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華為來說,現在最缺少的不是晶片,而是時間,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讓華為來發展,實行「南泥灣計劃」,那麼一切後顧之憂就將迎刃而解。反之就算現在在獲得大批晶片,也終究是「仰他人鼻息」。
當然,華為從來都不是自己在孤軍奮戰,各個企業都紛紛伸出援手,有技術的出技術,有人的出人。國家對此也從未放任不管。
9月16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表示,科學院將會「率先行動」,加強部署,對「卡脖子」的行業大力扶持,變成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
白春禮還強調了白春禮還強調了,一些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關鍵的基礎材料和算法、工藝等等都要加強,對光刻機、高端晶片等等方面,全力攻關。
此時官方的振臂一呼,勢必對華為就是一針「強心劑」,也是我國半導體行業的一份有力保障,光刻機終於有盼頭了。
中科院剛剛官宣,第二天任正非就火速拜訪,出現在了中科院。也難怪任老會如此激動,這對於華為來說就是勝利的曙光,有了強有力的支持,接下來的一系列發展都會沒有後顧之憂。
據悉,9月17日,任正非到訪中科院,與一些專家學者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在這一過程當中,雙方都表示了要在享現有的合作基礎之上,在一次加緊密切合作。
兩位一拍即合,就共同
促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達成了一致,這絕對會成為我國半導體歷史性的一刻,強有力的支持再加上必須突破重圍的壓力,這一次,光刻機真的有盼頭了。
對華為的期待絕對沒有誇大其詞,因為早在2016年,華為就申請過光刻機的專利,這次為了自身的「生死存亡」不得不「放手一搏」,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為會再一次創造奇蹟。
畢竟華為成立30多年以來,從國內到歐洲市場再到全世界,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才走到今天領先世界遭人眼紅的位置,經歷過的困難不少,每一次都是「絕地求生」,正如任正非所說:「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