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條對於電腦玩家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硬體之一了,相信不少人對於內存的頻率、容量、時序這些參數都了如指掌。但是你知道內存安裝在主板插槽上也是有學問的嗎?
不少玩家都會對內存進行超頻,以達到更高的性能。而近日在給紫光內存條超頻時,發現當兩條2666MHz 8GB的紫光超頻內存條安裝到雙通道四插槽的主板上時,插入2、4插槽的超頻潛力更高,輕鬆就能超頻到3466MHz,而插入1、3插槽時,卻只能達到3200MHz。同樣是內存插槽,究竟是為何會造成這種情況呢?
眾所周知,CPU是我們電腦的計算中心,數據存放在硬碟中,而CPU的運算速度是要遠超於硬碟的讀取速度,通過CPU直接讀取硬碟的數據就會讓整臺電腦的運行速度被拖後腿。因此就有了內存,憑藉著超高的傳輸速度被用作CPU和硬碟中間的高速緩存,硬碟的數據臨時存放到內存中,再由CPU對內存中的數據進行處理,電腦性能會大大提升。於是,CPU和內存的連接就會影響到電腦的性能。
CPU和內存的連結通過主板來完成,而主板的走線方式也有多種,比較常見的有Direct Topology、Daisy-Chain Topology和T-Topology三種。
其中Direct Topology是直接從CPU拉線連接到內存插槽上,這種方式多見於只有兩條內存插槽的ITX主板上,並且電氣性能是三種之中最好的,在許多挑戰內存超頻記錄的平臺上會經常看到這些ITX主板的身影。
Daisy-Chain翻譯過來就是菊花鏈,簡單點描述就是先從CPU分別連接到兩條通道的第一個內存插槽,然後再從這兩條內存插槽連接到另外兩條。因此Daisy-Chain後面連接的兩條內存插槽線路完整,而且沒有殘線,電氣性能較高。但是由於線路長度和並行因素的影響,插入四條內存時的性能會比插入兩條時要差一些。
T-Topology就是先將CPU分別連接到各兩條內存插槽的中間,再各自從中間分開成兩條線連接兩條內存插槽,這種好處就是內存插槽到CPU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插入四條內存時,電氣性能是最好的並且四條內存的性能比較平均。但是當插入兩條內存時,空餘的兩條內存插槽會有空餘的殘線,會對已插內存的插槽造成電氣幹擾,所以近些年來更多高端主板都在改用Daisy-Chain Topology。
而通常電腦玩家們都是選擇兩條內存的配置,加上近些年來Daisy-Chain Topology走線的主板越來越多,這時選擇2、4兩個插槽性能更優,反而不是離主板更近的1、3插槽。即使你的主板採用的是T-Topology走線,由於線路是先連接到1、2和3、4兩個插槽中間的,所以選擇1、3插槽插入內存的話,線路會有折返,比較容易出現信號幹擾,而選擇2、4插槽則是直接連接CPU,沒有線路折返。
所以,不論是Daisy-Chain Topology還是T-Topology走線,又或者是你完全不知道主板的走線方式是什麼,都可以無腦選擇2、4插槽進行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