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A股反彈,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66%至3369.12點,深證綜指漲1.07%至2247.69點,其餘股指漲幅相差不大。盤後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微幅淨流入約2億元。
由盤面看,煤炭等周期股普遍殺跌,消費藍籌、醫藥等報團品種表現較強。此外,光伏板塊及海南及免稅板塊表現也較強,沉寂已久的免稅熱門股王府井漲停。
據媒體報導,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另外,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年均新增裝機有望達70~90GW,全球有望達222~287GW。同時在需求高漲的背景之下,矽片及組件的大尺寸化、HJT電池等將成為光伏行業下一個10年的熱門領域。
受上述利好消息推動,光伏概念股紛紛上漲,而煤炭股卻慘跌。
新型的光能與傳統的化石能這兩類能源有替代關係,走勢分化或許可以理解,可其他周期股也陪跌就有些看不懂了。最近由於疫苗研發進一步推進及經濟指標向好,各類順周期股曾有一波表現,但現在大多跌了回去,這也許有些過了。
美國已開始分發新冠疫苗,假以時日,疫情縱然不會被撲滅,其對經濟的影響也將大幅緩和,屆時全球經濟顯然有望反彈,這對我們的周期類股應構成廣泛的推動。
上述利好消息基本上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且應該很難出現意外。因此,投資者對順周期股可能還可關注,尋機積極介入,只是應注意精挑細選,最好優先選那些業績恢復相對更快的品種。
上周末的重大會議顯然對周一A股構成影響,市場對國家需求端或供給端刺激消費的預期大大轉強,故相關個股得以表現。由於會議級別較高,故相關利好或有中長遠影響,投資者不能只盯著一兩天行情看,不能只盯著短線小利,最好由政策趨勢上把握。
大盤只是在捱時間,年末向來無「戰事」,投資者可當成平衡市來做,來年A股更可能產生一波行情。投資者近期在具體操作上應以調倉為主,增持一些業績有望提速的品種。在調倉過程中要注意基金等機構的年末「異常舉止」,並不宜對盤面走向過度地就業績情況進行解讀。以海天味業等無量空漲的消費藍籌為例,差不多可理解成「做帳行情」,不能僅僅因為上漲就調高對該股的業績預期。
未來市場上的投資者最好只盯有限板塊或個股,多數個股註定會被邊緣化,因股票越來越多,且註冊制還將全面鋪開,肯定沒辦法關注所有個股,只能主動或被動地縮容炒作。
一般來說,想買到「能漲」的好股,多半就得選擇那些位置適度偏高、買時不是很爽的品種,不宜選那些位置似乎較低、買時似乎更心安的品種。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