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焊接領域「卡脖子」難題 綠色製造熔接技術研究所在張家港成立

2020-12-24 蘇州新聞網

蘇報訊(記者 陳潔)昨天,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綠色製造熔接技術研究所在張家港揭牌成立。研究所將聚焦解決目前焊接領域技術與智能製造方面瓶頸問題,填補國內高端焊接材料與技術方面的空白,提升我國焊接產業和先進位造業國際競爭力。

該研究所由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國內外研發機構組成的核心團隊等六方共同建設,總投資4.2億元,建設周期5年。研究所將打造成一個具有自我造血功能、面向產業、面向市場的開放式研發服務平臺,在高端焊接材料、焊接工藝及智能製造等方向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研究。根據計劃,研究所下設材料研發、技術研發、智能製造三大研發部門,聚焦綠色電渣堆焊修復技術、綠色特種焊接材料研製、智能焊接系統研發等領域,實現精準高效研發,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與產品。

冶金產業是張家港市的支柱產業。今年上半年,該市冶金行業實現產值1008.59億元,同比增長5.4%。永鋼集團是冶金行業代表性企業,「十三五」時期,構建了多元化創新平臺,先後建立了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載體,圍繞建築用鋼、交通用鋼、能源用鋼三大類產品開展了大量新品研發工作,形成了免退火冷鐓鋼、非調質鋼、耐蝕鋼筋等系列產品。

永鋼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吳毅表示,參與共建熔接技術研究所,依託產業技術研究平臺,有助於永鋼了解下遊產業對高端焊材的個性化需求,找準高端焊材製造和研發方向,進而佔領全球高端焊材的市場藍海。永鋼將著眼國內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需求,著力解決材料及裝備領域「卡脖子」問題,提升產業鏈整合能力。

據悉,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實踐「研發為產業、技術為商品」的經驗模式,圍繞蘇州未來產業方向、新興產業集群以及優勢產業提升,通過專業技術研究所的布局建設,填補上遊基礎研究和下遊企業產品生產之間創新鏈的空白。「未來5年,我們計劃投入50億元,建設50家技術研究所,推進科技創新實踐,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馮翔說。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破題焊接「卡脖子」,這家研究所用材料串起上下遊
    11月30日,在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綠色製造熔接技術研究所成立大會上,國家友誼獎獲得者、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巴頓焊接研究所中方院長郭瑞·弗拉基米爾,對與綠色製造熔接技術研究所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焊接被稱為「工業縫紉機」,是生產製造中的關鍵技術。小到一枚集成電路晶片、大到一艘航空母艦,都離不開焊接。
  • 攪拌摩擦焊技術 攻克鋁合金焊接的技術難題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鋁合金焊接結構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用量僅次於鋼,但鋁合金物理性質造成的焊接問題也成為亟待攻克的重大難題。在通常情況下,對於這些先進的鋁合金材料,製造工藝一般不推薦甚至禁止使用熔焊進行連接。但是攪拌摩擦焊可以焊接所有系列的鋁合金[2-3] (圖2),從方法上徹底解決了鋁合金材料的焊接問題。
  • 豐年資本領投高端焊接領軍企業福維德
    近日,豐年資本完成了對國內高端焊接設備專家廣東福維德焊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維德)5000萬元B輪融資的領投。福維德開發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內首創、世界領先的K-TIG焊接工藝,攻克技術難關,彌補了我國高端智能焊接自動化裝備的空白,是高端製造產業K-TIG焊接工藝的世界領跑者。
  • 攪拌摩擦焊技術可以解決鋁合金焊接的重大技術難題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鋁合金焊接結構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用量僅次於鋼,但鋁合金物理性質造成的焊接問題也成為亟待攻克的重大難題。 不同系列鋁合金材料可焊性對比  鋁合金特殊的物理性質決定,鋁合金焊接難度大。因為鋁合金表面有一種熔點為2060℃非常難熔的氧化膜;採用傳統的熔化焊接方法,焊接時易產生氣孔,還會造成焊接面產生裂紋;甚至容易造成產品變形;熱導率大,焊接過程中還造成焊接接頭軟化。 中國攪拌摩擦焊中心賽福斯特,研發的攪拌摩擦焊技術,完全解決了鋁合金的特殊物理性質造成的困擾。
  • 央企「殺手鐧」 |石油化工領域多項「卡脖子」技術被攻克!
    在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之年,國有企業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和重要著力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努力當好技術創新主力軍、排頭兵,打造國有企業發展新優勢,把解決「卡脖子」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堅持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 央企「殺手鐧」|石油化工領域多項「卡脖子」技術被攻克!
    在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之年,國有企業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和重要著力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努力當好技術創新主力軍、排頭兵,打造國有企業發展新優勢,把解決「卡脖子」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堅持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 央企出手,石油化工領域多項「卡脖子」技術被攻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國有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誌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近年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企業在石油化工領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科技創新成果,多項「卡脖子」技術被攻克。
  • 未來輕量化是趨勢 攪拌摩擦焊解決輕合金焊接技術難題
    該方法自發明以來就受到製造工業關注,現正在逐漸成為輕合金金屬的主導焊接方法,中國攪拌摩擦焊中心,17年專注於攪拌摩擦焊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實現在新型飛機、空間飛行器、艦船、高速列車、汽車、電子、電力以及能源等行業的廣泛應用。
  • 【中國夢·踐行者】28年專注焊接攻克難關 焊接博士打造"綠色"無人...
    感言在焊接領域很少有新技術誕生於中國,因為大家往往重視成果轉化、關心如何將成果用於工業領域。但正是這種『拿來主義』,使我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遇到問題常常束手無措。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基礎科研人才,在材料連接機理、焊接電弧物理及熔池行為、焊接結構力學等專業方向,需要開展紮實系統的基礎理論研究。
  • 中國移動攜手清華大學,攻克「卡脖子」技術,任正非也有表態
    比如這一次,中國移動攜手清華大學,攻克「卡脖子」技術。11月16日,中國移動和清華大學在北京成立聯合研究院。在此之前,中國移動和清華大學就已經在車聯網,網絡架構以及各項關鍵技術上有過密切合作。,為下一代物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 破解國外技術「卡脖子」難題!這項技術在唐山實現突破
    破解國外技術「卡脖子」難題!這項技術在唐山實現突破  河北日報消息 (記者 王育民)從12月2日上午在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舉行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上獲悉,北京理工大學(唐山)轉化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實現突破,解決了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攻關的技術和產業化難題,打破了一直以來該領域被國外技術
  • 技術研究攻克現場難題 科技創新提升工程質量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組織的2020年度「科技示範」創新典型案例徵集評選活動中,由南寧市交通運輸局推薦,通過層層篩選,通過專家組進行最終評定,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牽頭開展的「半成巖地層明暗挖結合超深地鐵車站綠色建造關鍵技術研究
  • 韓正武漢調研華為、長江存儲等: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
    據《新聞聯播》報導,9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湖北省武漢市調研,他前往華為武漢基地、長江存儲等企業,了解企業復工復產、生產經營、技術研發等情況。 他指出,要加大新技術、新產品商業化應用力度,提升產業集成水平,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增強關鍵基礎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9月16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出席國新辦發布會。
  • 機器人焊接增材再製造熔覆層成形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生產測井中心,陝西 西安 710077收稿日期:2020-01-11 出版日期:2020-07-27 發布日期:2020-07-28作者簡介:殷子強(198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機器人及智能化焊接
  • 人民日報「點讚」百度 深耕核心技術攻克「卡脖子」難題
    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與全球產業升級趨勢的到來,國際技術競爭悄然升級,而中國無疑是最有能力抓住這輪機會的國家之一。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因其在算法數據儲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已經成為我國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的重要力量。
  • 乾貨文章:一文看懂鈦合金增材製造技術研究進展!
    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又稱「3D列印」,是一種可以實現構件的無模成形的數位化製造技術,具有設計和製造一體化、加工精度高、周期短,產品物理化學性能優異等特點。增材製造技術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因其與傳統製造技術具有巨大差異,已然成為工業領域的研究熱點,在現代工業的多領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
  • 中科院攻克晶片難題,新技術的出現,讓中國芯有望「彎道超車」
    伴隨著華為事件的持續發酵,使得晶片這一產物也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畢竟當華為這樣擁有著傑出成就的科技公司都在晶片這一環節遭到卡脖子,可想而知其他需要依附在美國晶片的公司在發展中的風險性有多高。畢竟從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來看,晶片確實也是我國的一大短板。
  • 獻身化纖事業的李振峰:手握26項專利,攻克我國化纖領域技術難題
    自走上科研道路,一路走來,他以獻身化纖事業為榮、以突破技術難關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勇於探索創新,不畏艱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堡壘,在科研路上摘下累累碩果,他就是我國化學纖維研究領域專家李振峰。
  • 車壇快報|攻克"卡脖子"難題 中國氫能汽車核心技術添"尖兵"
    攻克&34;難題 中國氫能汽車核心技術添&34;該產品的成功研製,標誌著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一項「卡脖子」技術難題得以攻克。
  • 華為中科院合作,進軍光刻機領域,徹底擺脫美國卡脖子
    9月16日,中科院院長表示:我們把美國「卡脖子」的 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比如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等,我們爭取將來在第二期,聚焦在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集中我們全院的力量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