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助UCloud推出超融合一體機,無縫打通私有雲和公有雲

2020-09-27 DeepTech深科技

雲計算這一概念,最初於 2006 年國際大會搜尋引擎會議上提出。而中國是較早發展雲計算的國家之一,十年間中國出臺一系列政策,全方位支持雲計算的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和商業化實現。早在 2010 年,國務院就曾發文提出要「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效應」。

此後連續多年,國務院、工信部、科技部均推出政策鼓勵雲計算發展。僅在 2020 年 4 月,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分別發文稱,要 「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以及「支持在具備條件的行業領域和企業範圍探索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數字孿生、5G、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位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

雲計算是融合信息技術、軟體和網際網路的一種服務,它能集合大量計算資源,並通過軟體實現自動化管理,只需少量人員參與,就能快速提供資源。雲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商品,像空氣一樣時刻流通在網際網路上,用戶可以方便地取用,且價格比較低廉。受益於上述優點,雲計算在中國得到了長足發展。

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統計,2019 年中國雲計算市場總規模達 1334 億元,其中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 689 億元,私有雲市場達到 645 億元。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行業對遠程辦公的需求持續增長,預計到 2023 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 3000 億元人民幣。

2020 年,是本世紀至今最特殊的年份之一,全球局勢均被疫情影響,較早完成抗疫階段性勝利的中國,其產業發展呈現出以新基建為主旋律的勢頭。

風雲變幻的雲計算市場中,UCloud 優刻得(下稱 UCloud)以其 「中立」 的獨特氣質,乘風破浪於 「雲上海洋」 之中。

對 UCloud 來說,2020 也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年初,UCloud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公有雲科創板上市公司。

如今,依託強大的技術創新和生態聯合能力,以及秉持客戶為先的理念,UCloud 在中立雲服務商賽道上走過的裡程越來越遠。疫後經濟時代,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行業數位化轉型再次爆發。面對行業新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轉型上雲的新需求,UCloud 與英特爾一起,加快創新步伐,共同推動行業的數位化轉型。

立足中立 夯實雲產業信任鏈條

新基建的發展與雲計算息息相關,它一方面承載爆發的海量數據,另一方面為 AI、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成長提供強大支持。

在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雲計算市場整體規模達 1334 億元,其中公有雲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私有雲市場,達 689 億元。預計到 2023 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接近 4000 億元。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雲計算逐漸成熟,公有雲規模不斷擴大,雲應用也從網際網路向行業生產滲透,並成為驅動數字經濟建設的核心動力。

作為一家雲計算領域的創新企業,UCloud 自成立以來就堅持中立發展理念,這讓其在巨頭林立的國內雲計算市場開闢出一條新賽道。

2020 年初,UCloud 成為中國第一家公有雲科創板上市公司,同時也是中國 A 股市場首家「同股不同權」 的上市企業。然而,上市並不是終點,只是一次階段性的成功,更是一個全新的起點,UCloud 也將為國內公有雲市場帶來新變化。

UCloud 希望為用戶打造安全、可信賴的雲計算服務平臺,「中立」是 UCloud 的獨特標籤,也是其為用戶提供雲服務的原則。以中小企業服務為例,UCloud 專門設立中小企業事業線(SML),負責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UCloud 中小企業事業線總經理陳慧表示,UCloud 只做雲計算,不涉及任何用戶和合作夥伴的業務。通過中立的發展理念,UCloud 可避免與合作夥伴發生業務衝突,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讓產業信任鏈更加堅實。

新基建背景下,UCloud 的 「中立」 屬性會更加堅定,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支持。目前,UCloud 產品數量已經超過 80 款,可滿足各個場景的業務發展需求,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搭建和使用。

服務至上 客戶為先鋪設全球雲網

雲計算是數字時代行業發展新模式,對於雲廠商來說,這也是一種全新的服務模式。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5G、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企業數位化轉型也邁入新階段。在產業鏈中,中小企業的業務發展往往面臨著更多挑戰,比如對行業升級及經濟變化帶來影響的承壓能力較差,這往往會導致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浪潮中錯失先機。

一直以來,UCloud 堅持打造中立的雲計算服務商,以客戶需求為先,不觸碰客戶業務數據,以技術和產品創新為用戶提供安全、可信賴的雲計算服務平臺。UCloud 深刻理解中小企業上雲面臨的困境,尤其是疫情期間,為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UCloud 推出上海中小企業專項補貼計劃,與政府合計補貼 80%,提供低至 2 折的四大雲服務套餐。

UCloud 還與上海銀行銀企合作,針對 UCloud 雲平臺上的中小企業客戶提供 「雲量貸」 專項貸款支持,重點支持受疫情影響的、貸款有困難的中小企業。

近日,UCloud 攜手 AMAX、英特爾共同發布了一款超融合一體機,內嵌 UCloudStack 輕量級私有雲平臺,可將輕量級的公有雲部署改造成全功能的私有雲,能很好地解決中小企業對靈活部署的需求。同時,藉助 UCloudStack 用戶還能和公有雲無縫對接,快速進行業務彈性擴容,也能為後續業務向公有雲遷移奠定基礎。

以客戶為先,幫助客戶把握時代機遇。對於 UCloud 來說,在全球雲化的當下,需要為客戶提供更多樣的業務拓展服務支持。

在中國市場,UCloud 自建烏蘭察布與青浦兩大數據中心,充分發揮靈活定製、降本增效的行業化優勢。在國際市場,作為中國首批出海的雲計算企業,UCloud 從客戶需求、資源投入、技術創新三大方面進行海外布局。

在客戶需求上,UCloud 採取 「熱點布局」 策略,並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調整,服務跟隨客戶需求,獲得更及時的反饋;在資源投入上,目前 UCloud 全球數據中心已布局 25 個地域、31 個可用區,覆蓋倫敦、莫斯科、杜拜、曼谷、東京、洛杉磯等全球多個重要城市,並提供全球統一的基礎設施部署,確保國內外服務的一致性;技術創新上,除了強化自主研發外,UCloud 還與合作夥伴一起,利用合作夥伴成熟的產品生態來提升雲主機性能,幫助企業快速上線業務。

聯合創新 多方共築行業生態

踐行客戶為先的價值觀,對於 UCloud 來說,不僅是以客戶需求出發、提供針對性的行業化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以雲計算和技術創新推動人類進步,實現更美好的生活。

為幫助視力障礙者搭建進行聽覺感官訓練的基礎設施,UCloud 從產品介紹、購買信息、設施構建等多方面為用戶提供了全流程專項服務,甚至是 「手把手」 的細緻指導。不僅如此,UCloud 還持續跟進用戶的售後服務,當推出促銷活動時,主動聯繫客戶更換性能更優、價格更低的英特爾版快傑雲主機。

可以說,在不斷提供更優質產品、擴大行業服務覆蓋面的同時,UCloud 更是將社會責任感貫穿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釋放科技創新企業的獨特價值。正是得益於在產品創新以及用戶服務上的投入與專注,UCloud 逐漸吸引更多產業合作夥伴一起進步,共同建設覆蓋各個領域的行業大生態。

多年來,UCloud 一直與英特爾有著深入合作,比如在數據存儲、算力支持方面,英特爾第二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在提升雲主機性能方面表現發揮著顯著作用。而當前算力是企業最大化挖掘數據價值的首要挑戰之一,作為雲計算最核心的產品,雲主機承擔了大多數企業的計算任務,從而直接影響著雲計算領域的用戶體驗。

通過搭載最新一代 Cascade Lake 處理器,UCloud 打造了新一代拳頭產品快傑雲主機,整體運算性能提升 16%,內網包量最高可達 1000 萬 PPS;單個 EIP 支持最大 10Gb 外網帶寬,存儲性能最高可達 120 萬 IOPS,延遲低至 0.1ms,以更強且更穩定的計算性能幫助用戶開展業務。

與此同時,UCloud 也與英特爾一同探索未來產品的發展與創新,包括正在評估的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據陳慧透露,不久後 UCloud 將與英特爾共同推出一款更具性價比優勢的產品。

不僅如此,英特爾與 UCloud 在市場方面也有著深入的合作。2020 年 「雙十一」,UCloud 將攜手英特爾開展「2020 年度大促」 活動,活動期間,頂配旗艦快傑雲主機低至 1 折,雲伺服器最低 5 元 / 月。另熱門雲產品也有限量特惠,如雲資料庫、域名、SSL 證書、CDN、簡訊等產品。

數字時代,創新是源動力。在產品和技術上,UCloud 以客戶需求出發進行創新,聯合英特爾,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值得信賴的雲服務。踐行中立原則,拓展行業生態,UCloud 走出了一條專屬自己的發展道路,也在全球市場不斷擴大「數字版圖」。

相關焦點

  • 科技雲報導:公有雲基因的UCloud是如何做私有雲生意的?
    據UCloud 2019年度財報顯示,公有雲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仍然很高,但與此同時,私有雲和混合雲的收入正在快速增長,較2018年同期收入分別增長109.54%、75.63%。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私有雲和混合雲依然是國內政企機構上雲的重要選項,最終將全面進入公有雲。因此,私有雲應該具備和公有雲協同、支持混合雲的能力。正如上文所說,UCloudStack私有雲和UCloud公有雲一致的架構,保證了兩者統一的體驗,以及網絡和數據層面的互聯互通。用戶可以將UCloud的公有雲和私有雲無縫打通,從而享受真正的混合雲體驗。
  • 公有雲高手UCloud如何玩轉私有雲?
    私有雲,過去一直都是傳統IT廠商的「地盤」,公有雲服務商甚少涉足這個領域。但情況在最近兩年出現了明顯變化,公有雲服務商們大軍進入到私有雲市場已成大勢所趨,未來會在該域施加更多影響力。私有雲的星星之火UCloud與私有雲緣分頗深。在成立之初, UCloud也曾接手過部分私有雲項目,但經過一系列嘗試與探索之後,UCloud最終決定將公有雲定為業務發展主線,並且日後在公有雲市場取得輝煌成就。
  • UCloud優刻得聯合AMAX正式發布「賦智·超融合一體機」
    新款賦智·超融合一體機內嵌UCloudStack輕量級私有雲平臺,整體交付、開箱即用,做到管理+計算+存儲同時由一臺伺服器完成的技術創新,為更多企業降低成本、簡化運維、提升效率,實現高效數位化轉型升級。
  • 私有雲部署公有雲體驗,ZStack與神龍伺服器的「黃金搭檔」
    日前,ZStack公司宣布與阿里雲合作推出基於神龍架構的彈性裸金屬私有雲,通過神龍伺服器和ZStack軟體,可以將阿里雲在公共雲領域獨有的技術實踐成果,敏捷輸出給私有雲和混合雲客戶。換言之,就是讓私有雲擁有與公有雲同樣的體驗。ZStack與阿里雲這對黃金搭檔是如何做到的?
  • 賦智·超融合一體機發布會,圓滿落幕
    ,屬於&34;的全棧式方案,可為用戶提供高效私有雲IaaS+PaaS整體平臺,打通雲邊界,完成私有雲與公有雲對接,UCloud私有雲及容器產品經理張鵬波也為我們帶來了超融合一體機核心軟體——UCloudStack
  • 重新定義私有雲市場,UCloud的沉澱與釋放
    經過一年多商業化的運營,UCloud發現目前整個私有雲市場又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主要方向:一是混合雲,目前「企業上雲」的主力軍已經從中小企業、網際網路行業快速滲透到傳統大中型企業,以及政府、電信、金融、教育、醫療、製造等領域,但這些企業優先考慮的是私有雲,這就意味著會混合雲未來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因而服務商必須要實現私有雲和公有雲互相協同的形態
  • 爭客戶,公有雲巨頭紛紛進軍私有雲
    二者的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根據RightScale 2018年的《雲狀態報告》,VMware在私有雲領域中遙遙領先,其VMware vSphere的應用率高達50%。而另一方面,AWS又是公有雲領域中的絕對王者。通過合作,AWS可以學習到VMware的私有雲服務經驗,而VMware又可以利用AWS平臺推出更靈活性的產品以面向更廣泛的客戶。
  • 雲行業研究報告:公有雲、私有雲和雲生態
    一、雲服務業務模式在雲服務行業中,雲服務廠商所具有的優秀的業務模式是其良性持久化經營盈利的基礎,本部分我們通過對比分析國內領先的兩家雲服務廠商——阿里雲和騰訊雲的所提供的公有雲和私有雲(專有雲)產品/解決方案來粗略性地分析雲服務行業的業務模式代表性特點,以期望能夠得到一些有意義的結論。1.
  • [觀察]重新定義私有雲市場,UCloud的沉澱與釋放
    經過一年多商業化的運營,UCloud發現目前整個私有雲市場又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主要方向:一是混合雲,目前「企業上雲」的主力軍已經從中小企業、網際網路行業快速滲透到傳統大中型企業,以及政府、電信、金融、教育、醫療、製造等領域,但這些企業優先考慮的是私有雲,這就意味著會混合雲未來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因而服務商必須要實現私有雲和公有雲互相協同的形態,真正幫助企業
  • 「OA辦公系統測評」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區別,原來它的性價比最高
    現在市面上辦公系統服務模式主要有公有雲和私有雲兩種,簡單地用一句話來介紹:1.公有云:「公有」反映了這類雲服務並非某個用戶獨有,是面向大眾提供計算資源的服務,開放給所有公眾人員。2.私有云:私有雲屬於非共享資源,是為某個客戶單獨搭建使用,每個公司使用的伺服器或存儲應用都是單獨的,用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架構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
    在學習雲計算時,您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有三種主要類型的雲體系結構:公共架構、私有架構和混合型雲架構。然而,這種分類越來越沒有意義。由於引入新型雲服務和部署選項,公共雲、私有雲和混合雲架構的界限變得相當模糊。有些日子, 我認為從公共與私人與混合的角度思考甚至沒有意義。
  • 雲主機的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有什麼不同?
    當我們在選擇雲計算平臺的時候,或許會有這些疑問,然而 今天這篇文章卻可以讓你一目了然,深刻的理解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的區別。那麼在搭建使用M2M設備管理平臺的時候,該選擇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各有什麼優劣勢?哪個性價比最高?當我們在選擇雲計算平臺的時候,或許會有這些疑問,然而  今天這篇文章卻可以讓你一目了然,深刻的理解三者之間的區別以及聯繫。接下來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的區別。
  • 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應該怎麼選?
    不過,開始對雲解決方案提供商進行調查之前,他們首先需要了解哪種類型的雲是正確的選擇。即使在 IT 專家中,「雲」一詞對不同的人而言,其意味也不盡相同。雲不僅有所謂的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之分,它們的工作原理也有差別。富網際網路應用程式(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 和經紀商們必須先甄別哪些雲是在真正實踐時的正確選擇。
  • Cloudera數據平臺私有雲現已推出
    數據中心基礎架構減少50%,卻能在幾分鐘內提供強大的數據分析,具有易於使用的共有和私有雲體驗  企業數據云公司Cloudera (NYSE: CLDR)今天宣布推出Cloudera數據平臺私有雲(CDP私有雲)。
  • 私有雲,新一代私有雲與公有雲有哪些區別?
    新一代私有雲與公有雲企業都在數據中心領域展開競爭。無碎片化版本,功能持續進化是公有雲的優勢,而新一代私有雲在這方面與公有雲能力拉平的同時,對於企業用戶來講在適用企業數據中心複雜度上、在規模和架構上等方面比公有雲更加貼合企業用戶的需求。
  • 雲生態拓展|易捷行雲新一代私有雲和超融合與華為鯤鵬計算領域完成...
    近日,易捷行雲EasyStack與華為聯合宣布,易捷行雲新一代私有雲和超融合(ECS、ECS Stack)與華為鯤鵬計算領域完成兼容性互認證。測試結果顯示,雙方產品兼容性良好、性能卓越,系統運行高效穩定,滿足用戶關鍵性應用需要。
  • 6000字解析:為什麼超融合正在成為構建私有雲「基石」的主流方案
    無論 AWS 還是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公司都率先完成了自身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和雲管理平臺的開發並對外提供便捷的公有雲服務。但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由於數據安全,監管因素,成本等原因,沒有辦法將所有的業務都在公有雲部署和運行,部分關鍵業務必須放置在企業內部運行,同時希望擁有公有雲敏捷,彈性等特性,私有雲應運而生不僅如此,而目前企業內公有雲與私有雲共存的混合雲架構也已經成為業內公認的趨勢。
  • vSAN+vSphere就是超融合
    「在全棧HCI、VCF這個基礎上,可以做到從私有雲到公有雲的一個非常好的跨雲全棧管理。所以混合雲是大家最終的一個目標。」 James Kappadais說。vSAN+vSphere就是超融合,這樣的提法有別於傳統的認知,通常對於超融合的認知來自一體機,融計算、存儲和網絡於一體,比較的對象,通常也是工廠定製的融合系統。此後,更有雲就緒超融合的概念。
  • 英特爾®傲騰™加持下的vSAN™*,加速破局超融合
    浪潮作為Intel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雙方經過實踐探討推出基於英特爾®傲騰™技術支持的vSAN™*,它是數據中心的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存儲解決方案。基於這一現實需求,VMware®*和英特爾聯合推出傲騰方案。在實際部署生產應用的時候超融合解決方案的可用性、性能、可恢復性和可擴展性都成為客戶考慮的關鍵因素。   為了迎合用戶對超融合高可用性、可以馬上恢復及高I/O和低延遲的需求,各超融合解決方案都開始全面支持快閃記憶體。
  • 解決上雲「燃眉之急」,UCloudStack2.0定義私有雲
    與此同時,UCloudStack支持與公有雲無縫打通,靈活調用公有雲能力,結合UCloudStack和UCloud公有雲打造混合雲架構,具有統一架構與用戶體驗,幫助企業快速構建安全可靠的業務架構。在信創方面,UCloud實現了全生態適配,從硬體到資料庫軟體實現國產技術廠商互認證兼容,完成了與銀河麒麟、華為鯤鵬、兆芯、海光等多家國產化軟硬體的兼容性測試,形成多個方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