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沒管那「三問」,現階段只想做共享電單車領域的老大

2020-09-03 達文西觀察

共享電單車業務高頻率的消費場景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對美團而言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其更高效的平均周轉率將帶來更好的單位經濟效益,顯示出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可能,我們會致力於成為這一行業的領軍者。

最近美團和王興算是站在輿論的最前沿了,先是美團的市值突破了1.5萬億,所有人都在感嘆著美團的崛起,終於撕掉了「外賣」的標籤;但是隨後一位美團外賣小哥對王興發出的「三問」,又在各大平臺持續刷屏,很多人說美團這是過河拆橋,做大之後就不管手下300萬美團騎手的死活了。

但是這些王興都沒回應,他最近在琢磨,怎麼快速成為國內電單車行業的老大。

美團的電單車野心,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前段時間,美團今年的第二季度財報也出來了,情況還算不錯,市值一舉突破1.5萬億港幣。而且從這份財報的結構上來看,王興在其他領域的布局也在進行,美團買菜、共享充電寶、酒店打車等等,但是其中有一項尤其惹人注目,那就是共享電單車業務。

從財報上的數據來看,美團不僅在第二季度替換了150萬輛舊單車,還投入了30萬輛電單車。王興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電單車這個行業有很大的前景,對美團本身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可以實現短期盈利,所以美團要在電單車行業成為領軍者。

王興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早在今年四月,美團就在富士達和新日這兩個製作合作方下了筆大訂單,數量直接達到百萬這個量級。而且財大氣粗的美團直接買斷了富士達Q8這個車型,還和新日做了美團獨家定製的共享電單車車型。100萬輛電單車,這一下單就是幾十億花出去了。

據了解,美團這次訂購的車型續航能力能達到50-60公裡,和現在市場上的哈囉和青桔相比,有不小的提升。而且現在美團正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代理機構和人員,就等著摸清市場機制,直接開始佔領市場份額了。

其實美團決定這個時候正式加入戰局是個明智的決定。

前幾年共享單車還是主流,各個品牌的單車在街頭穿梭,但是經過一系列廝殺,連單車始祖ofo小黃車和摩拜都雙雙退出歷史舞臺。而且共享單車帶來了很多城市問題和安全問題,一時間人們對共享這種出行方式也有了排斥和不信任。

單車不行,那就試試電單車。其實摩拜和ofo為了拓寬共享模式,很早就嘗試做過電單車業務,但是當時很多地區都明確規定了,不支持發展電單車,最終這些業務也就不了了之。直到2019年4月,「新國標」出臺,共享電單車的春天來了。

「新國標」規定了現有市場上很多電瓶車都是電動摩託車領域,未來會被淘汰禁止上路。而共享電單車的指標正好在標準內,只要按照規定上牌,就能上路跑。原本的家用電動車有9成不能上路了,巨大的市場空缺等著填補。

而且現在市場上的哈囉和松果雖然搶先入局了電單車戰場,但是規則在不斷更新,許多已經投放市場的老車還需要改動,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投入。所以美團這個時候要乾電單車業務,可以說正是時候!

電單車市場會重蹈單車覆轍嗎?

根據統計,國內每天大大小小的出行需求加起來有28億次,而這其中有10億次主要依靠兩輪出行,大部分都是電單車方式。如果把這個過程轉換成每次2塊的電單車費用,每天電單車可以產生2000億的交易額費用,這個市場算是相當大的了。

2000億的市場只是算上了單次交易費用,如果算上會員費和一系列產業鏈上的利潤費用,這個數字將成倍增長。

電單車每天最基礎的就是充電,換電、電池售賣就是個最基本的業務;其次用的時間久了,電單車總會有磨損,售後維修又是重中之重;再加上廣告變現這些業務,電單車業務的確算得上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吸引著各大資本方加入。

政策福利好+市場利潤高,眾多出行企業巨頭正在持續加碼。

哈囉算是對電單車發展早有預見的企業,早在兩年前,各個出行企業還在為共享單車較勁的時候,哈囉就已經悄悄上線電單車了,而且採用的是從三四線城市反攻一二線城市的策略,目前哈囉單車已經佔共享電單車行業市場份額第一了。

在美團採購百萬電單車的時候,滴滴旗下的青桔也融資十億美元,直接發展電單車。而且青桔找到了上海永久做單車和電單車的代理和運營,今年將完成200萬輛單車升級。

不過共享電單車的成本是實打實的,光是電池和運營成本就比單車上漲了一大截,小品牌想在這個領域裡存活,難度相當大,所以說到底,這還是各大資本的角逐。

巨頭的加入加速了行業洗牌,未來街頭上共享電單車的顏色估計又要多起來了。

在前期,共享電單車和共享單車一樣,被用戶騎行的次數越多越賺錢,而吸引用戶就得靠各家單車的騎行體驗了。使用是否方便,街頭是否容易找得到,可停靠區域多不多這些都是影響用戶選擇的關鍵因素。

電單車會不會像單車一樣迅速落幕,這還需要市場去監測。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年輕人出行更樂意找一輛電單車,單次15分鐘內費用2元,還是可以接受的,比起單車的費用也高不到哪兒去,但是人卻輕鬆很多。

至於美團能不能做到電單車界的老大,王興可能還要多觀望下滴滴和哈囉,畢竟這塊大蛋糕也不是說讓就讓的。

相關焦點

  • 王興說美團電單車要做市場第一,程維同意嗎?
    美團已經決定在共享電單車領域重燃戰火。上周五,美團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顯示,第二季度共投入了近30萬輛電單車,美團CEO王興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談到電單車業務時表示,「共享電單車業務高頻率的消費場景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對美團而言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其更高效的平均周轉率將帶來更好的單位經濟效益,顯示出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可能
  • 共享電單車,決戰長沙
    來源:投資界共享單車的殘局未定,共享電單車的戰爭已經在長沙悄悄打響。哈囉每天盈利幾百萬的傳說,撩動王興和程維的心弦,滴滴、美團紛紛下場,在長沙掀起一場投車狂潮,隨之而來的搶人、搶地盤、降價,誰都勢在必得,不惜一切代價。
  • 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哈羅單車,如何做電單車業務?
    王興也在財報會議上提到,共享電單車對美團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因為它有更高效的平均周轉率,有更好的單位經濟效益,有短期盈利的可能和巨大的市場機遇。 無獨有偶。你如何看待過去4年共享兩輪出行領域的變化?褚軼群: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大概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0的起步和混戰,那個時候,全國有七八種顏色的單車,都是靠收押金來實現資金快速回流。所以,當時的公司不需要考慮投放量是否合適,只管投,因為每多投一輛車,收兩三個人的押金,300塊的造車成本就回來了。那是當時超投最大的一個本質。
  • 共享單車的下半場戰事:哈囉老大難當
    據外界預估,市場上主流的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用戶數量和單車數量的排名中,哈囉最多,美團次之,青桔最少。如今哈囉單車的註冊用戶已突破4億,並實現全國400城的覆蓋規模,給其他兩家帶來不少壓力。除了單車業務,此前作為豐富出行場景的電單車也成為三家的新寵,這跟政策的利好有關。
  • 共享單車的下半場戰事:哈囉老大難當
    據外界預估,市場上主流的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用戶數量和單車數量的排名中,哈囉最多,美團次之,青桔最少。如今哈囉單車的註冊用戶已突破4億,並實現全國400城的覆蓋規模,給其他兩家帶來不少壓力。除了單車業務,此前作為豐富出行場景的電單車也成為三家的新寵,這跟政策的利好有關。2019年4月,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正式實施,共享電單車行業迎來了發展契機。
  • 焦點分析|王興說美團電單車要做市場第一,程維同意嗎?
    美團已經決定在共享電單車領域重燃戰火。上周五,美團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顯示,第二季度共投入了近30萬輛電單車,美團CEO王興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談到電單車業務時表示,「共享電單車業務高頻率的消費場景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對美團而言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其更高效的平均周轉率將帶來更好的單位經濟效益,顯示出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可能
  • 一度沉寂的共享電單車,為什麼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無論是「三電一獸」共享充電寶項目的如火如荼,還是共享汽車的初現苗頭,又或者是共享電單車的烽煙再起。都仿佛預示著,共享經濟裡面,依然有令一些企業垂涎三尺的肥肉。以共享電單車為例,雖然其消費場景與共享單車幾乎一致,都是為了打通短途出行的最後一公裡。
  • 三巨頭登場,共享電單車戰火重燃
    、美團、哈囉等已在共享單車領域對壘的巨頭進駐共享電單車領域的原因之一。王興還表示美團會致力於成為這一行業的領軍者。今年一季度,就有報導稱美團計劃在今年採購超過200萬輛共享電單車,已與新日股份等生產商籤訂合作訂單。
  • 摩拜單車徹底走了,共享單車距離終場不遠了?
    早在去年1月,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內部信中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並更名為「美團單車」,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LBS平臺單車事業部,由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這意味著,摩拜品牌退出舞臺只是時間問題,美團品牌上位已成定局。  如今,終於走到這一步,倒計時過後,摩拜單車全面退場,美團單車作為唯一品牌走向前臺,將與滴滴、哈囉繼續在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領域廝殺和纏鬥。
  • 共享單車的老三是沒戲了,老大和老二怎麼辦?
    據國內媒體報導,小藍單車內部員工在謀職場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小藍單車解散。這似乎是繼酷騎單車之後,倒下的又一家主流共享單車企業。這家由高端自行車品牌野獸騎行孵化的共享單車,從年初入局後便憑藉舒適的騎行體驗而俘獲一眾用戶。但自9月份押金問題集中爆發後,便一直負面纏身。
  • 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今年8月,滴滴青桔推出了三款新車型。滴滴表示,未來不僅會延伸青桔IP化屬性,同時會更細化拆分使用場景,推出較傳統共享單車更加小巧輕盈的新車型等精準需求產品。而在補貼上,滴滴幾乎是三家力度最大的。電單車成為青桔今年重點發展業務,兩輪也成為滴滴如今擴招最多的部門。 這讓哈囉多多少少感覺到了危機。
  • 全新共享電單車亮相蚌埠街頭
    「我從今年疫情騎共享電單車後,再也沒騎過腳踏車了。不用踩,簡直是『懶人福音』。」12月24日傍晚,晚尖峰時段,市民汪女士打開App,對準車輛一掃,眼前的一輛共享電單車發出提示音,開鎖成功。汪女士當晚要和朋友聚會,距離單位較遠,坐公交要轉車、打車又打不到,騎共享電單車過去是最快、最便捷的方式。
  • 巨頭掀起共享電單車「三國殺」
    電單車使用高頻,能為巨頭帶來巨大流量;比單車更強的盈利能力,更讓電單車成為大小玩家爭相進入的領域。與共享單車類似的顏色大戰又開始在部分地區上演。「共享單車一開始靠押金回收現金流,不是正常的盈利模式,但共享電單車有比較好的盈利模型。」
  • 單車共享難尋精彩故事
    在美團外賣最近的財務報告大會中,王興稱美團外賣二季度推廣電單車近三十萬輛,將來將進一步增加資金投入。在這以前,美團外賣早已拋出去了百萬臺之上的單車共享訂單信息。使力的並不僅有美團外賣一家,滴滴打車和哈羅單車也沒歇著,前面一種2020年公布主打產品青桔單車得到 10億美金股權融資,後面一種也公布將電單車做為2020年關鍵使力的總體目標。大玩家遊戲競相湧進電單車跑道,讓共享出行銷售市場非常熱鬧。
  • 美團小哥靈魂三問,人們眼中的平頭哥王興
    在此後的三年,美團「圍獵」的範圍從到店餐飲、外賣、電影票、酒旅,延伸到出行、共享經濟和新零售等任何有想像空間的領域,迄今為止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2016年4月和2017年6月,阿里攜螞蟻金服先後兩次投資餓了麼,金額超過22億美元,將餓了麼的彈藥箱填滿,槍口直指美團。
  • 共享單車沒了,共享電單車來了,更沒想到居然在三、四線城市火了
    共享單車曾經紅遍祖國大江南北,不過慢慢的共享單車退出了街頭的舞臺,開始進入共享單車墳場,而對方退出舞臺的共享單車的墳場更是壯觀無比。,但是慢慢的都在減少,而共享電單車開始逐漸走上街頭的舞臺,成為了大家中短途出行的新選擇。
  • 滴滴、美團、哈囉掀新一輪爭奪戰,挖掘共享電單車下沉市場
    網經社生活服務分析師陳禮騰表示,「不同於過去的共享單車(電單車)野蠻競爭,現階段的共享出行競爭均朝著精細化運營的方向發展,各平臺的用戶群體基本形成,依靠騎行體驗等服務構建自身『護城河』是各家競爭的方向。」
  • 共享電單車戰火重燃,是巨頭們的野心在碰撞
    例如,針對電單車超載等現象,美團電單車研發了防載人技術:車輛在開鎖後可依據重心智能識別載乘人數,一旦系統識別超載車輛將無法啟動。既有對私人購車模式的替代場景,又有用戶出行的廣闊需求空間,加之新國標帶來的監管確定性,共享電單車重新揚帆起航就顯得水到渠成了。從盈利周期角度來看,如果說共享單車是「搬磚」的苦差事,那麼共享電單車就是名副其實的「賣鏟子」生意。
  • 美團滴滴哈囉三足鼎立,共享電單車成為最新的導火線
    彼時,電單車市場的老大是已經深耕該賽道三年的哈囉出行,其市場份額一度佔據行業的70%。一位哈囉出行內部人士表示,去年哈囉助力車創造了7億的淨利潤。對此,哈囉回應稱:不予置評。美團的到來打破了這種格局,它直擊對方要害,「美團最先打得是哈囉的頭部城市,明星城市,比如,泉州,合肥,長沙。
  • 一非觀點:美團說共享單車虧損,為什麼又在深圳投放了不少單車
    在出行領域,滴滴是當然的霸主,佔據著80%以上的出行市場,但是阿里和美團都分別從側翼發起了進攻。這就是典型的市場側翼進攻打法。阿里領先滴答進攻了順風車市場,美團收購了摩拜後也開始自然而然地成為當然霸主。共享單車剛起步,市面上有三款主流平臺,分別叫做小藍車、小紅車、小黃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