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作為現在智能電子設備的「心臟」,其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了,半導體晶片領域目前來說我們過內還將有待提高。我們每年都需要從海外進口大量的晶片,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在晶片進口上花費的資金已經達到了3000億美元,這比國內排名第二的石油進口所花費的金額還要多出600億美元左右。
別看這樣一枚小小的晶片裡面所需要的技術可多著呢,目前已經成為了整個人類研究與製造的巔峰集成之作。但是也就是它,卻讓很多企業無從下手。國內的中興、華為企業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晶片的製造技術從而被所「卡脖子」,中興因此交國10億美元的「保護費」才得以解脫,而現在華為的晶片境遇,已經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了。難道國內真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晶片嗎?
其實在國內的武漢有一家名叫弘芯半導體的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晶片製造企業。這家企業成立2017年,在成立之初,就對外宣布將要斥資200億美元建設一條14nm和一條7nm製程的晶片生產線。此消息一出也是震驚了整個半導體行業,因為要知道的就是,目前能夠量產的最高製程晶片也才7nm,這個家弘芯半導體公司一上來就準備向國際領域看齊,不得不說這份雄心壯志也是值得讓人敬佩。
這家企業並不是光說說,而是付出了實際行動,在2019年的時候,這家企業動用了所有關係,在荷蘭的ASML公司進口到了一臺能夠生產10nm製程晶片的光刻機。這個消息再次轟動了整個半導體行業。因為理論上擁有了高端光刻機,我們就能生產屬於自己的高精度晶片了。弘芯半導體企業因此還專門舉辦了一場進廠儀式。
可讓人痛心的是,近日一條消息的曝光,卻再次把這家企業推上了風口浪尖。據悉,當初進口的這臺能夠生產10nm製程晶片的光刻機已經被抵押了,頓時間也讓很多人感到失望不已,難道這個200億美元的項目就這樣黃了?
網上公開數據顯示,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的資金存在重大缺口,即將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因此才將一年的進口的光刻機以5.8 億人民幣的價格抵押給了銀行。不過讓人更痛心的就是抵押信息上面的那句「全新尚未啟用」。
我們從時間線上來看,半導體公司,在舉行光刻機進場儀式的時間是2019年12月,時隔現在已經9個月時間了,讓人想不通的就是,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面,這臺價值近6億人民幣的光刻機竟然還是全新未啟用的狀態。我們購買一臺幾千元的手機到貨了還要打開看看是否能夠正常使用,而這臺上億的半導體生產「神器」到貨了卻連一次正常例行檢查都沒有嗎?這也不由得讓人感到深思。
到目前為止,弘芯也沒有作出任何答覆,至於弘芯當初說的投資200億的項目黃了沒有,那就更是一個未知數了,不過理論上來講,沒有光刻機的支持,這條生產線也很難再開展吧。
你認為我們在晶片領域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崛起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