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普林格·自然聯合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在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隆重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緊緊圍繞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與內涵,基於科學方法和客觀數據,建立衡量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指標體系。通過客觀數據呈現出30個全球主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在關鍵指標上的排名,探索創新變革的力量、關鍵要素和條件,展現出城市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必要準備與核心競爭力,為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提供參照。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內涵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將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定義為在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中憑藉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獨特優勢,發展形成引導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方向、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樞紐,最終成為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和創新生態融合發展的全球城市。
基於對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理解,結合對舊金山、波士頓、東京、倫敦等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認識,《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進一步明確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三個核心內涵:
首先,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是科學研究活動縱深發展和地理擴散形成的科學中心。集聚科學研究資源,持續產出高水平科學研究成果,輻射和影響周邊地區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引領全球科學探索。
其次,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是創新經濟發展的高地。集聚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先進位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全球市場提供技術供給和持續推動力,引領全球產業創新升級和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三,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全球一流的創新生態。通過多元創新主體的協作和相互支持,形成治理良好、動態演化的創新生態系統。各類人才、技術、資本和數據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區域科學研究和創新經濟發展。
指標框架及體系構建
GIHI基於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義、內涵,建立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評估概念模型,構建了由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3個一級指標以及12個二級指標和31個三級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綜合評估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的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的構建遵循「科學、客觀、獨立、公正」 的原則。與國際上眾多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相比,GIHI 指標體系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採用了網絡中心度指標,科學測定城市(都市圈)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相對位勢和影響力;
二是採用了顆粒度小的微觀數據,測度各個城市(都市圈)的論文、專利、投資項目和金額、企業數量和估值、國際航班數量等指標情況;
三是採用了國際組織基於大規模問卷調查的綜合指標,如營商環境便利度、人才吸引力、企業家精神等,以補充創新測度中的基於制度和文化差異的主觀視角;
四是聚焦前沿技術和新興經濟領域, 如人工智慧、信息通信技術、生物製藥等,展現各個城市(都市圈)的前瞻性和未來發展潛力。
評估對象選擇
GIHI參照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全球創新指數》等全球主要城市或區域評價研究,確保評估對象覆蓋範圍的客觀性、全面性和有效性,首批遴選出一批候選城市名單,再通過核心指標綜合排名和分類逐層排名兩套方案交叉對比,形成預評估城市名單,最後通過專家「城市畫像」的方式最終確定30個城市(都市圈)為評估名單。30 個城市(都市圈)覆蓋了151個行政區劃城市,人口僅佔全球總人口的 3.70% ,但在科學研究、創新經濟、創新生態領域表現突出,集聚了全球頂尖創新資源與創新成果。
指數測算結果
指數測算結果顯示,綜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都市圈)依次為:舊金山-聖何塞、紐約、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東京、北京、倫敦、西雅圖-塔科馬-貝爾維尤、洛杉磯-長灘-阿納海姆、巴爾的摩-華盛頓、教堂山-達勒姆-洛麗。
科學中心中全球城市各有所長,特色明顯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多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和全球知識傳播的源泉,科學研究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石。科學中心一級指標評分前3位的紐約、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舊金山-聖何塞,也是綜合評分前3強。科學中心頭部城市在科技人力資源、科研機構等四大維度各有側重,東京在2000年到2018年共有9514位高被引科學家,居全球之首,而北京和紐約則雲集世界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
科學中心評分前10位城市(都市圈)發展模式
在科研機構二級指標方面,紐約得分位居榜首,北京、巴黎、倫敦、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上海依次位列第2-6。世界大學排名Top200數量最多的城市(都市圈)分別是紐約、巴黎、倫敦、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世界一流科研機構Top200數量最多的城市(都市圈)依次是北京、紐約、上海、巴爾的摩-華盛頓。
創新高地中全球布局悄然變化,亞洲城市快速崛起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是創新經濟的高地。其中,舊金山-聖何塞、東京創新經濟績效顯著,引領全球創新經濟發展。北京、深圳、上海排名第3、4、5位。其他排名前10位城市(都市圈)分別為深圳、上海、特拉維夫、首爾、京都-大阪-神戶、西雅圖-塔科馬–貝爾維尤、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其中亞洲一共摘得7個席位。舊金山-聖何塞作為世界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基地之一,其創新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持續領跑全球。東京繼續保持老牌全球科技創新城市優勢,科技創新企業規模和市值、PCT專利數量一直處於世界領先,近年來在人工智慧專利的布局和優勢使其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北京、深圳等中國城市在創新經濟領域迅速崛起,成為全球重要的創新高地,尤其在PCT專利數量、獨角獸企業、高技術裝備製造業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現。
創新高地評分前10位城市(都市圈)發展模式
創新生態中全球差距明顯,歐美城市長期領先
創新生態是激發科技創新持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鞏固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要支撐。研究結果顯示,歐美城市在創新生態方面優勢明顯;亞洲城市在創新生態發展方面與歐美仍存在一定差距,僅有新加坡進入創新生態一級指標評分前10位。區域創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持續強勁,不僅僅在於技術創新能力、創新企業、新興產業的提升,培育和發展更為成熟、穩健的創新生態系統是未來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創新生態前10位城市(都市圈)發展模式
創業支持二級指標得分前5位的城市(都市圈)分別是:舊金山-聖何塞、紐約、北京、波士頓-坎布裡奇-牛頓、倫敦。完善的創業生態系統、開放的投資和創業環境使得舊金山-聖何塞成為創業公司的孵化基地,2019年舊金山-聖何塞的VC總額約是紐約都市圈的3倍。中國城市創新創業活躍度居全球前列,北京在創業支持方面評分高居全球第三,2019年初創企業所吸引到的VC和PE投資均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舊金山-聖何塞;同期上海市初創企業所吸引到的VC和PE投資均居全球第四。
對評估結果進一步分析後發現,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呈現出差異化發展路徑和特色化定位,大部分城市(都市圈)在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三個一級指標排名中存在比較明顯的分化趨勢,各城市(都市圈)呈現出特色化、差異化的創新發展路徑。
二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是影響城市(都市圈)在全球創新網絡位置的重要因素,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具有深厚科學積澱的城市(都市圈)佔據了全球科技創新指數綜合排名的半壁江山。
三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亞洲城市在創新高地方面的吸引力不斷加強,新經濟在亞洲的發展勢頭和巨大影響力與日俱增;歐美城市的創新生態引領世界一流創新環境,在創新文化包容度和公共服務吸引力等方面表現突出。
據悉,施普林格·自然聯合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將持續跟蹤研究,逐年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評估體系,為科技政策制定者和創新發展實踐者提供可用指南,共同推動創新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