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接口的顯卡你見過嗎?笑談電腦接口非常規用途

2020-12-21 中山狐

說起M.2接口,多數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固態硬碟。事實上,我們主板上面的M.2接口,最主要的用途確實是為了使用SSD的。

M.2接口是一種兼容性十分廣泛的微型接口,該接口可以通過設置其接口上的KEY槽,以實現不同功能的接口,M.2接口可以支持以下協議--PCIe, PCIe LP,HSIC,SSIC,M-PCIe,DisplayPort,USB等。

實在話,我也是查了相關定義才發現原來M.2接口那麼好玩的,具體的協議我也不是全部懂,但是我們可以看到,M.2接口是兼容USB和DP,也就是說,具備視頻輸出的功能。

最近,華擎旗下品牌永擎最近就發布了一款M.2接口的顯卡「M.2_VGA」,採用了標準的M.2 2280規格,通過插針擴展外接VGA延長線來提供一個VGA輸出接口,並需要一個2針D型輔助供電接口,功耗只有1.5W。

有意思的是,這東西的主控也是慧榮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少中端甚至入門級的SSD都是用慧榮的主控,沒想到居然還有顯示方面的晶片。

慧榮提供的主控方案「SM750」,265針BGA封裝,PCIe 3.0 x1通道,可選集成16MB DDR內存,最高可以輸出1920×1440解析度的2D圖像,並支持視頻加速、2D加速。這種M.22D顯卡有什麼用?瘦客戶機、伺服器、工業計算機、醫療設備、測試儀器、工廠自動化等嵌入式市場上就很合適,可提供穩定、可靠、高效的圖形輸出與顯示。

說起M.2的話,順便說說M.2的變種—U2,上面的圖片來自於某大神的評測。這種接口我就是以前做華擎X99主板的時候接觸過,但是僅僅見過接口,沒用過產品。這個接口一端是方形兩排金手指的,辨識度很高,貌似就是伺服器市場有,家用一直沒消息,估計涼了。

U.2原名叫SFF-8639,最大特色就是高速低延遲低功耗,支持NVMe標準協議,並且走的是PCI-E 3.0 x4通道,理論傳輸速度高達32Gbps,而SATA只有區區6Gbps,比SATA快了足足5倍多。

另外一端也是非常奇怪的雙層接口,估計是為了方便熱拔插什麼的。受限於條件,多年來一直沒摸過實物。

速度方面,U2和高速M.2一樣都是32Gbps,不過,現在PCI-E 4.0 4x下面,速度必然更加高。沒有查到相關的數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同樣是4x,PCI-E 4.0是PCI-E3.0的一倍,所以有可能是64Gbps,只是現在第一代的PCI-E4.0 4X界面的SSD根本達不到這個級別的速度,所以選擇性不談罷了。

說起悲劇了的硬碟接口,不得不補上這一刀—SATA Express,如你所見,這個接口從命名到外觀都跟SATA接口有關。外觀而言,相當於兩個SATA3接口再加一點,然而,接口速度卻不是SATA3的兩倍,僅僅是10Gbps,相當於入門級PCI-E界面M.2 SSD的接口速度而已。市面上貌似沒見過相關接口的產品,僅僅是華碩展示過概念產品。

雖然沒有見過SATA-EXPress的線纜,但是顯而易見,這種線纜走線絕對不會輕鬆。

再之前的MSATA接口,見得最多的就是一體機。這種接口就不過是SATA接口的變種而已,甚至同樣的主控和晶片,MSATA多半跑不過SATA3的。

具體產品的話,家裡倒是有兩個棄置的,就是這種短又胖的東西。隨便一說,不少大神玩黑群暉用的星際蝸牛,裡面就是內置16GB這種SSD的。升級?不划算,貴,建議放棄吧。

相信,不少7080玩家都接觸過並口硬碟,SATA接口是串口,我們之前用的硬碟是並口的。不過,可能很多人沒有見過並口的SSD。

其實SSD有並口的,國內的江波龍都有這種產品。不過,並口的SSD多半叫做電子盤,用於工控機,多年前在二手市場見識過。

過去中高端單反和攝像機上面用的CF卡也是並口的,而且還可以裝系統,做啟動,本質就是並口SSD。

而現在,CF的進階產品CFExpres又有兩個分支,Type A就是和過往的SD卡一樣的,但是多半不能通過升級固件支持;Type-C外觀又不一樣,比起過往的CF卡小,接口和SATA3有點相似。我手上又XQD卡和CFExpress卡,兩者接口外觀是一樣的,而且物理兼容。正在做評測,敬請期待。

說太多存儲方面的接口,我們再來說說別的。

現在我們電腦上面的總線基本上都是PCI-E的,即使外觀和接口方式不一樣,本質還是PCI-E。在其之前,我們電腦上面的總線並不是統一的。其中,上一代顯卡接口就是AGP的。

AGP,全稱為加速圖像處理埠(AcceleratedGraphics Port),是電腦主板上的一種高速點對點傳輸通道,供顯卡使用,主要應用在三維電腦圖形的加速上。AGP是在1997年由Intel提出,是從PCI標準上建立起來,是一種顯卡專用接口。

英特爾於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接口,它是一種顯示卡專用的局部總線。嚴格的說,AGP不能稱為總線,它與PCI總線不同,因為它是點對點連接,即連接控制晶片和AGP顯示卡,但在習慣上我們依然稱其為AGP總線。AGP接口是基於PCI2.1 版規範並進行擴充修改而成,工作頻率為66MHz。

AGP標準在使用32位總線時,有66MHz和133MHz兩種工作頻率,最高數據傳輸率為266Mbps和533Mbps,而PCI總線理論上的最大傳輸率僅為133Mbps。目前最高規格的AGP 8X模式下,數據傳輸速度達到了2.1GB/s。

有意思的是,APG接口某個程度來說成就了AMD。當年Intel搞出奔騰2,不讓AMD和Cyrix兼容。當初奔騰2不僅僅是接口不一樣,而且還有AGP新接口。cpu接口倒不是核心問題,問題是新顯卡,奔騰2以外的平臺用不了,這就是逼急了AMD。

AMD和VIA聯合搞出來super7平臺,就是在socket7平臺基礎上面加入了AGP接口以及高速SDRAM和高速Ultra DMA並口硬碟的支持,並且AMD還研發出新架構的K7系列。正是由於Intel逼急了AMD,逼著AMD發奮圖強,要不一輩子醉生夢死在兼容Intel的CPU之中,估計現在我們還在用雙核的cpu。

VIA當年也流弊過,不僅僅晶片組流弊,後面還收購了S3和Cyrix,在其殘餘基礎上面推出顯卡和CPU。不客氣說一句,這不過就是吃收購回來的老本,VIA並沒有繼續研發下去的實力,同時由於彎彎搞出X86的cpu,已經觸動了某爸爸的底線,於是,Intel和AMD聯手把其相關的交叉授權協議收回,也就是斷了其後路。

AGP之前,我們還有PCI。上圖應該是某大神P出來的,貌似沒見過那個主板上面能夠有三代接口同堂的。

PCI即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中文意思是「外圍器件互聯」,是由PCISIG (PCI Special Interest Group)推出的一種局部並行總線標準。

PCI總線是由ISA(Industy Standard Architecture)總線發展而來的,ISA並行總線有8位和16位兩種模式,時鐘頻率為8MHz,工作頻率為33MHz/66MHz。是一種同步的獨立於處理器的32位或64位局部總線。從結構上看,PCI是在CPU的供應商和原來的系統總線之間插入的一級總線,具體由一個橋接電路實現對這一層的管理,並實現上下之間的接口以協調數據的傳送。

從1992年創立,PCI總線已成為了計算機的一種標準總線。已成為局部總線的新標準,廣泛用於當前高檔微機、工作站,以及可攜式微機。主要用於連接顯示卡、網卡、音效卡。PCI總線是32位同步復用總線。其地址和數據線引腳是AD31~AD0。PCI的工作頻率為33MHz。

現在我們的主板早就沒有PCI接口,Intel平臺的話,B75主板以後就沒有原生的PCI接口支持,只能用第三方的轉接晶片。當然了,後面也不會有這種接口了。

如果要我選擇PCI接口最流弊的設備,我一定會選擇3Dfx的Voodoo卡。這是一張3D加速子卡,如字面意思,這個卡的作用就是接管了顯卡的3D加速功能,通過其glide這個獨立3D API進行加速。由於是最早期而且效果也出色,當年3dfx風光無限,也是因為這樣,飄了,不提供晶片給顯卡廠家,自己收購了STB顯卡廠吃獨食。

3dfx一家吃獨食,坑死了帝盟。帝盟沒有了3dfx的voodoo卡生產,同時當年和創新五五開的傲瑞也是想吃獨食,不給帝盟提供音效卡晶片,被盟友兩肋捅刀,加上之前帝盟收購S3沒有消化好,導致帝盟被VIA收購,VIA後面收購了crrix以及IDT、winchop一堆二三線CPU廠家,從而導致觸怒了某爸爸,被捅了。可以說,3dfx自己倒了,還順便坑了S3、帝盟、VIA。古人云,貪心不足蛇吞象,誠不欺我啊。

PCI的前任是ISA總線,說起ISA總線,70後相信都知道曾經的霸主--創新音效卡。而其中最頂級的就是創新sound blasterAWE64 Gold。參數我就不介紹了,反正大家這輩子都用不上,請記住,當年這個音效卡的價格和頂級的顯卡基本上一樣,而且玩這個的主要是Hifi發燒友。

當然了。ISA接口並不是只有音效卡,還有顯卡、VCD硬解卡以及多功能卡。顯卡就不說了,都是2D顯示功能的產品而已;VCD硬解卡找不到圖片,這東西的作用就是讓電腦能夠硬解VCD,因為486電腦並不能實現VCD軟解,只能通過硬體。VCD軟解時代兩大軟體,一個是外國的xing,另外一個是國內的超級解霸。

上圖的是多功能卡,這種產品本質就是通過ISA接口給電腦額外增加IDE並口硬碟接口、印表機接口、Com口等接口。早期電腦的集成度低,很多功能和接口都是通過外接卡實現。當然了,那個時代的電腦性能也弱。打個比方,我們現在不少外設都有1680萬色RGB背光了,最早期的電腦就是單色的,所謂的彩色也就是幾個顏色(單一顯示)。後面有了16色,16色以後有256色,後面到16位色,32位色。

不過,雖然以前的性能低下,但是卻又不少流弊的遊戲誕生。其中,當年不少紳士遊戲就是16色的,聽懂掌聲。

說完了老古董,我們再來說說未來,接口會不會消失變成全部無線?暫時不容易,一方面是帶寬一方面是延遲。聲音的數據量有限,用無線無所謂,但是圖形以及高速數據傳輸用無線的話,貌似還是早著呢。

相關焦點

  • 這樣的顯卡你見過嗎?Innodisk推M.2接口顯卡 造型離奇
    原標題:這樣的顯卡你見過嗎?Innodisk推M.2接口顯卡 造型離奇 【PConlin 資訊】大家常見的顯卡有兩種,一種是集成在CPU裡面的核顯,一種是插在PCI-E插槽,走PCI-E通道的獨立顯卡。
  • M.2接口竟然也能裝顯卡 4K無壓力
    你見過M.2接口的顯卡麼?近日有國內廠商做出來了。這款顯卡需要額外的12V供電,但是功耗只有1.5W。SM750支持範圍廣泛的I/O,包括模擬RGB和數字LCD面板接口、兩個縮放視頻接口和脈寬調製,還提供額外的GPIO接口用於連接各種外圍設備。這種M.2 2D顯卡有什麼用?瘦客戶機、伺服器、工業計算機、醫療設備、測試儀器、工廠自動化等嵌入式市場上就很合適,可提供穩定、可靠、高效的圖形輸出與顯示。
  • M.2接口也能做顯卡!慧榮發布兩款主控 支持4K
    說到M.2接口,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固態硬碟,還有Wi-Fi無線網卡,但是你見過M.2顯卡嗎?
  • 插M.2接口的顯卡發布了!帶視頻接口、功耗低到發指
    來源:快科技M.2接口相信多數人已經不陌生,之所以熟悉也與SSD有關。當然,M.2形式的網卡也有一些,在迷你機上比較常見,可擴展出Wi-Fi、藍牙信號等。那麼,M.2的顯卡見過沒?日前,華擎旗下的企業產品製造商ASROCK RACK(永擎)就推出了這樣一款新鮮玩意兒,名為M.2_VGA。按照永擎介紹,M.2_VGA採用了是慧榮SM750主晶片。官網資料顯示,SM750是慧榮的嵌入式圖形晶片,集成16MB DDR1,可輸出最高1920x1440解析度的2D圖像,功耗甚至低於1.5瓦。
  • 共賞奇葩物:M.2接口的4K高清顯卡
    其實M.2接口並非只用於固態硬碟,除了M.2無線網卡、4G上網卡之外,還有更多的應用方式,譬如我們今天看到的M.2獨立顯卡:它使用標準的2280規格,跟普通M.2固態硬碟一般大小。 這款由Innodisk發布的M.2顯卡使用了來自慧榮的SM768晶片,支持2D圖形顯示和4K解析度的高清解碼,晶片內置有256MB DDR3顯存,提供3個視頻輸出連接器(用於轉換HDMI/LVDS/DVI-D輸出)。
  • 「固態科普」M.2接口、SATA接口有啥區別?
    從接口到協議,M.2 NVMe接口協議在讀寫速度有更好的體驗,毫無疑問帶有m.2接口的固態硬碟會更好。如果預算有限,並且對讀寫速度沒有過多的要求,慢也就慢一點,無所謂,而且SATA和m.2sata的接口也能夠滿足個人儲存需要。如果你財力雄厚的情況下,建議購買M.2 NVMe接口的固態硬碟,越大越好,遊戲黨必備神器。
  • 「固態科普」M.2接口、SATA接口有啥區別?
    從接口到協議,M.2 NVMe接口協議在讀寫速度有更好的體驗,毫無疑問帶有m.2接口的固態硬碟會更好。如果預算有限,並且對讀寫速度沒有過多的要求,慢也就慢一點,無所謂,而且SATA和m.2sata的接口也能夠滿足個人儲存需要。如果你財力雄厚的情況下,建議購買M.2 NVMe接口的固態硬碟,越大越好,遊戲黨必備神器。
  • 顯卡接口標準 不同型號的接口標準【圖文】
    據了解在中國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臺桌上型電腦,它是由 顯示器 和主機兩部分組成,我想不用介紹大家也已經耳熟能詳了。如果要將它們連接起來工作,就需要用連接線把顯示器與主機的接口連接上,形成由主機向顯示器傳達信息的方式。大家在組裝桌上型電腦時有注意過顯示器的接口嗎?不同尺寸顯示器的接口標準也有所不同,小試身手為您介紹一番。
  • M.2接口的固態硬碟一定會比SATA接口傳輸速度快嗎?
    英寸,分別對應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數據傳輸接口也都是統一的SATA。而固態硬碟就不一樣了,固態硬碟的數據接口多種多樣,除了有跟機械硬碟一樣的SATA外,還有M.2接口、PCI-E接口、U.2接口等,根據接口不同硬碟外形也各不相同,有的甚至長的跟顯卡差不多。在這幾個接口中最常見是SATA接口和M.2接口,在選擇硬碟的時候各位小夥伴可能聽說過這麼一種說法,那就是M.2接口的固態硬碟性能比SATA接口快的多,事實真是如此嗎?
  • 見過M.2接口的顯卡沒?永擎做了一款:支持1080P VGA輸出
    M.2接口相信多數人已經不陌生,之所以熟悉也與SSD有關。當然,M.2形式的網卡也有一些,在迷你機上比較常見,可擴展出Wi-Fi、藍牙信號等。那麼,M.2的顯卡見過沒?
  • 解讀 M.2 SSD硬碟接口一些問題
    M.2 接口的SSD,目前電腦的主流SSD。目前新出的電腦的SSD接口基本都是M.2的,MSATA的慢慢的淘汰了。
  • 你知道嗎?顯卡上面都有哪些視頻接口
    你知道嗎?     在攢機的時,你會發現顯卡上提供很多的視頻接口,有DP、HDMI、DVI和VGA接口。不知道你在攢機的時候用什麼接口呢?不同的接口有著不同的特性,支持的解析度和刷新率也不一樣,你知道顯卡上面接口的所有所支持的最大解析度和最大刷新率嗎?
  • 電腦主板、顯卡供電接口大變化!傳統電源或面臨淘汰
    最亮眼的除了上下雙風扇設計,還有一點就是與眾不同的顯卡供電接口。目前大家的顯卡PCIE供電就是由一個8pin供電接頭搭配而成的,一般來說這個8pin供電接頭可以拆分為一個6pin和一個2pin,可以滿足低供電要求的6pin顯卡,也可以由2個8pin供電接頭合二為一構成16pin的供電接頭。
  • C#接口,見過在接口中寫方法體嗎?見過在接口中寫靜態方法嗎?
    從C#8.0開始,也就是.net core3.0開始,您可以在C#的接口中編寫方法體,以及靜態方法。你發現了嗎,這是不是很像在寫類啊?本示例編寫是使用.net core3.0來寫的。.net framework似乎不行,當然我也沒有去深究到底行不行,自行研究吧。您實際編寫代碼時不宜使用中文。
  • 電腦上的Type-C接口到底有什麼用呢
    主板、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甚至剃鬚刀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那你知道電腦上Type-C到底有什麼用嗎?,但電腦主板大多不會搭載這種快充協議晶片,因此用電腦的Type-C接口充電往往只有5V電壓,電流也不高,畢竟傳數據是主業,充電乃副業。
  • M.2接口為什麼和SATA接口的SSD傳輸速度一樣?固態硬碟如何選擇?
    我們舊電腦加裝更換完SSD能明顯感受電腦運行會變得流暢,那麼如何選擇一款兼容我們舊電腦的SSD以及有些會問:為什麼我購買的M.2接口的SSD和SATA接口的SSD速率差不多?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由於自己在這方面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可能還有一些地方講的不夠完善,也歡迎大家能在下方評論留言,大家一起交流進步,那讓我們開始吧。
  • M.2接口為什麼和SATA接口的SSD傳輸速度一樣?固態硬碟如何選擇?
    我們舊電腦加裝更換完SSD能明顯感受電腦運行會變得流暢,那麼如何選擇一款兼容我們舊電腦的SSD以及有些會問:為什麼我購買的M.2接口的SSD和SATA接口的SSD速率差不多?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由於自己在這方面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可能還有一些地方講的不夠完善,也歡迎大家能在下方評論留言,大家一起交流進步,那讓我們開始吧。
  • 主板2個M.2接口,哪個插槽是與CPU直連?總結不得不說PCIE知識
    通常在我們的理解裡面,如果主板有兩個m.2接口,一般情況是一個m.2直連CPU,一個m.2走南橋,然後再經過南橋跟CPU之間的DMI通道與CPU通信,DMI相當於PCIe x4通道。
  • 電腦的這些電源接口,絕對有你不知道的……
    ②軟體解壓後註冊機文件夾為空:請關閉你系統的所有殺毒軟體再解壓,尤其是win10系統自帶殺毒軟體defender。電腦主板打開有很多電源線和數據線,今天電腦學習小編就大家認識下機箱裡面的各種電源接口吧,絕對有你不知道的……第一、給主板供電的電源接口常見的電源的供電接口大概分為以下幾種:24PIN20PIN
  • 圖解電腦主板的結構,主板電子元件、插槽和接口用途講解
    電腦中的CPU、內存和顯卡都是由北橋晶片控制,因此北橋晶片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主板的性能。由於北橋晶片處理的數據較多,為降低其工作時散發出的熱量,一般情況下還會在其上方安裝散熱片。 北橋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