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醫院如何建成?他每天要通300多個電話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2月5日,中建二局雷神山醫院指揮部對外總負責人趙冰在施工現場。 中建二局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雷神山醫院如何建成?他每天要通300多個電話

中新網北京2月18日電 題:雷神山醫院如何建成?他每天要通300多個電話

作者 王東坡

趙冰今年42歲,是中建二局雷神山醫院生產技術組組長、對外總負責人,在建設武漢抗擊疫情應急醫院的指令下達的第一時間,他匆忙告別家人,向公司呈上「請戰書」,通宵達旦地規劃建設醫院。他說:「人命大於天,早一分鐘建成醫院,就能早一分鐘救治患者。」

到雷神山去,那裡最需要我

2月3日上午,中建二局安裝公司受中建集團黨組、中建二局黨委委託,組織300餘人的突擊隊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

「雷神山醫院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重要陣地,我參與了6個重大項目的施工,有9年的海外工作經歷,搶建火神山醫院是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參戰,請公司領導考慮我的請求!」安裝公司技術質量部副經理趙冰在電話中「請戰」。

「沒想過有什麼危險,我要到雷神山去,到祖國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妻子兒女心中不舍,一家四口緊緊擁抱在一起。「保重身體,等我回家!」趙冰留下一句話,提起行李就上了車。

在突擊隊伍集結前,趙冰就已經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早在春節期間,他就對雷神山醫院機電施工圖紙做了研究,隨時準備「上戰場」。2月3日中午12點從北京出發,次日凌晨2點多到達武漢,顧不上休息,趙冰連夜集結公司各單位馳援雷神山醫院的管理人員,召開會議,制定馳援工作方案,安排部署項目施工任務,帶領施工隊伍以最快速度轉入現場施工。白天在現場指導生產,晚上到設計單位溝通優化設計方案。一天下來,總是顧不上吃飯,頭暈眼花,才從咕咕叫的肚子得知自己一天基本滴水未進。

「沒有時間了,快點再快點,但質量要保證,醫者仁心,築者更要有仁心,這是傳染病專科醫院,負壓病房門關不嚴、泡沫膠打不足,氣體洩漏了就會產生二次汙染」,趙冰在組織施工時著重強調,「想想如果我們的至親就住在這裡,如果我們的親人是醫務人員,這裡就是他們的戰場,既要快速蓋好病房,又要保證工程質量!」

趙冰一邊組織現有人員與物資投入生產,一邊對各參建單位統一調度,指揮各單位配合穿插施工、協同作戰,同時動員一切力量補充現場需求,他既當「指揮員」又當「運動員」。很快,項目建設步入正軌,具備了日夜連續搶工的條件。

300多通電話是每天「必修課」

2月8日凌晨4點34分,指揮部依舊燈火通明,一陣急促的電話打破了剛剛歸於寂靜的夜晚。「儘快向A5病區增派10名機電安裝工人,那裡進度需要加快,今天務必滿足交付條件!」趙冰頂著兩個熊貓眼,用手摸了摸發燙的手機,喃喃道,「又打沒電了!」

從7日早6點到現在,趙冰的手機每隔四、五分鐘就會打進或打出一個電話,他已記不清到底打了多少個。而每天接打三百個電話,快速地協調組織資源上傳下達,成了他在雷神山醫院工地上工作的「必修課」。打進來的每個電話都關係到醫院整體施工進度,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出決策,保證每個工作面都能正常施工,成為當務之急。

雷神山項目不同於一般項目,偌大的醫院各參建單位投入了逾萬人的建設隊伍,現場交叉施工忙碌異常。因此,協調好物資同時必須要加大施工資源管理,每日根據工程量和工作內容進行人員和物資的增補,才能保證現場高速運轉。「我們的工作不分晝夜,一切工作的核心都是為了壓縮時間。」

A4、A5、A7區病房施工由中建二局華東、一公司、三公司、華南和安裝公司等多家單位負責,對外需要協調醫院建設指揮部,同時又面對複雜的施工環境,壓力巨大。「相比於其他單位,我們進場最晚,卻面臨著同樣的施工任務,只有科學安排,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全部工效。」

這位平時寡言少語的人,此刻變得「囉嗦」了起來:一邊協調現有人員與物資投入生產,指揮各單位配合穿插施工、協同作戰,每日早晚及凌晨1點三次巡場;同時又關注各班組施工動態,動員一切力量補充現場需求。六天後,項目建設跑出了「加速度」,用一半的時間完成了同樣的施工任務。

「火線」入黨,我終生自豪

「我總結了一個經驗,每天早上5點到6點的一個小時最輕鬆,低頭都能睡著。」

雷神山醫院A4、A5、A7區病房圖紙變更和BIM設計紛繁複雜,趙冰又變身為機電安裝「大拿」,主動請纓,「做這個是我的老本行,交給我吧!」趙冰根據現場的實際條件,與設計單位進行充分溝通以更好滿足具體功能需求。鏖戰三個通宵後,設計順利變更,施工進度進一步加快。

2月13日,中建二局援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臨時黨支部召開支部黨員大會,趙冰與其他幾位同事被一致表決通過「火線」入黨。趙冰說,「在工地上,很多黨員同志戴著黨徽衝鋒在前,更加堅定了我成為一名黨員的信念!在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點成為一名預備黨員,將令我終生自豪!」(完)

相關焦點

  • 一線員工講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如何極速建成
    六家基建企業一線員工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如何極速建成。用於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漢雷神山醫院於6日開始驗收並逐步移交。從1月25日接到命令、1月26日完成施工圖紙到最終驗收移交,這座總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擁有1500張床位的大型醫院僅用了十餘天。幾天前,編設床位1000張的武漢火神山醫院僅用9天就實現從完成設計方案到交付的全過程。
  • 10天左右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兩山速度」彰顯中國力量
    「與雷神山醫院相伴,永生難忘!」4月15日晚,中建三局員工章幹抑制不住一整天激動的心情,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從建設到維保,他在雷神山醫院戰鬥了79天。  當天上午,雷神山醫院舉行休艙儀式,站在建設者代表隊伍裡,驕傲和自豪從章幹的內心深處升騰:「時間作證,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 約4萬名建設者10天左右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兩山速度...
    「與雷神山醫院相伴,永生難忘!」4月15日晚,中建三局員工章幹抑制不住一整天激動的心情,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從建設到維保,他在雷神山醫院戰鬥了79天。  當天上午,雷神山醫院舉行休艙儀式,站在建設者代表隊伍裡,驕傲和自豪從章幹的內心深處升騰:「時間作證,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中建三局承擔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堅守:「直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從巡查電路到加固風管,從維修空調到疏通馬桶,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兩山醫院」的維保團隊總是隨叫隨到、時刻待命。2月8日晚,雷神山醫院首批患者入住,院方給維保團隊打來電話:A16區域有門無法鎖緊,請速來維修!工人們趕過來,眼看著一個個患者躺在病床上,醫生護士來回穿梭,都拼命擺手,轉頭就要走。
  • 海報直擊|對話中建八一雷神山突擊隊隊長,聽他講述「雷神山奇蹟...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2月15日訊武漢雷神山醫院於2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並收治首批患者。雷神山醫院展現出的「中國速度」舉世矚目。所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中建八局一公司雷神山突擊隊隊長張鑫,聽他講述了建設雷神山醫院這11天的經歷和感受。「2月3日上午11點左右,我們接到了火速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任務,公司員工踴躍請戰,不到4個小時,就組建完成了一支超過百人的突擊隊,同時籌備了必要的施工物資和防護物資。」張鑫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仍然記憶尤新。
  • 雷神山醫院開展驗收並逐步移交!逆行英雄奮勇鑄造「生命安全島」
    短短數日,要以最高的標準、最急的工期建成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統傳染病醫院,這裡寄託著黨和人民最迫切的期待。時間調配最優質的勞動力和物資資源入場?得知集團馳援雷神山的計劃,黨員劉雨高和陳可可火速召集24名工友於當天趕到雷神山現場。「疫情當前,使命召喚,共產黨員就應該挺身而出!」一天好幾百個協調電話,每天不足3小時的睡眠,他的雙眼已布滿血絲。由於現場條件限制,劉雨高常常每天口乾舌燥的進行協調卻喝不上一口水。
  • 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
    鋼鐵意志創造奇蹟  蔡甸區知音湖畔,火神山醫院工地機器轟鳴。  江夏區黃家湖邊,雷神山醫院工地人聲鼎沸。  2月2日,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擁有1000張病床的火神山醫院從荒灘上拔地而起。2月6日,建築面積7.99萬平方米、擁有1600張病床的雷神山醫院順利建成。
  • 一天300多個電話!他的手機裡,藏著「雷火神山」中國速度的秘密!
    4萬多名火雷兄弟功不可沒中建安裝集團工程師、江蘇省十佳抗疫職工羅文浩就是其中之一一天300多個電話!那時,羅文浩正在武漢陪妻子待產,妻子預產期已經不到10天,但接到公司援建"兩山醫院"的召集令後,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這也意味著他將錯過孩子的出生。羅文浩的決定,也得到了妻子和家人的支持,「當時我愛人跟我說,家裡的事情一切都有爸媽,他們都安頓好了,讓我放心。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是怎麼建成的?聽聽「勤史黃」、「送高宗」們...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永華 | 湖南報導10天建成面積超3萬平方米的大型醫院,這是屬於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的奇蹟。2月4日,火神山醫院已正式接收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與此同時,按照統一模式設計、規模更大的雷神山醫院正在爭分奪秒地衝刺。
  • 武漢雷神山醫院的「移動信號燈」
    陳峰就像立在雷神山醫院交通卡口的 「信號燈」,他標準的指揮手勢、挺拔的警姿、鮮目的檸黃色警服,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儼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為確保雷神山醫院建設施工有序,江夏區交通大隊在醫院周邊設置了6個管控崗,每日進出施工現場的運輸、保障車輛等多達2000餘輛,施工人員高峰時達到18000餘人,陳峰每天組織人員在卡口引導施工人員有序轉乘分流。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區域建成雷電預警監測網
    2月22日下午,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三級氣象部門高效聯動,在漢陽長江江灘建設安裝大氣電場儀監測站,成功實現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區域雷電監測預警組網運行。  此次由武漢市、蔡甸區氣象局聯合新建成的大氣電場儀監測站命名為「漢陽沙排中心站」,其西北方15千米為火神山醫院、東南方9.3千米處為雷神山醫院,3站呈品字形布局組網。經中國氣象局、湖北省氣象局測試,已建成的3個大氣電場儀監測站運行平穩。
  • 抗疫先進事跡展播① | 中國化學十六公司援建雷神山醫院突擊隊
    鏖戰十晝夜 「焊」通雷神山醫院「生命線」——記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中國化學十六公司援建雷神山醫院突擊隊57位突擊隊員歷經十天十夜,晝夜輪班鏖戰,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雷神山醫院醫氧氣體管道焊接任務,「焊」通了醫院「生命線」,為救治患者贏得寶貴時間,譜寫了一曲迎難而上、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壯歌。無懼疫情 火速集結馳援武漢
  • 雷神山寶寶和火神山寶寶的故事
    4月14日,隨著最後一批患者轉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15日,雷神山醫院正式休艙。開始運轉至今,雷神山醫院累計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千餘人,康復出院1900餘人。雷神山醫院從開建到關門,81個日日夜夜,凝結著央企建設者、醫護人員等各個領域的最美逆行者們太多的心血。
  • 雷神山醫院驗收!春雨驚雷驅瘟神!
    醫療硬體保障更強,汙水處理、空氣淨化等技術更加先進也將醫院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以醫療廢水處理為例,雷神山醫院建成後,每日預計產生廢水1200噸,將以遠高於普通傳染病醫院的標準消毒生化處理後排放。雨水單獨收集,進入調蓄池統一消毒,汙泥進行安全無害化處置,整個醫院下方還鋪設了HDPE防滲膜,確保不讓一滴汙水進入地下或水體。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堅守:「直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  從巡查電路到加固風管,從維修空調到疏通馬桶,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兩山醫院」的維保團隊總是隨叫隨到、時刻待命。  2月8日晚,雷神山醫院首批患者入住,院方給維保團隊打來電話:A16區域有門無法鎖緊,請速來維修!
  • 平凡英雄,無限榮光——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和維保者...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10天左右雙雙建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特別是對重症患者救治起到了支柱性作用,成為彰顯「中國速度」「中國效率」的標誌性符號,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億萬「雲監工」的一致點讚。這一奇蹟的誕生,離不開一個個建設者、維保者的艱辛付出,他們被稱作是「平凡英雄」。
  • 詮釋「中國速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5日正式關閉
    5萬平方米、7.5萬平方米、近8萬平方米,面對疫情蔓延的兇猛勢頭,短短6天,雷神山醫院總建築面積三次增加,床位從1300張增加至近1600張,總體規模超過兩個火神山醫院。這裡整體參照戰地醫院形式,主要包括醫療用房區、醫護保障區、醫療輔助區。  2月6日,雷神山醫院開始移交。趕在這之前完工,難度可想而知。
  • 中建三局(山東)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援建隊: 「此生有幸,在武漢親歷...
    僅三天後,建設時間同樣只有十幾天的雷神山醫院建成交付,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的又一個核心陣地。每天走3萬多步,睡三四個小時大年初八凌晨1點30分,寒風凜冽的夜晚,中建三局濟南裴家營項目安裝部經理劉旭東告別家人,和三名同事開著一輛商務車,踏上了援助武漢的徵程。在連續趕了13個小時的路後,一車人顧不上安置行李,直接進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
  • 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雷神山醫院,功成有我!
    >可容納2000餘名醫務人員工作…… 武漢新建的第二個北京小湯山模式 專門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 2020年2月8日交付使用。在工地上真的很忙碌, 我平均每天都要走3萬步。 工友們來自全國各地, 到場地分到任務就開始幹活兒, 也沒人計較報酬, 就是盡己所能抗擊疫情。」
  • 5000張照片,60秒直擊即將交付的雷神山醫院
    經過11天晝夜酣戰武漢雷神山醫院即將交付病床總床位數超1500張可容納醫護人員2000餘人雷神山醫院最新面目是啥樣子呢?歷時11天的爭分奪秒,近萬名建設者24小時不停的施工,武漢雷神山醫院露出真容。目的,只為拯救更多生命!「提前一分鐘、堅決不返工。決勝雷神山,必須打贏這場仗!」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礎公司技術部經理錢葉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