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場特殊的拍賣,賣的不是產品,而是專利,這家公司把名下的3356項專利統統打包賣了出去,而且竟拍的還只有一個人,也就是按照起拍價賣了。看到它如此慘澹,很多人多不敢相信,這是曾經的「國貨之光」。
這一企業就是金立,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曾經到處都是金立手機的廣告,專賣店也是開遍了大街小巷,生意十分火爆,是妥妥的出貨量冠軍,而現在,很多被拍賣的金立手機價格被壓倒了50元,前後對比太過慘烈。
按理來說佔據了先機,打出了名號,只要正常經營就就不會如此慘澹,就算後來華為小米的崛起帶來衝擊,也能偏安一隅。但是如今,欠款200多億,老闆逃往美國,曾經的「國貨之光」為何一地雞毛?
這就要問問創始人劉立榮了,劉立榮從小就愛折騰,在經歷了多次跳槽之後,來到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小霸王,一路高升成為生產管理部長,當時的總經理楊明貴十分看好他,所以自己出來單幹的時候就帶上了他。
楊明貴成立的公司叫金正,專門做VCD,劉立榮就這樣混到了常務副總裁,那段日子極其風光,但好景不長,不就一個走私大戶被抓捕,牽扯到了金正,所以他們統統被盯上了。
後來劉立榮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自己出來單幹,改做手機,成立了金立集團,2003年金立就拿下了百萬銷售量,但是苦於沒有相關的經營資質,只能做貼牌生意,利潤流失了一大半,直到2005年,有了相關牌照之後,金立才開始崛起。
砸錢打廣告、請明星,一時間鋪天蓋地全都是金立手機的消息,隨後就是智慧型手機的崛起,三星、諾基亞等等大牌開始流行,金立意識到了危機,也趕忙推出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奈何質量上的比拼直接慘敗。
2017年,金立還砸了60億來宣傳自己的產品,可想而知,宣傳再好質量不硬也站不住腳,賠的血本無歸。
如今金立欠債達到了211億,老闆直接跑路去美國,至今杳無音信,所以剩下的資產只能低價拍賣,用於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