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2月14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馬曉媛)又到一年情人節,殘忍地問一句:你「脫單」了嗎?「脫單」不容易,豔遇沒有,相親也不成,於是不少人求助婚戀網站。可這婚戀網站到底靠譜嗎?聽聽廣大群眾怎麼說。
受騙者的教訓:「這類騙子還有專門的名字,叫花籃託!」
說起曾在某婚戀網站註冊的經歷,武漢姑娘小蔣不無調侃:「這也算是我人生中的寶貴經歷之一吧!」用小蔣的話說,她在網站上遇到了眾多「奇葩」,有身高不到一米七非說自己一米七五的,有第一次見面就提出「約炮」的,還有精心設計圈套專為騙人錢財的。
小蔣就被騙過。她說當時覺得那男的各方麵條件都不錯,人也體貼,每天都要打好幾個電話,所以聊著聊著就「有點兒動感情」。後來對方說要和朋友合開飯店,希望小蔣以女朋友身份送個花籃,還提供了一家當地花店的聯繫方式。「我打電話一問,一個花籃要八千多,心裡就有點兒擔心,上網一查,發現很多人被這樣騙過,這類騙子還有專門的名字,叫花籃託!」
網上搜索可以發現,有關婚戀網站上騙財、騙色、洩露用戶信息、開展色情活動等亂象的新聞層出不窮,受害者輕則損失錢財,重則危及人身安全。一些專家認為,婚戀網站為了自身發展而未盡到應有的監管之責,是這些網站上詐騙頻發的重要原因。
觀望派的擔憂:「真的能找到愛情嗎?」
今年29歲的張麗麗最近壓力很大。「過了一年還是沒找著男朋友,回家了爸媽又該說我了。」張麗麗說,其實不光父母著急,自己也著急,但她平時工作環境封閉,很少有認識新朋友的機會,身邊能介紹的資源也都介紹完了,有人提醒她,可以註冊婚戀網站試試。
「不是沒想過,但總還是有一些顧慮。」張麗麗說,現在大網站都要求實名註冊,要是真拿自己身份證註冊了,還是會擔心個人信息的安全,而且「萬一被認識的人看到了也很難為情」。另外多數網站都得花錢才能真正交流,「總有種『花錢買個男朋友』的感覺……」
張麗麗說,像她這樣被別人稱為「大齡文藝女青年」的姑娘,很多都無法接受婚戀網站的這種交友方式。「總覺得愛情是順其自然,是電光火石,是緣分,所以會懷疑,像婚戀網站這麼目標明確、心急火燎的方式,真的能找到愛情嗎?還是只為了找一個合適結婚的人?」
實踐派的總結:「所有不見面的都是耍流氓」
河北小夥吳威目前是某婚戀網站的鑽石會員,他每天都會登陸網站,看看別人發給他的信,也尋找一些目標對象寫信發出。「其實婚戀網站只是提供一個認識異性的平臺,真正的相處還是要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所有不見面的都是耍流氓。」
「有人說婚戀網站好多信息沒法保證真實性,但只要兩個人見面聊一聊,就能基本確認。」吳威說,「比如看長相就知道照片是不是真的,聽談吐就能大概知道接受教育的程度,如果一個人以各種理由推脫著不肯見面,那就有問題了,需要提高警惕或者考慮放棄吧。」
「還有一些男網友被『酒託』騙了,一些女網友被『高富帥』騙了,可能也需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問題,比如你專挑照片濃妝豔抹的美女,或者希望男朋友什麼都有,而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很容易陷入騙局。」吳威認為,婚戀網站與現實中一樣,要真誠,也要擦亮眼。
成功者的尷尬:「一直沒敢說我倆通過婚戀網站認識的」
通過婚戀網站相識相戀最終走向婚姻的有之,太原的胡曉瑞夫婦就是一對。兩年前,都已進入大齡的胡曉瑞和高菲在百合網上相識,在網上聊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共同話題和興趣很多,於是見了面。相處一年多後,兩人攜手走入婚姻。「但是家人和朋友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我倆是通過婚戀網站認識的。」
高菲說,一開始沒告訴父母,是怕父母覺得網上認識的人不靠譜,從而對男友有偏見,所以一直跟父母說是同學介紹認識的。「沒告訴朋友是因為不好意思,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網上找對象不是可靠的途徑,在網上找對象的人也有點兒不太正經,有這個輿論壓力吧,所以不太想讓別人知道,不想面對別人驚訝的眼光。」
胡曉瑞認為,婚戀網站造福廣大未婚人群,本是好事,但頻頻爆出的負面新聞也讓公眾產生了擔憂。「作為一個曾經的受益者,我希望政府能規範這個市場,引導它往健康的方向發展;也希望婚戀網站能自我淨化,同時優化一下用戶體驗,畢竟這是一個為人們情感服務的領域,應該更人性化一些。」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國整治問題婚戀網站
·實名制下婚戀網站成騙財騙色沃土:三託四騙盛行
·重拳整治婚戀網站違規失信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