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芝華仕沙發頻遭投訴 敏華控股拳頭產品遇「滑鐵盧」
本報記者/鄭炳巽/童海華/廣州報導
「本集團旗下沙發品牌『芝華仕頭等艙』被授予『消費者最喜歡的家具品牌』『綠色家具產品』等榮譽稱號,產品持續獲得消費者的讚譽。」「本集團充分認識到中國品牌家具市場的巨大潛力,將加大品牌推廣力度,致力於將『芝華仕頭等艙』打造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消費者品牌。」
在《2019財年報告》(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下略)中,敏華控股有限公司(01999.HK,以下簡稱「敏華控股」)如此描述下屬品牌「芝華仕頭等艙」。敏華控股不僅對其賦予高度的期望,同時也將其定位為高品質產品。
然而,在以高品質定位的背後,芝華仕沙發卻接連收到來自消費者的投訴,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關於芝華仕的投訴便接近50條。當下對于敏華控股來說,除了需要解決口碑問題,更需要解決的還有沙發業務增長日趨疲憊的窘境。
消費者投訴頻發
在2019財年,敏華控股來自沙發及配套產品業務的收入為86.16億港元,佔年度總收入76.5%,而在《2020財年上半年報告》(2019年4月1日~2019年9月30日,下略)中,沙發及配套產品業務的收入為38.31億港元,佔總收入68.5%。誠如敏華控股所描述的,沙發業務對公司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然而,正是這一具有重要地位的品牌,卻多次遭遇消費者投訴。
近日,重慶的徐小姐(化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爆料,她花費4萬多元購買了全套的芝華仕家具,產品包括茶几、桌子、沙發、床具等。其中,徐小姐在實體店看中了一張深藍色的皮床,下單後送到家發現顏色變成了巧克力黑,由於色差太大,她要求店家更換,但遭到拒絕。店員給出的解釋是燈光問題造成,徐小姐則認為這種解釋很不負責,協商無果後她最終選擇放棄。
與徐小姐類似,王小姐(化名)也對芝華仕的誠信提出質疑。記者了解到,王小姐花一萬多元購買了芝華仕的沙發,在籤訂合同後,卻收到了產品已經下架的通知。店員表示如果退款就沒有補償,並試圖說服王小姐加錢購買其他樣式。「等準備維權的時候,翻了合同才發現都是對商家有利的條款,」王小姐表示,「吃一塹長一智,這個牌子,再也不會購買了。」
相比於上述兩人的情況,史先生(化名)遭遇的情況則嚴重得多。
近期,史先生在微博上爆料,指出其去年「雙12」期間,在芝華仕淘寶旗艦店上花費8000元購買了一款沙發,大年初一第一次使用,半個月後出現座椅塌陷,電動位隱約能感到木條的觸感,座椅表面褶皺嚴重。他透露,聯繫客服後對方表示賠償200元,史先生沒有同意。
史先生表示,之後客服安排了師傅上門檢查,確認需要進行填充。受疫情影響,中間出了一些波折,客服安排了另一名師傅維修,誰知維修師傅不僅沒有把沙發修好,還將史先生家裡的地板砸壞了。無奈之下,史先生再次向客服反映,對方承諾再派新的師傅上門。
5月11日,記者聯繫到史先生,他表示,「拖了3個月了,還沒有得到結果。」記者發現,早在4月7日,「芝華仕頭等艙」沙發官方帳號已在史先生微博下留言,表示會進行處理。
而在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通過搜索關鍵詞「芝華仕」,便出現近50條投訴信息。其中,有不少反映購買的真皮沙發開裂脫皮、科技布沙發起泡開裂,也有反映實體店活動欺詐以及售後服務不到位等。截至目前,仍有將近一半的投訴處於未完成狀態。
除了質量以外,芝華仕門店服務也令消費者詬病。貴陽的翟小姐(化名)反映,其5月2日在貴陽青禾家私內的芝華仕門店準備購買一款沙發。「一位店員極度不耐煩,在籤合同過程中,不願意解答我們的疑問,我便告知想在看看其他家後再做決定,誰料對方當著我們的面撕毀合同。」翟小姐表示,這樣的行為極度惡劣,該店員處理問題的方式已經嚴重影響了芝華仕的品牌形象。「這哪裡是大品牌應有的服務?」
中國家居建材裝飾協會秘書長胡中信指出,「定位高端的品牌,往往價格和毛利會更高,以保證給消費者提供更完美的體驗。」他說道,「因此,面對投訴,芝華仕也必須更加謹慎處理,否則對品牌造成傷害。」
成本與質量的平衡難題
事實上,除了頻遭投訴之外,芝華仕沙發麵臨著另一個更緊迫的問題,即近年來的發展日益顯現出乏力的跡象。
根據敏華控股《2018財年報告》(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下略),在報告期內,敏華控股在中國共擁有2537間「芝華仕頭等艙」品牌沙發及五星床墊專賣店,品牌專賣店淨增長424間。進入2019財年,中國門店數量增加至2614間,淨增長數下降為215間。根據《2020財年上半年報告》,報告期內,敏華控股在中國(包括香港)的專賣店數量為2713間,淨增長數為99間。
與門店增長速度降低相對應,敏華控股近年來的營收增速也開始下滑。
2018財年,敏華控股實現營收100.27億港元,同比上漲28.9%;2019財年,敏華控股實現營收112.58億港元,同比上漲12.3%。到了2020財年上半年,敏華控股的營收為55.93億港元,同比增長1.9%。
在此過程中,營收大頭沙發及配套產品業務的收入增速與佔比也不斷下降。
與上述三個時間段對應,敏華控股來自沙發及配套產品業務的營收分別為80.76億港元、86.16億港元、38.31億港元,分別同比增長15.7%、6.7%、-7.6%,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0.5%、76.5%、68.5%。
中國家居/設計網際網路戰略專家、家居/設計產業園規劃運營專家王建國認為,「芝華仕的產品垂直度遠高於同行,門檻和壁壘相對較高,也可理解為在細分行業『壟斷性』較強。但是家居產品總體技術門檻並不高,行業同質化嚴重,在發展過程中,不能過於依賴某一個極為細分的品類。因為細分領域的市場延展性有限,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消費者飽和度上升到高位後,就會進入放緩的階段。當下,房地產整體下行以及國際貿易環境變動,加之疫情影響,增長的瓶頸期便到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過程中,敏華控股整體的毛利率卻不降反升,由2019財年上半年的32.23%上升至2020財年上半年的34.98%,來自沙發業務的毛利率也由35.0%提升至37.8%。在《2020財年上半年報告》中,敏華控股給出的理由為,「主要原因是材料價格下降,包括化工產品及真皮」。
記者發現,2019/2020年中期,敏華控股的原材料成本為29.59億港元,比上年同期的30.42億港元下降2.7%。其中,沙發的主要原材料中,真皮的成本下降12.2%,鋼材成本下降10.8%,其餘材料如木夾板、印花紙、化學品、包裝紙等,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王建國指出,「在細分領域內,原材料採購的集中度更高,採購成本的變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也會比較明顯。而且前端的成本下降後,終端的價格下降會有一個滯後期,因此,敏華控股的毛利率獲得提升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否難以平衡好產品質量?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將採取哪些措施挽回品牌形象?記者就此致函敏華控股方面進行採訪,截至發稿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