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對晶片的需求從未減少,而是逐年呈上升趨勢。一度晶片的進口甚至超越了石油的進口。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們國家在2019年的晶片進口金額高得嚇人,因為它已經超過了3000億元,國內手機真的想稱霸世界,國內晶片行業的崛起絕對舉足輕重。
2018年的中興事件,2020年美國政府對華為的第三輪打壓,切斷了華為手機晶片製造環節,華為確實有著世界領先的晶片設計能力。這一個又一個的反例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用別人的晶片,用別人的技術生產晶片,無疑是把命運交到別人手中。
難道我們國家就不知道晶片重要嗎?難道我們國家就沒有嘗試過晶片的自主研發嗎?答案其實是肯定的,其實早在2014年,我們國家就掀起來一鼓晶片研發的浪潮。很多企業都在其中扮演這樣的角色。然而從2014年到2020年,這些晶片項目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幾年過去了卻沒有看到一點成效。換句話說整個晶片設計行業,國企+民營加一起的戰鬥力,甚至不如華為的10分之一。這樣一來結果只有一個,一個個地圈了錢,廠房來為的爛尾,荒廢的荒廢,簡直是慘不忍賭。特別是2020年之前的好多項目都被迫停止了。據不完全統計,短短2020年,我國江蘇省、四川省、湖北省、貴州省、陝西省等省的大約6 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引發業界擔憂。
有媒體報導,這個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德科碼(南京)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廠區現在是雜草叢生,廠房也還是未完工的毛坯狀態,辦公場所早已人去樓空。這個曾被稱為「南京臺積電」的明星公司規劃投資 30 億美元,今已淪為欠薪、欠工程款、欠借款的爛尾項目。除了南京德科碼以外,最近一年多來爛尾的類似半導體項目還有很多。
位於四川成都高新區的格芯(成都)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該公司 2017 年由美國晶片代工企業格羅方德和成都市政府合作組建,規劃投資 90.53 億美元,當時被稱為「格羅方德在全球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生產基地」。
位於陝西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陝西坤同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 2018 年成立,規劃佔地面積約 2000 畝,原擬建設第 6 代柔性屏生產線。目前該公司核心高管已盡數離職。
位於江蘇淮安的德淮半導體有限公司。該公司 2016 年成立,規劃總投資 450 億元。曾是當地的重點項目,但遲遲未能開工。2018 年對外宣布「德淮半導體項目一期正式投產」,2019 年底開始有員工通過省長信箱、起訴等方式討薪。目前公司處於「半停工」狀態,當地政府部門組建了相關工作組介入公司,推進相關盤活工作。
位於貴州貴安新區的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 2016年,貴州省政府瞄準了對產業生態要求極高的伺服器處理器(CPU),投入數十億元資金與美國高通公司合作組建華芯通。3 年後,華芯通在商業上難以為繼,宣布關停。
位於湖北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該公司規劃總投資高達 1280 億元,如今舉步維艱,瀕臨破產。2019 年 12 月,該公司為首臺高端光刻機進廠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如今,這臺「全新尚未啟用」的光刻機已被抵押給銀行。
要想我們國家晶片行業能走在世界前沿,我們就要想辦法攻克晶片製造產業鏈。我們需要更多像臺積電、中芯國際一樣的企業,越多越好,我們同樣需要像華為一樣的企業,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