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瑞文 實習生 郭懿萌)近衢州市上洋村把使用公筷公勺納入《村規民約》引發關注。26日,新京報記者從衢州市文明辦處了解,早在今年2月份,衢州市六個縣市區分別下發「疫情防護 我用公筷」倡議書,提倡群眾使用公筷公勺。接下來,衢州將對公筷公勺的使用情況進行抽查,爭取使用率超過80%。
柯城區花園街道上洋村村民收到公筷公勺。受訪者供圖
千村修約
3月22日,衢州市柯城區花園街道上洋村召開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經過50餘名黨員及村民代表的表決,確定將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禮等納入上洋村《村規民約》。
之後,花園街道新姜村、花園村等陸續修訂村規民約。柯城區信安街道沙灣村也計劃將使用公筷公勺寫進村規民約。衢州市文明辦副主任毛肖軍告訴新京報記者,各個街道社區的響應,是衢州正在開展的「千村修約」行動。
住在花園街道的劉女士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他們家現在去餐館和家中都會使用公筷。「孩子7歲了,在看到宣傳之後我們在家都用公筷公勺,也是有意識地想培養孩子的文明習慣。」
不止柯城區這樣。今年2月開始,衢州市六個縣市區分別下發「疫情防護 我用公筷」倡議書。毛肖軍介紹,衢州市婦聯在3月組織招募使用公筷公勺的宣講員和督導員,當地黨員們帶頭籤訂了承諾書。
開化縣委宣傳部和開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擬定的《開化好地方公約》徵求意見稿中,將「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行為寫進村規民約。新京報記者從開化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處了解到,目前徵求意見稿已獲得建議620條,居民較為支持公約的推行。
3月8日在接到開化縣推行「公筷公勺」的通知之後,村頭鎮芳林村就發動全體黨員和村民志願者給村裡180多戶村民每家免費送去公筷公勺。
衢州市開化縣村頭鎮芳林村公筷公勺使用計入村中「鄉村文明銀行」積分。受訪者供圖
掛鈎徵信
「村民們覺得用公筷比較好,安全衛生。我們的志願者會不定期去村民家中檢查,目前反饋大家都在使用。」芳林村婦女主任餘書鳳說道。
為推動公筷公勺的使用,村頭鎮還將「公筷公勺」使用情況計入「鄉風文明銀行」積分。積分除能夠兌換物品,還跟個人在農商行的徵信額度、貸款利率等掛鈎。目前全鎮已有24戶家庭享受了農商銀行貸款優惠,兌換生活用品3000餘件。
此外,3月23日,柯城區花園街道的「巾幗有禮團」成立,來自社區和村的184位志願者,分成10支隊伍每天負責在各自的社區和村裡宣傳。
「她們在疫情時期也負責宣傳戴口罩、公筷公勺,到現在會宣傳監督公筷公勺的使用。」花園街道幹部羅君說,志願者們平均年齡超過了60歲。
早在2018年衢州市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時,常山縣一位90多歲老人向市委領導寫信,強力推薦聚餐用公筷公勺。此信被刊登在《衢州日報》上,正式向全市人民推廣公筷公勺。
當年衢州市頒布《衢州有禮市民公約》,即把使用公筷公勺納入其中。到2019年起草的《衢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不僅將「公筷公勺」內容以立法形式加以固化,而且是作為餐飲服務機構的義務性條款進行了規定。
衢州市柯城區花園街道花港社區的巾幗有禮團成員。受訪者供圖
衢州有禮
當然,也有居民覺得此事沒所謂。村頭鎮隔壁鎮的一位居民稱自己就不用,「覺得看個人喜好吧,也沒看到鎮子裡有人宣傳。」
羅君介紹,的確有一些年紀大的居民不願意用,覺得吃飯這麼多年突然改變過來很奇怪,這就得靠志願者們去慢慢勸導。
除了志願者,居民們的朋友圈也被利用起來。羅君的朋友圈經常被《衢州有禮 21天文明行為養成計劃》刷屏。這是柯城區委宣傳部在3月2日發起的活動,號召居民們在自己的朋友圈打卡使用公筷公勺等,目前已有超過三萬居民參加。
據毛肖軍介紹,今年3月份,衢州市文明辦制訂下發了《打造一座「使用公筷」的城市實施方案》和《「衢州有禮」公筷公勺使用規範》,將推行公筷公勺的工作部署細化。接下來計劃對居民的使用情況進行抽查,「爭取公筷公勺使用率達80%以上。」
3月16日,浙江省文明辦等機關聯合發出倡議,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有條件的採用分餐制等。據了解,6月起,浙江省將全面推行這一文明用餐方式。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