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新高地有何變化?——「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最全解讀來了!

2020-09-22 科技北京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聯合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在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隆重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緊緊圍繞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與內涵,基於科學方法和客觀數據,建立衡量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指標體系。通過客觀數據呈現出30個全球主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在關鍵指標上的排名,探索創新變革的力量、關鍵要素和條件,展現出城市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必要準備與核心競爭力,為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提供參照。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內涵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將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定義為在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中憑藉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獨特優勢,發展形成引導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方向、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樞紐,最終成為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和創新生態融合發展的全球城市。

基於對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理解,結合對舊金山、波士頓、東京、倫敦等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認識,《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進一步明確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三個核心內涵:

首先,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是科學研究活動縱深發展和地理擴散形成的科學中心。集聚科學研究資源,持續產出高水平科學研究成果,輻射和影響周邊地區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引領全球科學探索。

其次,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是創新經濟發展的高地。集聚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先進位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全球市場提供技術供給和持續推動力,引領全球產業創新升級和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三,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全球一流的創新生態。通過多元創新主體的協作和相互支持,形成治理良好、動態演化的創新生態系統。各類人才、技術、資本和數據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區域科學研究和創新經濟發展。

指標框架及體系構建

GIHI基於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義、內涵,建立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評估概念模型,構建了由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3個一級指標以及12個二級指標和31個三級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綜合評估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的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的構建遵循「科學、客觀、獨立、公正」 的原則。與國際上眾多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相比,GIHI 指標體系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採用了網絡中心度指標,科學測定城市(都市圈)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相對位勢和影響力;

二是採用了顆粒度小的微觀數據,測度各個城市(都市圈)的論文、專利、投資項目和金額、企業數量和估值、國際航班數量等指標情況;

三是採用了國際組織基於大規模問卷調查的綜合指標,如營商環境便利度、人才吸引力、企業家精神等,以補充創新測度中的基於制度和文化差異的主觀視角;

四是聚焦前沿技術和新興經濟領域, 如人工智慧、信息通信技術、生物製藥等,展現各個城市(都市圈)的前瞻性和未來發展潛力。

評估對象選擇

GIHI參照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全球創新指數》等全球主要城市或區域評價研究,確保評估對象覆蓋範圍的客觀性、全面性和有效性,首批遴選出一批候選城市名單,再通過核心指標綜合排名和分類逐層排名兩套方案交叉對比,形成預評估城市名單,最後通過專家「城市畫像」的方式最終確定30個城市(都市圈)為評估名單。30 個城市(都市圈)覆蓋了151個行政區劃城市,人口僅佔全球總人口的 3.70% ,但在科學研究、創新經濟、創新生態領域表現突出,集聚了全球頂尖創新資源與創新成果。

指數測算結果

指數測算結果顯示,綜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都市圈)依次為:舊金山-聖何塞、紐約、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東京、北京、倫敦、西雅圖-塔科馬-貝爾維尤、洛杉磯-長灘-阿納海姆、巴爾的摩-華盛頓、教堂山-達勒姆-洛麗。

科學中心中全球城市各有所長,特色明顯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多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和全球知識傳播的源泉,科學研究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石。科學中心一級指標評分前3位的紐約、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舊金山-聖何塞,也是綜合評分前3強。科學中心頭部城市在科技人力資源、科研機構等四大維度各有側重,東京在2000年到2018年共有9514位高被引科學家,居全球之首,而北京和紐約則雲集世界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

科學中心評分前10位城市(都市圈)發展模式


在科研機構二級指標方面,紐約得分位居榜首,北京、巴黎、倫敦、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上海依次位列第2-6。世界大學排名Top200數量最多的城市(都市圈)分別是紐約、巴黎、倫敦、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世界一流科研機構Top200數量最多的城市(都市圈)依次是北京、紐約、上海、巴爾的摩-華盛頓。

創新高地中全球布局悄然變化,亞洲城市快速崛起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是創新經濟的高地。其中,舊金山-聖何塞、東京創新經濟績效顯著,引領全球創新經濟發展。北京、深圳、上海排名第3、4、5位。其他排名前10位城市(都市圈)分別為深圳、上海、特拉維夫、首爾、京都-大阪-神戶、西雅圖-塔科馬–貝爾維尤、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其中亞洲一共摘得7個席位。舊金山-聖何塞作為世界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基地之一,其創新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持續領跑全球。東京繼續保持老牌全球科技創新城市優勢,科技創新企業規模和市值、PCT專利數量一直處於世界領先,近年來在人工智慧專利的布局和優勢使其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北京、深圳等中國城市在創新經濟領域迅速崛起,成為全球重要的創新高地,尤其在PCT專利數量、獨角獸企業、高技術裝備製造業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現。

創新高地評分前10位城市(都市圈)發展模式


創新生態中全球差距明顯,歐美城市長期領先

創新生態是激發科技創新持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鞏固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要支撐。研究結果顯示,歐美城市在創新生態方面優勢明顯;亞洲城市在創新生態發展方面與歐美仍存在一定差距,僅有新加坡進入創新生態一級指標評分前10位。區域創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持續強勁,不僅僅在於技術創新能力、創新企業、新興產業的提升,培育和發展更為成熟、穩健的創新生態系統是未來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創新生態前10位城市(都市圈)發展模式


創業支持二級指標得分前5位的城市(都市圈)分別是:舊金山-聖何塞、紐約、北京、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倫敦。完善的創業生態系統、開放的投資和創業環境使得舊金山-聖何塞成為創業公司的孵化基地,2019年舊金山-聖何塞的VC總額約是紐約都市圈的3倍。中國城市創新創業活躍度居全球前列,北京在創業支持方面評分高居全球第三,2019年初創企業所吸引到的VC和PE投資均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舊金山-聖何塞;同期上海市初創企業所吸引到的VC和PE投資均居全球第四。

對評估結果進一步分析後發現,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呈現出差異化發展路徑和特色化定位,大部分城市(都市圈)在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三個一級指標排名中存在比較明顯的分化趨勢,各城市(都市圈)呈現出特色化、差異化的創新發展路徑。

二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是影響城市(都市圈)在全球創新網絡位置的重要因素,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具有深厚科學積澱的城市(都市圈)佔據了全球科技創新指數綜合排名的半壁江山。

三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亞洲城市在創新高地方面的吸引力不斷加強,新經濟在亞洲的發展勢頭和巨大影響力與日俱增;歐美城市的創新生態引領世界一流創新環境,在創新文化包容度和公共服務吸引力等方面表現突出。

據悉,施普林格·自然聯合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將持續跟蹤研究,逐年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評估體系,為科技政策制定者和創新發展實踐者提供可用指南,共同推動創新和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全球創新高地有何變化?「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最全解讀來了!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聯合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在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隆重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緊緊圍繞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與內涵,基於科學方法和客觀數據,建立衡量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指標體系。
  • 科技創新中心怎麼建?——專家解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
    9月19日,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指數在全球範圍內研究遴選出30個城市(都市圈)作為評估對象,測算結果顯示,綜合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依次為:舊金山-聖何塞、紐約、波士頓
  •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全球首發,北京綜合創新能力水平躋身全球前五
    2020年9月19日,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隆重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施普林格·自然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Arnout Jacobs)先生和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聯席主席薛瀾教授出席指數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
  • 全球「創新高地」看北京
    科技範兒是新時代北京城市的獨特氣質,科技創新如今也已成為北京城市的一張耀眼名片。從政策支持,到服務保障,從成果轉化,到築巢引鳳,近些年來,北京實施了一大批改革攻堅的舉措,推行了一大批與時俱進機制,得益於此,這座城市的科技創新實力不斷攀升。今年9月,《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顯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中位列第五。
  • 搶佔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廣州已啟航!
    未來,這裡將成為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示範區、開放合作重點區、制度改革試驗田。這片區域煥發出的魅力和光彩,展示著廣州打造高質量經濟發展新高地的決心。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等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中國排名第14位,在多個領域表現出領先優勢。
  • 評估全球科創中心 |一個新發布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
    【評估全球科創中心 | 一個新發布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凸顯出科學研究、創新經濟、優良的創新生態對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沐浴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晨曦中,我們見證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從生物技術,到量子信息、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經濟和社會的變革。而為了從科技進步中獲益,世界各國都在尋求創新驅動經濟增長。
  • 《全球創新指數2019(GII)》科技集群專題解讀分析
    《全球創新指數》是評估世界各國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最權威的報告之一,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共同創立該報告每年均有重點關注主題,2017年開始新增科技集群專題,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科技集群城市進行跟蹤分析,揭示全球主要創新策源地科學技術發展的聚焦領域與未來趨勢。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課題組對該專題的主要內容進行長期跟蹤分析,對當前全球科技集群的科技前沿領域、創新合作態勢進行了深入研究,供讀者參閱。
  • 2020全球創新指數發布,武漢科技集群排名全球29位
    來源: 楚天都市報近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誰為創新出資》。我國五大科技集群進入全球排名前30位,其中,武漢排名第29位。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於2007年共同創立的年度排名,衡量全球120多個經濟體在創新能力的表現,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執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準工具。
  • 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在青島發布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召開,《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0)》現場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躋身第二梯隊。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上海首次躋身全球科技集群10強
    上海2020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第九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在科技集群前100位中,上海排名第九。「這是上海首次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單上躋身前十,從2017年的第十九位到2019年的第十一位,再到今年的第九位,反映了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顯著成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統計評價研究室副研究員張宓之說。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提供的數據反映出上海有什麼優勢和不足?市科學學所兩位專家進行了分析↓
  •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怎麼建?專家們這樣建言
    近日,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該指數在全球範圍內研究遴選出30個城市(都市圈)作為評估對象,測算結果顯示,綜合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中,美國佔據了7席,此外有東京、北京、倫敦入選。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必然以城市作為空間載體,豐富的科學研究產出將為區域、國家乃至全人類的發展進步提供未來保障。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出爐,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廣東在創新方面的表現十分亮眼,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東京-橫濱。全球創新指數每年對世界各地超過130個經濟體的創新表現進行排名(圖源:《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中國是 GII 創新排名進步最大的經濟體之一《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 2020)報告顯示,在2013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的排名提升了
  • ...中國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十四,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排名全球...
    總體來看,全球創新指數(GII)前十名仍以高收入國家為主。&nbsp&nbsp&nbsp&nbsp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與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榜單前二十的經濟體有3個國家實現排名上升,包括英國、丹麥和韓國,分別上升1位,有2個國家排名下滑,分別是荷蘭和芬蘭,均下降1位,其餘經濟體維持不變,前二十排名整體變化幅度較小。
  • 2020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位列14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近期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瑞士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其次是瑞典、美國、阿聯和荷蘭。中國的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5年的29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14名。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文版發布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陳尚文)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消息,9日凌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中文版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簡稱GII)報告。今年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與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在日內瓦聯合發布了主題為「誰為創新出資?」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今年以53.28的全球創新指數得分,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與2019年位次持平,是唯一進入全球創新指數前30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 全球石墨烯創新發展指數首度發布
    日前,「2020京津冀石墨烯大會暨產業領袖峰會」在北京市房山區召開,會上發布了全球首個基於大數據的石墨烯創新發展指數。該指數顯示,目前我國在石墨烯領域內科技文獻、發明專利、專利申請、企業等數量均在全球範圍內遙遙領先。
  • 全球科技創新獎(重大成就獎)在2020全球科技創新大會產生
    10月28日,2020全球科技創新大會暨首屆「5G+」智能零售高峰論壇以「新經濟與聯合國可持續創新發展——新基建,新零售,新機遇」為主題,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行。
  • 廣州布局構建高端創新平臺體系 全球創新指數(GII)連續四年躍升
    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重磅發布,中國保持全球創新指數榜單第14位,17個科技集群進入世界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的25個。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是國內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群。 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美國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聯合發布,是全球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指標、全球經濟創新創造的風向標
  • 李保東:科技創新是全球戰勝重重挑戰的藥方
    當前,亞洲及世界各國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必須依靠創新賦能,驅動內涵型增長,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進一步優化升級。科技創新是全球戰勝重重挑戰的藥方。當前,世界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肆虐,氣候變化形勢嚴峻,老齡化程度加深等。這些挑戰深刻影響著世界,急需科技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 中國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逐漸成為全球創新高地。
    人們看到,在過去五年,中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量子衛星首發成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首條智能化高鐵開通運營、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啟用、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北鬥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可以說,中國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逐漸成為全球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