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為來說,整個9月份最重要的大概就是15、16、17這三天了吧!
9月15日,華為晶片斷供;9月16日,中科院宣布將攻克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9月17日,任正非到訪中科院。
其實對於美國斷供晶片這件事,早就有人說過:今天華為可能要依靠美國晶片,三年後,美國晶片沒人要,中國晶片滿大街都是。現在看來,這一天,似乎不遠了。
915,美國斷供華為晶片
15號時,美國的禁令正式生效,就意味著臺積電,高通等企業方面不會再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可以說華為現在是被狠狠地掐住了脖子,成為了刀俎魚肉。
而之前,華為雖然也也早有儲備,但總體估算也只能支撐2年左右。所以,華為只能靠自己研發晶片。其實嚴格來說,華為受制於人是晶片製造的核心關鍵設備,光刻機。
目前,華為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916,中科院官宣
就在美國最終禁令生效後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6號,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宣布重要決定,表示將集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關鍵技術,幫助中國企業擺脫被西方國家卡脖子的困境。
白春禮還強調了,一些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關鍵的基礎材料和算法、工藝等等都要加強,對光刻機、高端晶片等等方面,全力攻關。
此時官方的振臂一呼,勢必對華為就是一針「強心劑」,也是我國半導體行業的一份有力保障,光刻機終於有盼頭了。
917,任正非來中科院了
就在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公開表態的第二天,華為任正非就出現在了中科院。
白春禮院長對華為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華為是中國的品牌,更是民族的驕傲。他表示,中科院與華為公司有著廣泛深厚的合作基礎,希望雙方充分集聚中科院科技創新資源和華為企業優質資源,圍繞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探索科技前沿,共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這次「工作座談」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但其所產生的影響,或將是長遠的。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其實,華為被斷供,受到重大損失的不僅是華為,還有哪些半導體和手機核心元件的主要供應商,例如,臺積電、中芯國際、三星、高通等。而這些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已經向美國申請對華為恢復供貨。
而任正非早就知道核心技術對一個科技企業的影響有多大,所以在2004年時,就開啟了海思計劃,主要目的就是去美化。
從2016年的光刻機專利,2017年的鴻蒙系統研發,到「天才少年計劃」,「南泥灣計劃」,任正非正帶領著華為,一步步走向自主自強的道路。
這樣極具前瞻性的任正非值得所有人學習。
面對打壓和困難,華為再一次為活下去而戰,華為沒有成功,只有成長!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任正非的故事、任正非的管理方式、任正非的關鍵決策和任正非的灰度哲學,可能看看這兩本書《任正非: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和《華為管理法》。裡面詳細介紹了任正非這30多年的創業經歷和華為管理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