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物流巨無霸的中集集團,在大數據時代開始遭遇巨大挑戰。
隨著國際航運網絡的日漸繁密,全球化資源的快速部署在當前開始決定物流公司的效率。為了更快地滿足全球各地客戶的需求,中集集團需要提升自己的敏捷響應能力,具體表現為它既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在新開闢的市場中部署資源,也需要在其他已開展業務的區域提升智能化數據處理水平。
但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供應商,其特殊性在與它的全球化業務布局超過了絕大多數公司:它在亞洲、北美、歐洲、澳洲等地區擁有300餘家成員企業和4家上市公司,客戶和銷售網絡則分布在全球共計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龐大的業務每年能夠創造千億左右的銷售業績,高達5萬名員工在這家全球化的公司中任職,這一連串數據揭示了企業在數位化時代面對的挑戰。以往,它們更多通過佔據更多的資源實現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但現在,當競爭在數據驅動下進入精細化運營的全新階段,成本的降低就更多需要依靠對數據的管理和分析,而不只是依靠自身龐大的身型。
其中潛藏的矛盾用一句話就可概括,那就是「大船難調頭」。然而,中集集團卻希望克服「大船」的困難,讓自己在全球化的大數據時代能夠變得更加敏捷。
對於中集集團來講,龐大的業務規模只是眾多數位化轉型難點中的一個。
受主營業務性質的影響,中集涉及到的大量市場分布在海外,而這種跨國的數位化管理場景將進一步提升難度。與此同時,中集還面臨著「製造+服務+金融」轉型升級、多元化業務板塊及分層管理、內控規範要求等各方面實際發展需求帶來的挑戰,這讓它相較其他公司顯得足夠特殊。
要想實現這個龐然大物的數位化升級,就需要相應的解決方案能夠完全覆蓋境內外各板塊企業和業務單元,並且能夠支持這些業務單元在同一平臺內相互高效協作。這顯然是個不低的要求,它需要解決方案不僅性能夠強,還需要擁有高敏捷度和充分的延展性。
中集集團的技術團隊曾經思考過各種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擴容、託管或是新建現有本地數據中心,但這種在傳統思維引領下產生的方案,都只能應對一時之需,無法支撐企業更為長遠的發展。況且,本地數據中心的擴容或新建成本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在時間效率、管理成本等各種因素的通盤考慮下,中集集團CIO潘進傑帶領的團隊開始思考通過「雲」實現轉型。對於他們來講,使用「雲」服務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按需定製」,企業既不用為了未來業務的持續發展超前配置資源,也能確保在未來數據處理量提升時能夠跟上市場的快節奏。
在外部環境壓力和內部創新動能的共同催生下,中集集團開始換道賽跑,這個龐然大物開始搭上雲服務的「電梯」,更加快速和敏捷地處理業務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美國應用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在1948年提出了「控制論」,他的觀點對後世影響深遠,包括計算機、通信、傳播等多個領域均受其影響。
作為「控制論」中的核心概念,原本是熱力學概念的「熵」被維納引入到自己的理論中,被用來形容混亂無序的狀態。在維納眼中,信息應該在技術控制下有序流動。但當大量數據和信息突然湧入後,原有的控制技術無法承載海量信息,最終使得系統趨近於無序和崩潰狀態。這時,系統就不得不引入新的技術以控制這種「熵增」的狀態。
某種程度上,中集集團面對的問題與維納此前的描述頗為一致。在數位化環境下,中集集團的龐大業務突然開始不間斷地產出大量數據,而原有的IT基礎設施又沒有能力應付如此規模的數據量和複雜環境。這種無序狀態對於尋求確定性的企業而言無疑是個沉重的夢魘,而企業也就必然需要通過引入全新的技術克服「熵增」。
這是絕大多數巨型企業在面對數位化轉型時普遍面臨的問題,而在中集的案例中,提供的雲服務就成為了那個被引入用來控制無序狀態的新技術。
潘進傑對雲服務技術的理解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中集集團希望提供即插即用式的服務支持,能夠第一時間快速支持新型產業布局,甚至能夠利用該技術帶動企業更為高階的轉型創新。
不只有完善技術的支持,中集集團還獲得了專家團隊的助力。在雙方共同協作下,一些業務痛點得到了解決,通過雲平臺持續動態優化的算力和算法匹配,中集在決策環節開始出現從「經驗法則」向「科學決策」的遷移。
「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的團隊不論在技術上、思維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長和提升」,中集這艘「大船」開始更加敏捷地調頭,這樣的成就讓潘進傑感到滿意。
「全面上雲,能上則上,價值深挖」,這是目前中集集團在信息系統改造方面秉持的標準,其對雲服務的熱情讓它看起來甚至都不像是個巨型的傳統企業。
目前,中集的SAP系統、BW系統、CRM系統、SRM系統、費控系統、自研開發小程序系統等都已經部署在了雲中。根據技術團隊的規劃,中集集團在未來幾年將逐步關閉現有的線下數據中心,實現業務的整體上雲。
作出這樣「大膽」的決策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基於實實在在的效益考量。隨著業務向東南亞、非洲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延伸,中集集團在開拓新市場的過程中也越發強調敏捷性。在東非當地,先遣小組在短短兩周時間內就開通了適合當地業務需求所需的IT基礎設施和算力。如果依照原有的模式採購伺服器和部署系統,這樣的效率絕沒有可能出現。
另外,在中國本土SAP上雲的過程中,通過用雲服務替代原有的機房擴容計劃,中集集團節省了千萬級別的成本投入。上雲之後,通過動態實時優化,集團每年還能實現20%的成本節約。種種優勢強化了中集集團技術團隊對雲廠商的信心,最終讓他們堅定了「全面上雲」的目標。
在全面上雲之外,潘進傑也非常在意「價值深挖」,這意味著雲服務並不只是解決燃眉之急,而是希望能夠成為企業營收增長的新引擎。眼下,在核心應用和數據集中上雲的同時,其還藉助雲上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持續深挖數據價值,利用數據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工具加速創新,從而推動企業全面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CIO之家-企業信息化知識平臺 作者:CIO之家的朋友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