換填土方1200立方米,項目施工進展有序。其中,臨澤縣試點項目總治理面積4.3萬畝,人工造林2.4萬畝(喬灌混交林1.76萬畝,沙區灌木林0.64萬畝,工程治沙(草方格沙障)1.89萬畝),修建沙區作業道路15公裡。項目建設地點分別是臨澤縣治沙林場沙區(北部荒漠沙區)、G30高速公路沿線和蓼泉南沙窩3個造林區域。臨澤縣治沙林場(北部荒漠沙區)項目建設主要以草方格沙障為治理模式的工程治沙1.89萬畝,修建沙區作業道路12.8公裡;蓼泉南沙窩項目營造以梭梭為主的沙區灌木林0.64萬畝,修建沙區作業道路2.2公裡;G30高速公路項目規劃區在G30高速公路的馬郡灘段、長莊段、明水河段3個區域營造喬灌混交林1.76萬畝。

相關焦點

  • 沙漠防風固沙網的作用
    防風固沙網聽名字就知道它是阻擋風沙的網子,是用在沙漠地帶,甘肅地區,內蒙古地區,新疆地區等主要沙漠地帶或者風沙比較多的地區。沙漠防風固沙網是一種新型材質的柔性網子,它可以隨地勢高低不同安裝,不受地勢不受地域限制。
  • 矢志不移護家園 綠進沙退創奇蹟——記全國勞動模範、古浪縣八步沙...
    >從一名普通護林員,到治沙造林帶頭人,郭萬剛四十年如一日,戰風沙,鬥荒漠。為了全面徹底治理沙漠,2003年國慶節後,郭萬剛捲起鋪蓋,走進了黑崗沙,住進了土坯小屋,整天領著200人的治沙隊伍,與茫茫沙漠展開決戰。選苗、挖坑、種植……經過幾年的奮力拼搏,黑崗沙等地的沙患得到了有效治理。
  • 調沙膠與固沙膠的不同?帶你了解景泰藍畫用膠
    景寶藍出的調沙膠水,要按1份膠2份水的比例兌好,和沙子摻和,填到畫面上。這一步的膠,用水性的,是方便勾兌,另外也是方便修改,等畫面做好了,即使膠水幹了,你滴上點水,仍然可以挖出沙子,重新修補,直到滿意為止。
  • 【新春走基層】臨澤:防沙治沙綠了沙漠 富了百姓
    通訊員 呂國彥 李偉麗  初冬時節,驅車駛進蓼泉鎮南沙窩治沙區,只見昔日裸露的沙丘已經被一簇簇茂密的植被所覆蓋,連綿起伏的沙漠上,梭梭、紅柳等一棵棵沙生植物旺盛生長。
  • 臨澤:多措並舉 盡銳出戰 紮實做好主題教育宣傳工作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 >> 臨澤臨澤:多措並舉 盡銳出戰 紮實做好主題教育宣傳工作 來源:中國張掖網
  • 蘭鐵人治沙電影《那片沙 那片海》將於4月25日在愛奇藝視頻網站首播
    在包蘭鐵路,有這樣一群蘭鐵人,為了沙漠鐵路暢通,60多年來,戰風沙,鬥酷暑,一代接著一代幹,創造出了震撼世界的治沙奇蹟。電影《那片沙 那片海》反映的就是這一主題。影片中,康耀明是蘭鐵固沙林場職工,正在帶領團隊進行一項新的固沙科學研究項目。他的女朋友林嵐到林場找康耀明,要他辭職到她父親的房產公司上班。
  • 臨澤:多方發力擴大文化旅遊知名度
    臨澤訊 今年以來,臨澤縣文旅遊局以建設旅遊名縣為目標,進一步深化文化旅遊全民宣傳行動,全面整合旅遊資源,加大宣傳力度,創新營銷手段,通過媒體合作、自主營銷、活動營銷等多種手段精準開展文化體育旅遊宣傳,切實提升旅遊宣傳營銷的綜合效益,擴大臨澤文化旅遊知名度。
  • 「毀林項目後續」 華能召開伊當灣光伏項目防風固沙生態環保研討會...
    「毀林項目後續」 華能召開伊當灣光伏項目防風固沙生態環保研討會 開展固沙防護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沸沸揚揚的榆林毀林事件終於出現後續12月29~30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在陝西榆林召開伊當灣光伏項目防風固沙生態環保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研討靖邊伊當灣光伏項目環保
  • 華能在陝西榆林召開伊當灣光伏項目防風固沙生態環保研討會
    12月29~30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在陝西榆林召開伊當灣光伏項目防風固沙生態環保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研討靖邊伊當灣光伏項目環保、水保、土地復墾技術優化方案及「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具體措施,進一步提高該項目防風固沙生態環保水平。
  • 臨澤春卷:舌尖上的年味
    江蘇高郵的古鎮臨澤,它的味道在老街。古樸且悠長的老街,那些塵世間的人們,每每歲月代際,總把厚藏在生活裡的真與美氤氳在一道道食物中。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國南方有些地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卷和芝麻湯圓。
  • 武漢內蒙聯手固沙示範區5萬畝荒漠成灌木林
    早在20多年前,劉永定對柴達木盆地及長江、黃河、黑龍江流域的藻類進行研究,發現:作為自然界最低等、最容易成活的植物——藻類,可以在沙漠中生長,這種荒漠藻能夠使沙土結一層皮,藻絲與沙子纏結後能夠抵禦10級大風,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而且結皮的形成,還能改善土壤的養分,為其他微生物提供營養,促使其他生物的生長,從而改善荒漠的生態環境。
  • 風餐露宿戰嚴寒,天山北麓練精兵
    與以往相比,今年冬訓不再只擺長龍、練「鐵腳板」,帶實戰背景的對抗演練多了;指揮員不再滿足於帶頭行軍,在戰位上精心籌劃指揮打仗的多了;單一兵種對抗的傳統課目少了,體系對抗的信息化課目多了。 拉練處處帶著硝煙味、突出實戰化,讓我們跟隨鏡頭,去天山北麓感受精兵風採。
  • 戰風雪 鬥嚴寒 磐石交管保平安
    戰風雪 鬥嚴寒 磐石交管保平安 2019-12-31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澤:興科技力量 助力凹凸棒石「點石成金」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 >> 臨澤 臨澤:興科技力量 助力凹凸棒石「點石成金」
  • ...影響力,推動臨澤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新聞發布會實錄
    我是臨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曉霞,首先,非常感謝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長期以來對臨澤文化旅遊體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感謝新聞界的朋友們多年來對臨澤的宣傳推介。在此,我謹代表中共臨澤縣委、臨澤縣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臨澤縣基本情況和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情況向大家作以介紹。
  • 「點沙成土」:重慶科技造就烏蘭布和深處「人工綠洲」
    「沙就是沙,怎麼可能變成土呢?」置身一片葵花田,莖稈足有一人多高,他用手貼著頭頂來回比劃。不遠處,綠草叢生,鮮花盛開,陽光下,結滿穗子的高粱杆迎風擺蕩。    目前播種面積4200畝,種植各類作物近百種,雜草全部存活,青蛙、蝴蝶、麻雀等鳥蟲也在此落腳,深吸一口氣,泥土清香竄入鼻孔——這是一片名副其實的「人工綠洲」。
  • 甘肅民勤生態效益漸現 千餘人騰格里沙漠壓沙植樹
    楊豔敏 攝中新網甘肅民勤3月13日電 (記者 崔琳 楊豔敏)「3·12」第42個植樹節之際,甘肅武威市境內的壓沙植樹工程按下啟動鍵,當地機關幹部職工共計1600餘人在民勤縣東壩鎮白古村東沙窩進行義務壓沙植樹,當天共完成義務植樹35.5萬株,在麥草沙障上栽植梭梭林1600畝。
  • 臨澤公安局 搗毀窩點抓嫌犯 打擊網絡犯罪
    臨澤公安局 搗毀窩點抓嫌犯打擊網絡犯罪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 據張掖日報臨澤報導 近日,臨澤縣公安局經過縝密偵查、循線追蹤,成功破獲2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查獲涉案手機9部,電腦1臺,銀行卡70張。
  • 戰嚴寒護平安 | 寒潮中堅守的那一抹螢光綠
    戰嚴寒護平安 | 寒潮中堅守的那一抹螢光綠 2021-01-08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