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波音公司公布F/A-18E艦載戰鬥機,從滑躍甲板試驗裝置起飛的照片;這是今年8月期間,在馬裡蘭州帕塔克森汀海軍航空站測試時拍攝,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爭取印度海軍艦載戰鬥機訂單。F/A-18「大黃蜂」艦載戰鬥機通常以彈射方式從航母起飛,由滑躍甲板起飛非常罕見。 (來自:電波震長空)
據外媒報導,印度海軍現有一艘「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明年有望接收國產「維克蘭特號」航母;印度海軍現在使用的艦載戰鬥機是俄式米格-29K,但服役以來一直對其性能不太滿意,而且已發生多次事故;因此,希望引進另一種艦載戰鬥機來替換米格-29K,波音公司迫切想要獲得這筆訂單。 (來自:電波震長空)
波音研發的F/A-18E「超級大黃蜂」是一款傑出的艦載戰鬥機,也是美國航母主力艦載機,但它必須由彈射器助力才能從航母起飛;所以波音提前進行測試,以便掌握「超級大黃蜂」是否能夠勝任滑躍起飛。 (來自:電波震長空)
波音公司國際業務測試組的公關人員凱莉‧穆恩稱,2020年夏季,波音與第23空中測試與評估中隊(VX23)合作,進行一系列測試活動,展示在滑跳起飛的情況下,F/A-18E在各種載荷配置下的能力。測試組主管傑奇‧德沃拉克也證實,確實是為印度進行滑躍起飛測試,通過廣泛而詳盡的測試計劃,來降低任務執行風險。 (來自:電波震長空)
當時,印度方面的代表與海軍副部長助理都參與測試,並將測試的資料帶回給印度海軍進行評估。從理論上講,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可攜帶多達26架米格-29K,還有10架多種用途的艦載直升機。當改裝F/A-18戰鬥機後,「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載機數量可能有所變化。圖為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來自:電波震長空)
這並不是「大黃蜂」艦載機首次以滑躍方式起飛。早在1982年至1986年之間,美國海軍就進行過相似的試驗,而且參與試驗的戰機還有「雄貓」艦載機(如圖)。其試驗目的是擔心一但與蘇聯發生全面戰爭時,跑道可能遭到重創,戰機可能面臨更短的跑道環境。 (來自:電波震長空)
美國當年建造了一組金屬起飛坡道,並且可以修改坡度到3度、6度和9度。當坡度達到9度時,起飛距離為34米,高2.6米。在測試中,F-14起飛了28次,F/A-18起飛了91次。當年F/A-18的最小滑行距離是117米,滑躍坡道可以有效地將F/A-18的起飛距離縮50%以上。圖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的米格-29K (來自:電波震長空)
不過,印度海軍尚未決定要採購何種新艦載戰鬥機,目前可供選擇的有波音F/A-18E「超級大黃蜂」、法國達索「陣風M」與瑞典JAS-39E「鷹獅」 。國際分析人士認為,面對這塊巨大的蛋糕,有能力的國際防務商必將激烈競爭。圖為舾裝中的國產「維克蘭特號」航母,明年是否能服役很不樂觀。 (來自:電波震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