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的下半場戰事:哈囉老大難當

2020-10-12 科技新知

10月9日,哈囉出行宣布與新疆烏魯木齊等多地同時達成合作,旗下單車、助力車等業務正式進駐。至此,哈囉單車和助力車已完成全國超400城的規模覆蓋。

此前,在新疆這片土地上,只存在過ofo和摩拜孤零零的身影。2017年7月左右,正值共享單車行業跑馬圈地時期,ofo和摩拜幾乎同時進入新疆,但ofo後續因深陷供應鏈泥潭無力回天,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後也逐漸銷聲匿跡。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共享單車企業,是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收購摩拜後改名的美團單車,以及貫穿整個共享單車時代的哈囉單車。除了達成全國400城的覆蓋規模外,哈囉出行同時宣布旗下共享單車的註冊用戶已突破4億。根據交通運輸部2019年公布的數據,共享單車註冊用戶數彼時才超過3億,哈囉幾乎穩坐共享單車行業的頭把交椅。

但在10月9日當天,滴滴突然宣布上線百億補貼活動,將涵蓋計程車、網約車、單車等業務。滴滴此次活動的重點在四輪業務上,但單車也是滴滴重要的一步棋。除了滴滴之外,美團收購摩拜後也動作頻頻,自年初以來就不斷刷存在感。種種跡象表明,滴滴和美團不甘於現狀,哈囉的「老大」並不好當。

01 存量之戰

一定程度上,共享單車靠量級說話。

國慶節第一天,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官方微博出現這樣一則消息:9月30日下午,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緊急約談青桔單車運營企業,責令其於10月底前將違規投放的青桔單車運出北京。

此次約談,和青桔單車前段時間的小動作脫不了關係。9月28日,有媒體報導稱滴滴近期連夜從太原、瀋陽等城市調離接近10萬輛青桔單車運往北京,以增加北京的單車供給。知情人士稱,今年青桔單車的戰略目標是在其已經進入的城市,投放量達到哈囉單車、美團單車兩家總和的兩倍。

青桔單車的胃口很大,短期在戰略層面無法取得勝利,便尋求在單個城市的投放量上面取得突破。據外界預估,市場上主流的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用戶數量和單車數量的排名中,哈囉最多,美團次之,青桔最少。如今哈囉單車的註冊用戶已突破4億,並實現全國400城的覆蓋規模,給其他兩家帶來不少壓力。

除了單車業務,此前作為豐富出行場景的電單車也成為三家的新寵,這跟政策的利好有關。2019年4月,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正式實施,共享電單車行業迎來了發展契機。

作為最早入局電單車領域的哈囉,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投放電單車。為了突出對電單車業務的重視,2019年7月,哈囉出行將內部負責電動車租售平臺業務的電動車平臺事業部獨立為一級部門,業務等級上與哈囉單車平行。

至於另外兩家,滴滴旗下的青桔,此前孵化「街兔」電單車項目於2018年開始投放。作為入局電單車業務最晚的美團,也被爆出在今年4月向富士達、新日等電單車企業下單百萬輛以上的共享電單車訂單。

在電單車業務上,行業人士透露,2020年6月哈囉電單車平均日單量約為400 萬,滴滴和美團的電單車日單量分別達到350萬和100萬左右。疫情以前,哈囉一度曾佔據七成的市場份額。但滴滴和美團在電單車業務上的加注力度越來越大,今年美團、滴滴均計劃投放超百萬輛電單車,行業曾傳出美團的「百日戰役」計劃—— 100 天把車輛投完,成為市場第一。

眼下三家都在謀求在單車數量上取得優勢,但如今在市場投車並沒有那麼簡單。

2017年5月7日,中國自行車協會共享單車專業委員會成立,標誌著共享單車被正式納入國家自行車行業協會。在共享單車專業委員會的工作宗旨中,包括引導企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協助政府部門加強行業管理,共同促進共享單車有序發展。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正在加強對共享單車企業的把控。拿杭州來舉例,2017年26日,杭州市發布《杭州市促進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的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主管部門會通過對運力的動態監測,對企業進行投放指導。

隨後在2018年,杭州開始對共享單車的總量進行「瘦身」。彼時,杭州市場上共有共享單車約77萬輛,在當年計劃減量1/3左右。

對於具體落實單車減量的措施,全國各大城市普遍實施的策略是對入駐城市的每家企業服務質量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減量」的主要依據,排名越靠後,減量的比重就越大。和此前一度混亂的跑馬圈地時期不同,共享單車行業肆無忌憚投車時代一去不復返。

對於哈囉而言,想要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除了擴大城市的入駐率,還要保證自己的運營效率,提高單車業務的服務質量。

02 盈利之困

市場上的單車量越來越多,企業的運維成本增大,盈利難度係數直線上升。

最直觀的體現是共享單車的租金上漲,漲價最早在2018年開始,彼時市場還是ofo和摩拜的主場,兩家的月卡價格都從每月2元,3個月5元恢復到了每月20元。隨後在2019年國慶期間,美團開始在北京調整計價規則,新版起步價為1.5元,騎行超出30分鐘,每30分鐘1.5元,不滿30分鐘的以30分鐘計。同期青桔單車和哈囉單車也相繼漲價。

漲價背後,跟押金模式的消亡有一定關係,但在側面也凸顯共享單車的盈利現狀。另外,漲價裹挾著用戶的消費習慣由付押金轉變為使用月卡、年卡會員,但從押金過渡到會員模式,並不足以解決企業的盈利之困。

在今年8月13日青桔單車媒體開放日上,滴滴兩輪車事業部總經理張治東介紹了青桔單車的發展狀況。作為滴滴一站式出行格局下最後一公裡,青桔對滴滴完成商業閉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滴滴來說,處在IPO之前,滴滴的目標是把出行故事講好。相比於盈利,滴滴給青桔現階段設定的目標是搶佔更多用戶和市場份額。

美團王興也曾在2019年12月表態,出行業務短期內的優先任務是減少虧損,創造戰略價值,而非獲得市場份額,要進一步提高共享單車、網約車的運營效率,提升出行業務與美團平臺的戰略協同。

和上述兩家不同,哈囉的單車業務一直是重中之重。2019年4月15日,哈囉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在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共享單車已經可以實現盈利,但不可能有大收益。今年4月,哈囉董事長楊磊也曾表態:2019年哈囉的兩輪車業務已經獲得了一些毛利,2020年的目標是集團首次實現盈虧平衡,業務100%增長。

但美團和滴滴打了哈囉措手不及,拿電單車業務來說,疫情之前,在電單車領域深耕三年的哈囉出行市場份額一度達到70%,行業內部人士稱,2019年哈囉助力車能創造7億的淨利潤。今年,滴滴和美團要向市場上投放百萬規模級別的電單車數量,這對哈囉影響很大,再加上新冠疫情的衝擊,哈囉的計劃被打亂,業內人士稱,哈囉今年的盈利目標是20億,但現在或將很難實現。

無論單車還是電單車,都需要講究收支平衡,每輛車當天都有運維成本,在使用次數達到一定量級的前提下,企業才能實現盈利。2016 年共享單車興起之時,摩拜和ofo都稱之為穩賺不賠的好生意,但隨著資本大筆進入,投車和補貼大戰後,兩家公司均背負上數十億元債務。如今市場上三家的競爭現狀,雖說沒有當年那麼瘋狂,但本質是一樣的。

除了行業傾軋,哈囉附加的盈利模式也遭到質疑。

今年9月底,有網友發現哈囉單車上線語音廣告業務,在開關鎖提醒的時候,會播放某電商平臺的廣告信息。對於擁有龐大用戶基數的共享單車企業而言,語音廣告的覆蓋面很廣。目前,在青桔和美團的單車掃碼頁面上,都存在一定篇幅的廣告,這不失為共享企業的一種盈利模式,但這樣的盈利方式遭到過用戶的不滿。

除了主要地位的單車和電單車業務,哈囉旗下的哈囉換電、哈囉車服、哈囉生活館、哈囉景區也都是旗下的一部分,而這些業務板塊更像是哈囉兩輪車業務的附加產品,短期內並不能給哈囉供血。

歸根結底,共享出行經濟是規模經濟,本質是資本的使用效率。在市場激烈競爭的前提下,哈囉避免不了重資產、ROE低的行業因素,因此想要盈利並不輕鬆。

03 護城河之謎

從最初的「顏色大戰」,到哈囉的「階段性勝利」,再到如今的「三王爭霸」,共享單車行業的演變史只用了4年。

2015年,ofo在資本的助推下走出北大,隨後「共享經濟」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作為先行者,ofo一度成為行業中的領跑者,目睹了先行者的成功,2016年開始,諸多共享單車企業紛紛入場。

2016年到2018年,市場上出現的共享單車玩家最多時達到70多家,融資額超過百億,共享單車投放量超過2000萬輛。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問題也暴露出來,硬體成本燒錢、運營成本過高、價格戰下收入過低成為共享企業身上背負的三座大山,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因扛不住而倒閉。

ofo和摩拜也未能倖免,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東會投票通過美團收購方案。同年7月,ofo陸續退出海外市場,12月下旬,ofo深陷退押金大潮。

而在時間線的另一頭,2017年10月24日晚間,永安行公告稱與哈囉單車母公司籤署了合併協議,雙方業務將進行合併。合併完成後,哈囉單車將成為永安行及螞蟻金服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之一,自此獲得發展空間和資源支持。

與摩拜、ofo不同,哈囉單車首先進入二、三線城市,避免在一線城市與摩拜和ofo「正面迎戰」。哈囉單車的運營策略避免了一線城市的白熱化競爭,同時減少燒錢增加的運營成本。

此外,哈囉單車啟動全國芝麻積分免押戰略,成為國內首個在全國推出信用免押的企業。哈囉單車CEO楊磊曾說過,全國免押戰略帶來非常明顯的用戶增長和騎行訂單增長效果,最多一天曾新增190萬用戶。

今年7月23日,哈囉單車宣布與高德達成合作,哈囉單車將在高德地圖開設騎行服務入口,數百個城市的用戶在使用高德地圖服務產生騎行需求時,可選擇哈囉單車服務。這是在哈囉入駐支付寶後,獲得阿里旗下的另一流量入口。

哈囉從老三到老大用了3年,數據顯示,在2019年12月,哈囉單車佔有率達到50%,助力車佔有率達到70%。這是哈囉的「階段性勝利」,曾靠著下沉和免押金策略迅速崛起,但現在哈囉的市場地位明顯遭到滴滴和美團的狙擊。

從哈囉的歷史節點中能看出,共享單車的行業壁壘並不高,不管是融資和流量加持,都是不是這個行業的核心壁壘,在這樣的前提下,用戶只會用腳投票。如果自始至終沒有主導作用的護城河,哈囉依然避免不了市場傾軋。

參考資料:

財經十一人:《共享單車2.0:創業青年退場,美團滴滴阿里導演成人劇》

晚點LatePost:《詳解哈囉、滴滴、美團的電單車之戰》

中國企業家雜誌:《巨頭掀起共享電單車「三國殺」》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的下半場戰事:哈囉老大難當
    2017年7月左右,正值共享單車行業跑馬圈地時期,ofo和摩拜幾乎同時進入新疆,但ofo後續因深陷供應鏈泥潭無力回天,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後也逐漸銷聲匿跡。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共享單車企業,是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收購摩拜後改名的美團單車,以及貫穿整個共享單車時代的哈囉單車。除了達成全國400城的覆蓋規模外,哈囉出行同時宣布旗下共享單車的註冊用戶已突破4億。
  • 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他們的背後,一場共享電單車的新戰事正在悄然上演。 曾經,共享電單車只是小玩家的戰場,但經過三年的洗牌,小玩家所剩無幾,只留下小遛共享、松果出行等頑強活著;如今,由於政策鬆動、盈利可期,美團和滴滴都來攪局,他們要從先行者哈囉嘴裡搶下一塊肉。
  • 共享單車下半場,ofo難再逆風翻盤!
    尤其是ofo受累於資金問題,摩拜賣身美團之後,哈囉、滴滴、美團旗下的三大共享單車品牌哈囉單車、青桔單車、美團單車在眾多共享單車品牌中的存在感更是愈發鮮明。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哈囉、美團、青桔三家共享單車品牌合計約佔市場份額的95%,成功躋身行業前三強。今年4月,滴滴旗下成立僅僅只要兩年左右的青桔單車,獲得了金額超10億美元的A輪投資,刷新ofo此前在共享單車領域完成的最高融資記錄--8.66億美元融資。
  • 共享單車新戰事:邁入3.0時代 共建生態圈
    9月4日,哈囉出行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直言,共享單車早已告別瘋狂補貼燒錢的時代,可持續發展成為共享單車追求的新目標。8月24日,哈囉出行旗下哈囉單車、哈囉公共助力車面向共享兩輪出行行業發起「三個無差別」倡議,號召共享單車企業一起不分品牌、不分共享或私人,「無差別整理、清潔、消殺」車輛。實際上,這只是哈囉出行探索文明出行和車輛創新管理邁出的其中一步。
  • 共享單車三國殺,笑到最後的沒想到是哈囉
    在共享單車的龍頭品牌都搞高額押金制的時候,哈囉單車卻一改行業規則,獨闢蹊徑,搞起了免押金。此外,哈囉單車還是一個技術派。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現象十分常見,一味寄希望於提高公民素質無法改變現狀,哈囉單車便用技術改變這一難題。
  • 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三巨頭「大戰再起」,用戶成「贏家」
    而在盲目擴張的背後,往往會帶來「燒錢」後遺症,因此,不少共享單車也逐漸由盛轉衰了,不少玩家因「缺錢」,而退出市場,如今,共享單車已經告別了「瘋狂生長」時代,進入到了「下半場」。今年,由於人們外出很少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也讓共享單車迎來了「第二春」,再次成為了用戶的「寵兒」,不少人出門也選擇騎共享單車。
  • 哈囉出行的共享單車經濟學
    共享單車究竟給社會帶來了哪些改變,這些改變的原因是什麼?哈囉出行作為平臺方,又在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和價值?首先就是共享單車成為國民級出行方式,低碳環保。以哈囉出行為例,目前哈囉的單車業務入駐城市超過 360 個城市,註冊用戶超 3 億,助力車業務入駐城市也有近 260 個,可以說經過四年時間發展,共享單車已經成為國民級出行方式。
  • 共享電單車再燃戰火,美團滴滴圍剿哈囉
    「燒錢」出不了贏家一場共享電單車的新戰事正在悄然上演。曾經,共享電單車只是小玩家的戰場,但經過三年的洗牌,小玩家所剩無幾,只留下小遛共享、松果出行等頑強活著;如今,由於政策鬆動、盈利可期,美團和滴滴都來攪局,他們要從先行者哈囉嘴裡搶下一塊肉。
  • 摩拜「揮手」告別,共享單車上半場謝幕,下半場誰是「主角」?
    摩拜"揮手"告別,共享單車上半場謝幕,下半場誰是"主角"?曾幾何時,共享單車也曾是創業者的一片"藍海",但是漸漸的大家就都明白了,最終的結局都逃不過兩種,要麼套現離場,去擁抱財務自由的快樂,要麼被吞噬,成為歷史的註腳。
  • 美團滴滴「圍剿」哈囉,共享電單車上演「三國殺」
    成立於2016年9月的哈囉出行,雖然進場較晚,但卻成功在共享單車混戰中逆襲成為行業領軍者。如今的電單車大戰,可以看做是一場哈囉的生存保衛戰 ,也是美團和滴滴向超級獨角獸進階的必經之路。2017年7月,摩拜發布摩拜助力車,並先後在長沙、泉州、汕頭等地完成投放;2017年9月,哈囉出行推出哈囉助力車,意欲開闢兩輪新業務;2018年1月,滴滴也開始運營「街兔」電單車,至此三巨頭齊聚共享電單車賽道。然而,彼時共享單車大戰正酣,共享電單車業務並未受到輿論足夠關注。
  • 美團滴滴哈囉三足鼎立,共享電單車成為最新的導火線
    曾經,共享電單車只是小玩家的戰場,但經過三年的洗牌,小玩家所剩無幾,只留下小遛共享、松果出行等頑強活著;如今,由於政策鬆動、盈利可期,美團和滴滴都來攪局,他們要從先行者哈囉嘴裡搶下一塊肉。「3、4月,美團開始大規模鋪渠道了,」哈囉出行助力車城市群經理黃鶴告訴Tech星球,「4月,美團已經開始大規模投車了」。4月底,美團在內部發起了百日戰役。「目標就是今年年內,做到全國第一」,徐亮亮說。彼時,電單車市場的老大是已經深耕該賽道三年的哈囉出行,其市場份額一度佔據行業的70%。
  • 引領共享單車進入3.0時代,哈囉能否從共享電單車脫穎而出?
    10月9日,哈囉出行宣布,哈囉單車、助力車等業務正式進駐新疆烏魯木齊、阿克蘇、阿勒泰、昌吉、克拉瑪依等城市。至此,哈囉單車和助力車完成了對全國超400+城市的覆蓋。作為行業黑馬,哈囉出行在共享單車群雄爭戰中脫穎而出,並通過新技術、新模式的不斷創新發展,率先帶動行業邁向與城市服務和管理緊密聯動的共享單車3.0時代。
  • 哈囉出行旗下共享單車全面接入 北鬥首次大規模應用於共享單車
    當日,專業移動出行平臺哈囉出行宣布旗下共享單車全面接入北鬥定位。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李開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舉是北鬥定位服務首次大規模應用於共享出行領域,將助力共享單車有機融入城市公共運輸生態。共享單車在解決最後一公裡出行痛點的同時,也帶來了無序停放的城市治理難題。
  • 哈囉、青桔與美團單車三巨頭瓜分市場 共享單車的無聲戰爭
    來源:中國經營報哈囉、青桔與美團單車三巨頭瓜分市場 雙雄時代落幕 共享單車的無聲戰爭本報記者/郭夢儀/北京報導無論是望京,還是中關村軟體園,北京的熱點地段少不了綠色、藍色和黃色的共享單車。與之前的ofo、摩拜不同,現在點綴大街小巷的分別是青桔單車、哈囉單車和美團單車。近日,哈囉出行和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先後獲得融資。在資本寒冬中進行的資金補充,也為接下來的競爭提供了較為充裕的資源,這也意味著在歷經大浪淘沙的洗禮後,共享單車的第二次市場徵戰正在打響。
  • 共享單車再出爭端!三方混戰,十字路口的哈囉出行會走哪步?
    共享單車在兩輪激烈的行業鬥爭中,最終以OFO與摩拜的持久消耗戰戰結束,而哈囉出行則異軍突起,通過這兩場行業消耗戰,超過OFO、摩拜成了行業龍頭老大。根據最新的數據來看,哈囉出行目前佔有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
  • 哈囉單車:共享單車行業的三歲看老
    2016年9月,哈囉單車項目確立,同年11月,「Hellobike」1.0正式亮相市場。俗話說:三歲看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狀態就可以感受到這孩子將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不止是育兒,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也是這樣的。抓住2019年的尾巴,我們來看看哈囉單車在這三年間的成長。
  • 繼松果電單車 東明城區又迎來首批500輛哈囉共享單車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徐德波 付洪強 東明報導6月5日,菏澤市東明縣舉行哈囉共享單車啟動儀式,首批500輛哈囉共享單車正式在東明城區投放。據了解,這是繼2019年東明縣引進松果電單車後,引進的又一共享單車項目,哈囉單車收費標準為單次騎行1.5元/30分鐘,採取定點停車的方式。
  • 哈囉共享電動單車→
    康巴什區、伊金霍洛旗也要有「哈囉共享助力車」了!康伊兩地將要投放的車型▼▲最新款E50車型單車東勝區現在投放的車型▼▲哈囉共享助力車>目前,康巴什、伊金霍洛旗兩地的充電倉庫已建設完成,前期計劃投放1500輛最新款E50車型單車,現正在測試階段。
  • 共享兩輪下半場:市場爭奪白熱化,誰能打贏科技仗?
    兩輪共享出行戰事從未熄火。12月14日,摩拜宣布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小程序正式停止服務和運營,App從蘋果App Store下線,接力棒完全交給美團,全國範圍內,兩輪共享出行運營品牌只剩下哈囉、美團、滴滴三家巨頭分食蛋糕。有業內人士曾認為,兩輪共享出行是一場資本無限遊戲。
  • 王興沒管那「三問」,現階段只想做共享電單車領域的老大
    前幾年共享單車還是主流,各個品牌的單車在街頭穿梭,但是經過一系列廝殺,連單車始祖ofo小黃車和摩拜都雙雙退出歷史舞臺。而且共享單車帶來了很多城市問題和安全問題,一時間人們對共享這種出行方式也有了排斥和不信任。單車不行,那就試試電單車。其實摩拜和ofo為了拓寬共享模式,很早就嘗試做過電單車業務,但是當時很多地區都明確規定了,不支持發展電單車,最終這些業務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