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

2021-01-07 手機鳳凰網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

作者 馬蓉/黃斌

中國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展開立案調查,劍指「二選一」

反壟斷執法從嚴,騰訊美團等平臺或「在劫難逃」

中國需加強反壟斷執行和落實

圖 路透/Aly Song

中國強化反壟斷旗幟鮮明。繼十天前開出首張罰單,市場監管總局最新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展開立案調查,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儘管目前尚難判斷阿里巴巴將會面臨何種處罰,但可以預見的是,明年反壟斷執法將繼續強化,騰訊、美團等平臺企業或「在劫難逃」。

「總局已經吹響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執法的號角,也是執法機構對大型網際網路平臺的一次喊話,意味著此前的規範、講話並非一紙空文。」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資深反壟斷律師鄧志松對路透稱。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指出,「目前還看不清監管會(對阿里)做出什麼樣的處罰,有可能一分錢都不罰,只需要整改;也可能按照上年度銷售額1%-10%處罰。」

新華社周四稍早報導,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受此影響,阿里開盤後深跌至逾五個月低位,其他網際網路平臺股價亦受拖累。而上月在IPO前夕被監管層約談導致上市一事泡湯的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亦將再次被央行等金融監管機構約談。

「阿里已經被查了,那麼騰訊估計也會被查,因為騰訊的微信、QQ等的市場支配地位應該說更容易認定。」劉旭稱。

他進一步指出,微信屏蔽了很多社交類APP的功能,比如阿里巴巴的在線辦公軟體「釘釘」,字節跳動的飛書等。「這些企業也可以繼續向反壟斷執法機構舉報騰訊,騰訊也應該被一視同仁地對待,那麼針對騰訊的反壟斷調查也會接踵而來。」

另一個例子是,騰訊音樂於2018年被網易和阿里舉報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因為騰訊跟大量音樂公司籤訂了排他的、獨家授權協議,相當於是在線音樂市場裡搞「二選一」。

「效果和性質(跟阿里)是一樣的,只不過它不是典型的電商平臺罷了。」劉旭稱。

而對於這些巨頭未來如何應對,劉旭稱,還需要各家自己去摸索調整。「在網際網路行業的上半場,大家想辦法燒錢、排擠競爭,現在進入下半場,遇上反壟斷執法,...能保護市場競爭,市場的交易成本也會下降。這會有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例如在多個平臺開拓業務,並帶動更多就業」。

**五年漫漫舉報路,至今仍未果**

市場總局此次針對阿里「二選一」的立案調查可以追溯到五年前京東對阿里的舉報。

2015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阿里巴巴擾亂電子商務市場秩序,在促銷活動中脅迫商家「二選一」。但阿里認為這只是京東在炒作,之後兩者大打「口水戰」,2017年京東起訴阿里。

然而,案件尚未開審,阿里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對管轄權提出異議,主張此案應移送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兩年後最高院作出裁定,駁回阿里上訴。然而,在質證環節阿里再繼續拖延,導致此案至今沒有正式開庭。

不過,部分案件內容已進入公眾視野。相關裁定書顯示,京東認為天貓網絡公司、天貓技術公司和阿里巴巴在中國大陸B2C網上零售平臺市場上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了包括「二選一」行為在內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應當對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還將拼多多、唯品會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而這三家公司均屬於騰訊系,這是否意味著騰訊對阿里的反擊?

「我認為不存在『反擊』這個說法,」劉旭稱,「因為京東、唯品會等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反壟斷執法機構出手調查,他們也可能都會被查,只不過針對的限制競爭行為或者適用條款可能會不大一樣。」

**中國反壟斷執法挑戰**

近年歐美均加大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的反壟斷調查力度,歐盟近日亦公布法案以遏制科技巨頭不正當行為。而中國在反壟斷方面的挑戰,突出體現在缺乏對反壟斷法的執行和落實。

「早在12年多前《反壟斷法》就在中國生效了,但過去12年多來,中國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做了那麼多併購,但我們真正事前依據《反壟斷法》審查的幾乎沒有。」劉旭稱。

他指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反壟斷的癥結主要在於,一方面長期有法不執行,另一方面執法編制極少,同時還連續多年有反壟斷執法離職人員任職大型網際網路企業,使得反壟斷法人才在執法機構和網際網路企業之間出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美國聯邦層面合計1,310名反壟斷執法人員,各聯邦州還有自己的競爭執法人員;而我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一共45個編制,給人家打雜都不夠。」他稱。

他進一步指出,在國外,即便是網際網路行業,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作為預防壟斷的措施也是常規性的。谷歌、Facebook等網際網路巨頭都會在併購的時候去申報,接受全球各國執法機構的審查;執法機構可以禁止,也可以附條件批准。因為各國對網際網路行業併購的競爭執法是常態化的事前監管,這些公司就不敢大張旗鼓地搞「老大老二」之間的併購。

鄧志松也表示,中國反壟斷法在經營者集中審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依據現行法律,經營者需滿足一定營業額標準才有義務進行申報。而在網際網路行業,由於企業多採取「燒錢補貼」以及「獵殺式併購(killer acquisition)」 的模式,導致一些可能對競爭造成影響的交易因未達申報門檻而規避了執法機構的審查。

不過,針對上述不足及業內熱議的「軸輻協議」、MFN條款(Most Favored Nation Clause)、算法共謀等問題,市場監管總局此前發布的「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已經做出回應。

「現在更需要加快現行反壟斷法的修改進程,依據數字經濟領域特有的限制競爭情形填補現有法律漏洞,改進在審查門檻、威懾力度等方面的缺憾,」他稱,「主管部門、執法機構及司法機關也應進一步完善配套規範體系,以明確執法方向,強化執法力度,暢通私力救濟之路。」

相關焦點

  • 反壟斷號角吹響 網際網路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
    ​近日,網際網路反壟斷號角吹響。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面向公眾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矛頭直指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隨後巨頭股價跌跌不休,一天蒸發千億市值。
  • 網際網路「反壟斷」號角響起,平臺經濟遊戲規則或將改寫
    當然,市值本身包含預期公司增長,並不一定說這些公司業務就遭受了損失,但顯然,「反壟斷」的號角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其實對平臺自身而言,「如何反壟斷」也成為他們壯大之後所頭疼的問題。,再加上網際網路平臺有資本不斷回血的加持反覆做低價、做活動,使得中國網際網路平臺能在我們這個超大人口大國之中迅速崛起。
  • 阿里遭反壟斷調查,股價重挫超13.34%,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中國強化反壟斷旗幟鮮明。繼十天前開出首張罰單,市場監管總局最新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展開立案調查,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  受遭反壟斷調查影響,阿里巴巴在美上市股份隔夜大幅收挫13.34%,創在美上市以來單日最大跌幅,目前總市值為6006.51億美元。
  • 網際網路「反壟斷」號角響起
    《徵求意見稿》中所稱的「平臺」是指網際網路平臺,平臺經濟是由網際網路平臺協調組織資源配置的一種經濟形態,平臺內經營者在網際網路平臺內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平臺型企業成為趨勢,也使得少數巨頭的規模和滲透率越來越高。騰訊、阿里、百度系的用戶滲透率超過90%,頭條、快手等新貴的滲透率也分別超過六成和四成。
  • 網際網路經濟下半場,《反壟斷指南》仍需抑制平臺的「侵略性」
    但是從最近國內的一些新聞事件來看,尤其是市場監管總局於11月10日發布《關於平臺經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有論者認為中國對高科技企業的市場監管已經走到了歐美的前面。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過去的十年間,雖然對高科技公司的顧慮主要來自歐美政府(先歐後美),但是主要行動是基於現有反壟斷法框架下對高科技公司的調查及起訴。
  • 12天內中央兩提「反壟斷」 釋放了什麼信號?
    多位專家表示,加強反壟斷,也成為我國與國際接軌的需要,甚至可以被視為吹響了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創業的號角,讓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更加合規,競爭力更強。  結合此次中央政治局放出的信號,在不久的未來,或許有更多領域都將開展強有力的反壟斷工作,也將涉及更大範圍的行業。當然,對企業而言,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 網際網路反壟斷
    實施已11年的《反壟斷法》進入首次「大修」,近期發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意見徵求稿)》(以下簡稱《指南》)則提到,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行為,或被認定為壟斷。就在同一天,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發出預警:「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
  • 反壟斷新規亮劍網際網路巨頭 阿里、騰訊、京東股價回調該割肉還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現在,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於新規如何進一步落實。法規的生效還需要更多有關執法的細節,而這次的草案未包括懲罰的細節。 反壟斷指南內容明確,京東、美團、阿里巴巴、騰訊、小紅書、新浪微博、58同城、百度等20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直接受到影響。面對平臺公司無邊界的創新,監管的手段也在慢慢跟進。
  • 吹響反擊號角!中國也緊隨其後,歐盟27國率先對美科技巨頭出手
    蘋果因為擁有著非常成熟的技術,所生產的產品也在全世界內銷量都非常火,這也給了蘋果一定的機會,蘋果利用這樣的優勢佔據著行業內的優勢資源,有人懷疑蘋果已經有了疑似壟斷的嫌疑,歐盟27國所組成的世界反壟斷調查組織也率先對蘋果這一美國企業巨頭出手,反擊號角已吹響!
  • 12天內中央兩提「反壟斷」,釋放了什麼信號?
    國門之外,反壟斷風暴也正席捲全球。谷歌、亞馬遜、Facebook……打擊網際網路巨頭壟斷已成各司法轄區執法者共有的「默契」。多位專家表示,加強反壟斷,也成為我國與國際接軌的需要,甚至可以被視為吹響了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創業的號角,讓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更加合規,競爭力更強。
  • 圓桌|如何看50萬反壟斷頂格處罰?專家:巨頭被罰具有警示意義
    對於市場監管總局的處罰,有觀點認為這是對我國網際網路巨頭敲響的一記警鐘,也有觀點認為50萬元的處罰較為溫和,監管不是限制發展。如何看待此次市場監管總局的處罰?當前我國網際網路行業是否已經邁入了寡頭壟斷階段?
  • 數字經濟下,反壟斷執法中隱私保護越發成為重要考量因素
    通過檢索公開報導和各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發布的通報,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2020年8月10日,GAFA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遭遇了84起反壟斷調查及糾紛。從年份上看,2019年四大科技巨頭的壓力最大,合計遭遇41起調查,其他三年平均在15起左右。從調查地區來看,主要國家的反壟斷機構大多都曾對GAFA發起過反壟斷調查,其中歐美在調查數量上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
  • 反壟斷政策密集出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來源:秦朔朋友圈· Irene Zhou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反壟斷浪潮已不僅限於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近期中國的相關政策也密集出臺。11月19日中國政府網刊文顯示,國務院同意建立反不正當競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 [中華工商時報]反壟斷新規亮劍網際網路巨頭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受此影響,電商巨頭在資本市場的股價應聲而跌。那麼,該政策的下發對當前的國內市場有何意義,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網際網路巨頭的經營環境?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展開了調研採訪。
  • 中國版網際網路反壟斷出臺,五大網際網路巨頭集體跳水,壟斷到頭了?
    近日,隨著螞蟻集團被暫停上市,中國網際網路颳起了一陣監管之風。中國市場監管總局(10日)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稱該文件是為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可以說,這個指南可以稱為「中國版的網際網路發壟斷法」。
  • 網際網路巨頭反壟斷指南來了
    %,4家巨頭一天合計蒸發市值超過8800億港元。,降低行政執法和經營者合規成本,加強和改進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監管,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下簡稱《反壟斷法》),制定本指南。
  • 遊雲庭:Facebook遭反壟斷訴訟,為中國《反壟斷》提供借鑑
    至於《反壟斷法》的風險,其實騰訊研究的也很深,從騰訊的應對來看,《反壟斷法》司法和執法的弱點已經被其完全掌握。《反壟斷法》實施已經有十多年了,筆者個人對其在網際網路領域實施情況的歸納是:理論滯後、執法弱勢、司法保守、對網際網路競爭放縱。傳統的反壟斷法理論對於網際網路這一新生事物還是有些不適應。
  • 在反壟斷下 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第三種是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強取豪奪:創業小公司找到巨頭談合作,巨頭看上了創業公司,要麼偷了人家的技術或模式自己去做,要麼以此為威脅逼著創業公司出讓股份甚至控制權。這種行為讓創業公司不得不在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須找靠山、抱大腿,從而失去了原創性、獨立性。政府如何應對壟斷?
  • 網際網路「反壟斷」:十年爭議,今朝槍響
    就在同一天,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發出預警:「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 《指南》發出的時間,正好是各大電商平臺如火如荼酣戰雙十一的時候,一邊宣布著戰績的電商巨頭,一邊股價卻出現大跌。
  • 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簡史
    一場針對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風暴正在醞釀,而且這次動真格了。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要加大對網際網路巨頭涉嫌壟斷的調查和監管。消息一出,港股網際網路巨頭股價集體大跌,當天美團跌超10%,京東跌超8%,阿里跌超5%,第二天美團、阿里、京東均跌超9%,騰訊跌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