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不少卡,如以前的小菜卡,現在的銀行卡,最常見的病歷卡。有種卡微不足道,也不起眼,但有時卻會在腦子裡忽隱忽現,轉來閃去的。
掐指算了一下,我至今大約有過七八張借書卡,其中有兩張印象特別深。
我生平得到的第一張借書卡,是在校讀初一。那時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學校宣布初一年級每班可發兩張校外圖書館的借書卡。發放對象必須是班裡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在學好課堂裡的功課外,可以閱讀一些課外圖書。用過去的話叫擴大知識面,用現在的話叫擴大視野。
很有幸,我居然獲得了一張;另一張給了一位女生。
從此,我便經常出入於附近的街道圖書館,一幢二層樓的老建築,借閱處的宣傳裡經常會推薦一些新書。那時在語文課上剛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很感動,沒想到還是一部散文集的書名,便毫不猶豫地借了出來,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用借書卡借閱的第一本書。回家一口氣就讀完了。所以後來教到《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這些課文,我在這本書裡都已讀過了。
第二張印象最深的借書卡,要數在大學讀研究生時經常使用的那張。
那時中國正跨入改革開放,被禁多年的書重見天日,允許借閱。那些經過「書荒」年代的大學生們個個如饑似渴,發奮攻讀。而大學圖書館的藏書之豐富,遠超一般圖書館,況且我持有的又是研究生的借書卡,可以自由出入教師閱覽室,借閱數量和範圍幾乎與教師同等待遇。
於是,那張借書卡一到手,便經常出入圖書館,不是去借弗洛伊德等心理學方面的,便是生物學、畫冊畫報之類的。真可以說是雜七雜八、五花八門。至今還記得有一本書是專門探討人體氣味的,講述亞、非、歐、拉美各色人種的不同體味和特徵,很有意思可惜書名忘記了。
由於我借書頻繁,又都是一些「亂八七糟」的書,終於引起了一位管理人員的注意,一次他特意看了一下我卡上的專業,說:「你是中文系的,而且是古典文學,為何總借那些與專業無關的書?」我一時汗顏,只得喃喃地說:「專業書系裡都有。」那聲音低得像是自語,連自己也覺得沒底氣。
不過,我的好奇心其實也滿足得差不多了,恰好此時也要開筆寫畢業論文,我便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對論文的撰述上。自此,我的借書卡上便密密麻麻地寫滿用了古典文學方面的書名,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線裝書。分管古籍的吳浩源先生每見我來,便笑臉相迎,我照例地把預先寫好的書單遞給他,他照例接單去書庫尋找。幾番交涉,已非常熟悉。一次去,他正接待一群大學生參觀圖書館,見了我便向大家作介紹,說我是學古典文學的還舉起我的借書卡做樣板,用一口常州話對大家說:「別小看這小小的借書卡,從裡面卻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治學方法和途徑。」說罷就打開來,幸虧我的「不良記錄」僅在前幾頁,他熟練地翻了過去,指著後面一大摞專業書目對大家說:「這些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書,我們做學問就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否則學不好專業。」弄得我滿臉羞愧,既靦腆又尷尬,不知所措,也不知如何回應是好。
由於我所借閱的多為善本書,有時連吳浩源自己也找不到,便信任地把我帶進特藏書庫,叫我跟他一起尋找。令我大飽眼福,也大開眼界。從此我與他的友情更加深厚。多年以後,我曾在上海的一次收藏博覽會上遇到他,才知他是滬上著名的雨花石收藏家,威名遠播華東地區。還有一位叫冷老福的管理人員,也幫我查找借閱了不少善本書,後來她榮升為大學圖書館館長,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想來,一篇專業論文的完成,除了導師的指教和自身的努力,實際上也得益於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幫助,藉助於圖書卡的作用與功能。否則,有些書還真借不出來,無法看到。
的確,我們從一張銀行卡上,可以知道自己的資金流向、經濟消費和運作流通情況;而從一張借書卡上,也可以知道自己曾經的興趣愛好、知識追求,甚至是事業建樹過程中留下的痕跡。(孫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