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8年鹽田河臨港產業帶被納入深圳重點區域後,今年深圳再次迎來2個重點區域。
9月8日,深圳市重點區域開發建設總指揮部第十三次會議暨重大項目調度會議舉行,會議確定了將光明科學城核心區和龍華九龍山智能科技城納入深圳市重點區域。
此前深圳重點區域數量有17個,這次新增2個。
此外,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坂雪崗科技城2個重點區域整合成1個。
截至目前,深圳重點區域共18個。
18個重點區域中,南山、龍崗各有3個,福田、寶安、龍華、光明各有2個,羅湖、坪山、鹽田、大鵬各有1個。
羅湖:筍崗-清水河片區
福田:福田保稅區、梅林-彩田片區
南山: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留仙洞總部基地、高新區北區
寶安:寶安中心區、空港新城
龍華: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九龍山智能科技城
光明:光明鳳凰城、光明科學城核心區
龍崗:大運新城、坂雪崗科技城、國際低碳城
坪山:坪山中心區
鹽田:鹽田河臨港產業帶
大鵬: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
何為重點區域?
深圳官方的解釋是:引領和代表全市質量型開發建設的核心地區、探索全球創新之都創新空間供給的先行地區。
筍崗-清水河片區
筍崗-清水河片區是羅湖區唯一的市重點發展區域,佔地面積5.34平方公裡。
筍崗-清水河片區效果圖 圖源:網絡
其中筍崗片區定位於高端商務中心區,主要發展特色商貿、創新金融和文化創意產業。未來將重點推動空間和產業同步轉型升級,形成高端商務集聚區。同時促進金融產業、網際網路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創新金融中心。
清水河片區定位為深圳東部高新區,主要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園區。未來將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未來產業孵化區。
福田保稅區
福田保稅區佔地面積1.35平方公裡,是全國最早的保稅區之一,目前仍然保留著保稅物流的功能。
深港創新合作區效果圖
隨著近年來河套-福保片區規劃打造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福田保稅區將轉型為國際一流的高科技園區。
福田保稅區未來重點發展先進位造、創新研發、商貿物流等保稅產業,同時引進先進電子產品製造、人工智慧、醫療器械、金融科技等高科技產業。
梅林-彩田片區
梅林-彩田片區用地面積約1.47平方公裡,總建築面積約175萬㎡,規劃人口規模超20萬人。
梅林-彩田片區效果圖
梅林-彩田片區定位為深圳中部發展軸創新基地,深圳中軸提升戰略重要支點。
未來梅林-彩田片區將重點發展現代金融業、專業服務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產業。與此同時,加快推進片區現有的生物、印刷、電子等產業升級換代。
目前該片區正打造以「深圳智谷·梅彩中軸智慧城」為核心的優質低成本產業空間,39個政府投資項目正在推進(涉及道路交通類、市政工程等),14個舊改項目已啟動。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總佔地面積1.17平方公裡,規劃總開發建築面積約520萬㎡,就業人口約30萬。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效果圖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定位為全球總部聚集區、都會文化高地以及國際交流中心。
截至2019年底,已有招商銀行、中國電子、萬科集團、恆大集團等13家行業龍頭企業總部入駐。
未來還將重點引進知名跨國企業總部、高端專業服務機構以及國際組織、商會、對外合作交流機構等,布局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
留仙洞總部基地
留仙洞總部基地佔地面積1.35平方公裡。規劃建築總量571萬平方米,是深圳六大總部基地之一。
留仙洞總部基地效果圖
留仙洞總部基地定位國際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中心、國家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轉化與應用示範基地、區域性新一代信息技術輻射帶動極。
未來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超3000億元的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已引入大疆創新、樂普醫療、天瓏移動、傳音控股等優秀企業總部。
高新區北區
高新區北區過去是一個老工業區,總佔地面積2.58平方公裡,規劃總開發建築面積約660萬㎡,預計提供15萬就業崗位。
高新區北區效果圖
高新區北區將由功能單一的產業園區轉變成匯聚創新型企業和人才、研發主導、產城融合、環境友好的綜合性園區,成為中國高新技術創新型產業社群的最佳棲息地。
未來高新區北區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導產業,生產性服務業也是重點發展的一環。
寶安中心區
寶安中心區規劃用地面積15平方公裡,規劃總人口規模約40萬人。
寶安中心區效果圖
寶安中心區定位為「CBD+TBD」(中央商務區+旅遊商務區),是深圳市城市雙中心之一(另一個是前海)。未來寶安中心區將打造為深圳西部的商務、商業、總部經濟和文化體育中心,是前海地區協作配套功能延伸區和深圳新的經濟與科技創新力量聚集區。
寶安中心區由濱海片區和碧海片區組成。其中,濱海片區重點打造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區和公共文化休閒活動區。碧海片區則重點打造商務島、商業島和文化創意基地。
空港新城
空港新城規劃面積45平方公裡,規劃承載就業人口約70萬,規劃居住人口約40萬。
空港新城效果圖 圖源:濱海寶安
空港新城定位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十大核心創新平臺,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支點。
空港新城未來將重點發展三大產業。一是物流、會展、商務、大型商業貿易等現代服務業;二是消費電子、光電子以及航空航天設備製造等臨空高端製造產業;三是研發產業、地區總部、採購、結算、運營管理等高端生產型服務業。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總佔地面積約6.1平方公裡,規劃總建築面積950萬平方米,規劃就業人口規模為25萬人,居住人口規模為11萬人。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效果圖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定位為深圳城市中心區之一,建設具有國際水平和現代化特色的綜合商務片區。
未來將重點發展以產業金融、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引導發展總部經濟,打造深圳外溢發展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區域輻射能力的城市中心。
九龍山智能科技城
九龍山智能科技城是最新納入深圳市重點區域之一,規劃範圍9.81平方公裡,核心區範圍3.99平方公裡。
九龍山智能科技城效果圖
九龍山智能科技城定位圍繞「創新、智造、生態」三大關鍵詞,未來將構建以「AI+5G+工業網際網路」為主導的數字經濟產業體系,打造「九龍山未來數字城」。協同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共建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九龍山智能科技城智能智造基礎雄厚,有規模以上企業32家,目前產值達2500億元。片區已引進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未來還將引入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等科技研發機構。
光明鳳凰城
光明鳳凰城規劃範圍14.89平方公裡,總建築面積2200萬平方米,居住人口22萬人,就業人口37萬人。
光明鳳凰城效果圖
光明鳳凰城定位為光明區行政、商業、文化休閒和公共配套的核心片區,未來將成為珠三角創新產業基地和區域產業服務中心。
光明鳳凰城主要劃分為鳳凰城門戶區、東區、西區、南區四大片區。
門戶區依託高鐵光明城站,發展區域性總部經濟、高端服務、創新研發、文化創意等業態,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園。
東區依託地鐵6號線,發展區域性總部、公共服務和商業配套、創業孵化等,建設上市企業總部園區。
西區以華星光電為龍頭企業,發展新型顯示、智能製造等,拓展服務領域,支持產業鏈協同發展。
南區將依託6號線長圳站建設綜合體,主要發展智能製造、健康服務業等。
光明科學城核心區
光明科學城核心片區佔地面積約26.66平方公裡,包括光明科學城的「一心一區」及其關聯區域。
光明科學城核心區效果圖
一心——光明中心區(含光明雲谷)
佔地面積約11平方公裡,定位為光明科學城綜合服務中心。片區融合科技、商務、政務、文化、社交等功能,為科學城提供全面均衡、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一區——裝置集聚區
佔地面積約12.7平方公裡,包括「一主兩副」三大科學集群。將集中建設大科學裝置、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
「一主」——大科學裝置集群
規劃面積6平方公裡,已布局綜合粒子設施等稀缺性大科學裝置。
「兩副」——科教融合集群和科技創新集群
科教融合集群規劃面積4.1平方公裡,已規劃布局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生命科學組團大科學裝置,以及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等高校。
科技創新集群規劃面積2.6平方公裡,主要布局科研機構和科技轉化平臺。
大運新城
大運新城總佔地面積16平方公裡,與東莞鳳崗接壤。
大運新城效果圖
大運新城片區定位為深港創新合作新樣板、全市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中心、國際文體活動交流中心和深圳東部區域綜合性服務中心。
未來大運新城一方面將充分發揮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高等院校、深港國際中心等重大項目的紐帶作用,推動深港兩地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將利用深圳國際大學園創新智核優勢,重點發展AI產業,打造大運AI小鎮、大運軟體小鎮等百億級AI產業集群,以及嶂背工業區等一系列連片產業升級空間和城市發展戰略區域,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坂雪崗科技城
坂雪崗科技城主要沿龍崗區坂田街道北片區布局,總佔地面積約22.36平方公裡。
坂雪崗科技城效果圖 圖源:龍崗發布
坂雪崗科技城和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整合後,定位於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承載區。
未來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雲與計算、通信、智能終端、人工智慧、智能汽車6大產業,謀劃建設系列標誌性平臺,以重大項目和重大平臺引領產業發展。
國際低碳城
國際低碳城規劃面積約53.4平方公裡,處於深圳向東向北拓展的戰略通道上。
國際低碳城效果圖
國際低碳城定位於龍崗中心區的配套服務延伸區,坪地綜合服務中心區之一,與坪地南片區統一形成坪地中心區。
國際低碳城以低碳理念為引導,重點發展低碳服務業、智能綠色IT技術、節能環保等低碳戰略新興產業,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產業體系,打造成國家級低碳發展示範區。
坪山中心區
坪山中心區佔地總面積24.08平方公裡,規劃至2030年將有超過50萬高端就業人才、70萬居住人口。
坪山中心區效果圖
坪山中心區定位深圳都市圈東部創新中心與商務中心。依託坪山區「兩區兩城三帶」總體規劃,打造「一廊一帶、四核一環、多元融合」的產城融合新格局。
「一廊」即坪山大道活力創新走廊,依託坪山大道的延伸輻射功能,加快沿線空間、產業、城區功能的統一規劃、整體提升、聯動發展。
「一帶」指坪山河生態文化帶,以坪山河為主線,引進高水平團隊對「一河兩岸」進行整體城市設計,著力打造國際級濱水河岸典範。
「四核一環」指通過環狀主幹道系統串聯起高鐵樞紐綜合服務核、區域創新科技核、創新企業總部服務核和產學研孵化核等四個核心產業片區,形成「多元融合」的產城新格局,為片區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鹽田河臨港產業帶
鹽田河臨港產業帶是鹽田區唯一的市級重點區域,規劃面積7.68平方公裡,規劃居住人口11.86萬。
鹽田河臨港產業帶效果圖
鹽田河臨港產業帶定位為大海港臨港創新生態城。
鹽田河臨港產業帶將形成「一軸三心三組團」的城市功能格局。「一軸」即鹽田河綜合發展軸,「三心」是創新引領中心、鹽田樞紐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三組團」是現代物流組團、創新產業組團、濱海綜合服務組團。
未來將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和創新型產業,同時發展配套服務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2+1」臨港產業體系。
現代物流產業以發展供應鏈管理和金融、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冷鏈物流等產業為主;創新型產業以發展港口物流信息技術服務、生命健康、服務貿易和創新型總部經濟為主;配套服務業以發展航運服務、商務服務、城市服務等配套服務產業為主。
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
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規劃用地面積9.51平方公裡。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範圍,享受中關村同等政策待遇。
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效果圖
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定位為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和生物產業聚集基地。
未來重點發展生命信息、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生命健康服務等生物產業,打造全球生物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生物產業高端發展先導區、醫療健康管理創新試驗區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範區。
*部分素材綜合南山政府在線、鹽田政府在線、深圳特區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