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睡覺時,一般都是比較安靜的,身體也不會出現什麼異常,但有很多人反映,睡覺時總是手腳發麻,有時候醒了自己抖一抖就能緩解,有時卻持續好長時間都好不了,這個現象到底正不正常?可能身體哪裡出問題了?該如何緩解和預防?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咋了解早受益。
睡覺時經常感到手腳發麻,是哪裡出了問題?
如果發麻的程度較輕,而且活動之後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可能跟不當睡姿有關,睡覺時經常壓著腿或手,影響到了正常的血液循環,就會引起肢體發麻;或者是枕頭枕的太高了,壓迫到血管,血液循環出現故障所致。
對於45-55歲左右的中年女性來說,受到更年期的影響,體內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會加快骨質和鈣質的流失,容易引起關節疼痛,手指關節疼痛、僵硬、發麻就是常見的一個表現。
經常喝酒的話,體內酒精含量過多,也易引起手腳發麻。
也可能是供血不足引起的,要考慮是短暫性的腦部缺血引起的,手腳是血液循環的末端,一旦缺血,最容易感受得到。如果坐視不管,腦缺血的現象長期存在,需要警惕腦部健康問題。
如果睡覺時經常手腳發麻,可能已經是病理性原因了,對於年輕人來說,久坐不動、伏案工作的比較多,時間長了,頸部肌肉會僵硬,頸椎血管和神經會受到壓迫,進而會引起手麻腳麻,還容易有疼痛感。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可能是血管出現問題了,而血管出現問題跟「三高」有密切的聯繫,這是在中老年人身上非常普遍的一種慢性代謝型問題。
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了,血液循環受阻,血管容易堵塞,身體供血異常,就會引起手腳發麻。血管問題不容小覷,如果長時間如此,會加快硬化和破裂的機率,出現血栓了,問題只會更嚴重。
如果是一側手腳發麻,同時還伴有頭痛頭暈、口角歪斜、視線模糊等不良反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尤其是本身代謝已經出問題的人,比如血壓過高、血脂過高等,更要重視,建議及時去查看一下,防止拖的時間長了,引發的問題更大。
針對手腳發麻這種情況,可以先採用適當運動的方法來促進血液循環,短時間內或許能恢復正常,平常要多加運動,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促進血液循環,也能預防手腳發麻。
若效果不是很好,就需要不同的原因採取針對性緩解的措施,頸椎不好的,要注意端正作息,工作間隙適當活動舒展身體,緩解肌肉僵硬;血管不好的,日常食要清淡點,多喝水,降低血液粘稠度。
對於更年期朋友來說,如果麻木程度不是很重,屬於正常,適當活動,注意適當補鈣,若程度比較重,建議及時去查明原因再緩解。
綜上所述,睡覺時手腳發麻,十有八九跟以上幾種原因脫不了關係,原因不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有大有小,但不管哪種原因都不能小覷,應當及時緩解,防止引來其他問題,平常也要學會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