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最近幾年非常受到大家的關注,不僅很多食品廠家開始進軍這個領域,而且有些資本已經重金布局這個行業。
在人造肉研究領域,目前美國、中國以色列等一些國家已經處於全球前列的位置,其中美國人造肉已經實行量產,目前美國有很多餐廳,比如麥當勞,星巴克等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普及人造肉,而且市場反響還不錯。
而我國作為全球肉類消費最大的國家,一些人造肉廠家也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除了中國國內的一些企業開始重金布局人造肉之外,國外的一些人造肉企業已開始考慮登陸中國市場。
美國人造肉巨頭正式在中國建廠。
2020年9月9日,有著「美國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 Meat官宣將在中國建廠,擬在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設計和發展生產設施,生產植物牛肉、植物豬肉和植物雞肉等植物肉產品,目前該項目的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將在幾個月內開始測試生產,並在2021年初開始全面投產。
對於美國「人造肉第一股」將在中國建廠這一消息,大部分網友均表示拒絕,除了對「人造肉」這一還未在國民中廣泛推廣的食品懷有質疑外,也有部分網友表示,人造肉那麼貴,我吃真的肉不更香嗎?
人造肉,口感如何?
近日,肯德基、喜茶、奈雪的茶、星巴克、必勝客等餐飲頭部企業紛紛推出「人造肉」新品,連雙匯、金鑼等食品龍頭也緊密布局。麥德龍也推出別樣漢堡,盒馬貨架也上新了人造肉。各種新品的推出,表現出各大餐飲企業對植物肉的信心。
植物肉究竟能不能以假亂真?
售價為25元一份的喜茶的「未來肉芝士堡」。漢堡整體味道與平常的芝士漢堡沒有太大差別。其中夾的「肉排」呈淡粉色,切開可以看到「肉汁」,咬下去能感覺到顆粒感和「肉」的纖維,吃起來也有肉的彈性。從味道上來說,黑胡椒味較濃,整體就像是一塊黑胡椒肉排。不過,與普通的牛肉漢堡中的肉排相比,其煎烤感更弱,口感介於火腿腸和肉之間。
肯德基的「植培雞塊」,相較於真雞塊,「植培雞塊」的口感沒有這麼緊實,偏鬆散。此外,因為缺少動物油脂,自然肉味相對較淡。
而在星巴克的「人造豬肉沙拉」或者「別樣牛肉經典千層面」等明星款產品,則被不少消費者不客氣地點評,「完全沒有肉味,只嘗到了調味料的味道」。
在眾多網友親自體驗品嘗後的評論裡,及網上相關博主的視頻實測裡,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涵蓋漢堡、意面、餃子、粽子等中西式餐品中,人造肉的呈現方式雖然有肉粒、肉排、肉塊等等,但肉的緊實嚼勁與絲狀纖維感如何打造,是目前市面上多款產品共同面臨的痛點,而且添加劑較多偏油偏鹹。
產品售價較高於普通真肉價
網友直呼:真肉不香嗎?
這些人造肉產品價格並不便宜。價格區間依據產品品類有所不同,從20元至百餘元的價格都有,最貴的一款漢堡達140元一份,而意粉產品的價格區間則集中在70元左右。以植物蛋白為基礎的素肉價格是略高於普通肉類的,230克28元的價格,比起真豬肉的售價格並不佔優勢。
比如紅荔村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款藤椒植物肉腸粉,售價為23元一份,這樣的價格比一份16元的鮮蝦腸粉價格高出不少。而Gaga鮮語的健康肉醬意粉,售價為68元一份,與香腸肉醬粗通粉價格持平。星巴克的一小份別樣牛肉千層沙拉,千層面也賣到了69元。盒馬的一盒226克的普通人造肉速凍肉餅,賣到了59.9元。
除了價格讓人們覺得不划算之外,還有口味和熱量的原因。
人們長久以來的口味習慣的改變也需要時間,這也是目前很多人造肉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儘管外觀和香氣都模仿得很像,「假牛肉」不難吃,但用植物模仿肉,目前還很難騙得過人的味覺。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人造肉因需要增味的緣故需要添加大量的諸如乳化劑和穩定劑等調味劑,會導致人造肉單位分量所含的熱量更高。
對於此,有些網友表示,「花那個錢,我割兩斤實實在在的豬肉吃不香嘛?」
相較於海外市場,中國人造肉市場起步較晚,目前尚處發展初期,大眾認知度和認可度較低,因此不少網友仍對「人造肉」持懷疑態度。再加上近期雞肉價格大降,以及「豬肉風口或已經到頭」的言論也使得大眾更青睞「真肉」,畢竟人造肉哪怕口感再接近真肉,其原材料也不過是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