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韓國的人都知道,韓國歷史和法律這兩門專業的學生,漢語是必修課。因為韓國的歷史是漢字寫的,韓國的法律好多也都是漢字寫的。
那大家是否好奇,韓國人為何要放棄漢文,改用韓文呢?
關於這個問題,那就必須提到一個人。此人就是世宗大王李裪,李氏朝鮮的第四代國王,被認為是朝鮮王朝最出色的國王之一。
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在1446年,頒布了朝鮮半島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因為當時的朝鮮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民眾會認漢字,但是漢字很難學會。
"訓民正音"不僅系統地包含朝鮮語音全部發音特點,而且易學易懂,聰明的人一天就可以學會,笨一點人不到半個月就會了。故智者不終朝而會,愚者可浹旬而學。
訓民正音其實就是現在的韓文和朝鮮文,當然了由於歷史的原因,韓文跟朝鮮文還是存在一點區別的,但是基本上是一樣的。
雖然訓民正音通俗易懂,但是推行之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為當時朝鮮的統治階級都是使用漢字的,拋棄漢字就意味著拋棄中國文明,那朝鮮就會成為夷狄之邦。
何為夷狄?崔萬理曾說:「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
由於接受中華文化,韓國當時也有科舉考試。但是科舉考試用的都是漢文,如果推行訓民正音,那很多貴族將失去這種特權,他們的地位將受到威脅。
最後就形成了一種現象,世宗大王雖然推行了訓民正音。但是朝鮮的貴族還是在使用漢字,他們認為漢字是上等文字,而只有橫、豎、圈的文字屬於一種下等文字。
一直到了1945年,朝鮮和韓國才正式全面採用韓文和朝鮮文。區別在於,當時「韓文」仍使用許多漢字,而「朝鮮文」從1948年起就廢除了漢字,採用純粹的朝鮮文。
而韓國人為了表彰世宗大王的貢獻,將他的頭像印在了一萬韓幣的正面。
現在很多韓國人強烈要求恢復漢字,因為年輕人基本上看不懂韓國的歷史,就連朝鮮和韓國公認的「書聖」金正喜,作品也都是漢字。
我想總有一天韓國人會重新重視漢字,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