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34;的通知》,要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20年將實現&34;線上培訓目標:徵集遴選50家以上面向全國的優質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平臺,推出覆蓋100個以上職業(工種)的數字培訓資源,全年開展100萬人次以上的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大力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豐富線上培訓課程資源;強化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停工期間,對各類企業自主或委託開展的職工線上培訓,按規定納入職業培訓補貼範圍,所需資金可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帳資金中列支;鼓勵支持勞動者參加線上培訓,對參加線上培訓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34;中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在培訓期間給予一定的生活費補貼。
可以說,&34;線上培訓目標意味著,線上職教正式站上舞臺,在2020年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風口。
職業教育,指對受教育者實施可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必須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按&34;為標準,分為學歷類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其中,學歷類職業教育主要分為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教育,非學歷職業教育分為職業考試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企業管理培訓。目前,還有一種新職業教育,可劃分為職前教育、在職教育和泛知識付費。
在職業技能教育方面,用戶的主要目的是專業技能提升、職業轉型或職業綜合素質提升。而專業技能提升或職業轉型上又可以細分為產品、運營、設計、技術、管理、金融等領域;在綜合素質方面,包括創業、商學院以及知識付費平臺等。
1、產業轉型急需提升人才技能
產業結構轉型,製造業等傳統產業存在人才結構性過剩與短缺並存問題。根據《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報告》,中國勞動力&34;期間,結構性失業人口規模約為 1397 萬人,預計到&34;期間結構性失業人口規模約1490 萬人。
解決結構性失業的根本途徑就是提升勞動力技能。
2、疫情加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據教育部數據,2020 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 874 萬,高出去年40 萬。而疫情導致原計劃的春招需求下降,應屆生就業形勢嚴峻。
技能培訓有利於增強求職者競爭力,職教需求進一步擴大。
3、學位、公職崗位擴招,激發職業培訓需求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 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 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這將為學歷職業教育帶來政策紅利。
同時,國考招錄回暖,2020 年上半年共有26個省份發布省考公告,總體擴招比例達到 36.84%。公職崗位擴招,報考人數上升,也推動了公職教培需求。
擴招政策拉高了整個行業的內生增速,帶來了職教市場新一波增長。
疫情+政策雙重推動,產業機構升級、就業壓力增大,職業教育培訓需求越發突出,而可以突破時空限制,無需面對面也能隨時進行的線上職教迎來發展風口,優先轉型線上的機構已經獲得了發展先機。
線上線下正加速融合,疫情之下,用戶被倒逼建立線上學習習慣,在線職業教育培訓滲透率進一步提高。線下機構也對在線教育態度發生變化,隨著疫情的爆發以及&34;的號召,越來越多職教機構已經進行或開始探索在線教育解決方案。
教育saas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可以為職教機構快速搭建公眾號、小程序、app、pc網校等模式的在線教育平臺,直播公開課、小班直播課、視頻、音頻、圖文、專欄、訓練營、社群、作業打卡、考試測評、活動預約等授課互動形式可以幫助職教機構順利拓展線上業務,加速OMO轉型。
事實證明,線下機構非常適合 OMO 模式。對於線下機構來說,拋棄線下優勢並不現實,而放棄教育領域的未來——線上模式也十分可惜,因此兼顧線上和線下的 OMO 模式是最優選擇,在什麼都被加速的新時代,快速決斷,站上風口才是機構長遠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