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事件
近日,中國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C919項目型號合格審定籤發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首個型號檢查核准書(TIA)。這意味著C919飛機構型基本到位,飛機結構基本得到驗證,各系統的需求確認和驗證的成熟度能夠確保審定試飛安全有效,同時也標誌著C919飛機正式進入局方審定試飛階段。
獲籤型號檢查核准書和開展局方審定試飛是商用飛機適航取證的關鍵環節。當前,共有6架C919試飛飛機投入取證試飛工作,預計2021年正式投入運營。目前C919飛機的總訂單數已經超過1000架,累計客戶達28家。到2023年,目標年產100架。隨著國產大飛機即將正式投入運營,民航市場波音、空客雙寡頭壟斷格局會被打破,國產大飛機產業鏈將迎來新機遇!
二、C919在夾縫中茁壯成長,打破雙寡頭壟斷替代空間巨大
中國的民用飛機製造業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其間經歷了由小到大、從修理到製造、從仿製到自行研製的歷程。1971年,國產大飛機研發工作開始,直到2002年ARJ21項目立項,中國民用航空飛機才正式開啟自主研發之路。
C919作為我國自行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長途商用幹線客機,採用「主製造商-供應商」的研製模式,對標的是當前佔據民航主流的波音737max8和空客A320neo機型。從2008年正式立項到2017首飛,C919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終於讓幾代人的「大飛機夢」照進現實!
縱觀全球,當前僅有美、歐、中等少數國家或地區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相應的技術儲備來支撐飛機產業的發展。而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兩大巨頭,基本壟斷了整個商用大飛機市場。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座級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裡,其技術指標與波音737和空客A320較為接近,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大。
目前,C919飛機的總訂單數已經超過1000架,累計客戶達28家。按照同類飛機每架超過5000萬美元的價格算,光C919現有訂單就能為中國航空產業帶來500億美元的收入。另據國際航協預測,中國的航空客載量將在2025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運輸市場。而這一過程由於疫情的影響可能會被提前至2023年或者2024年。據波音、空客以及中國商飛多方預測,2016-2035年,我國民航新機市場規模可能接近1萬億美元!
三、大飛機零部件國產化約60%,機體系統等最為受益
目前,C919的研製、設計以及系統集成均由我國自行完成,零部件的供應商則遍布全球。這一點也符合國際慣例。例如,波音60%的零部件來自其他供應商,其中35%來自日本。而空客的供應商來自27個國家的1500多家供應商,有30%的零部件由美國生產。
與波音和空客類似,我國同樣有約40%的零部件來自國外,也就是說C919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在60%左右。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C919以中國商飛為主製造商,由242家國有大中型企業、36所高等院校共同參與,包括寶鋼在內的16家材料製造商和54家標準件製造商成為大型客機項目的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
當前,不少C919零部件源自外部,並非國內不能製造,而是通過與國外公司合作進行利益捆綁,為了降低日後獲取適航證的難度。但美國為了打壓中國大飛機項目,正計劃宣布89家中國航空航天及其他領域的企業與軍方有關係,這其中就包括C919所在的中國商飛公司。該舉措或對C919發動機形成限制。目前C919發動機採購自美國通用旗下公司CFM公司。
當然,中國也有中國「芯」——長江1000A發動機。長江1000A發動機專門為國產大飛機而研製,其推力可達13噸,與目前C919原型機使用的美國LEAP發動機性能一樣,油耗和可靠性上指標也基本接近。在噪音和排放上也採用了一些新的技術,達到歐美國家的標準。
就大飛機受益程度來看,根據大飛機成本構成,大型客機主要由機體系統、發動機系統、航電系統、機電系統幾部分構成,其中,機體系統成本佔比36%,發動機系統佔22%,航電系統佔17%,機電系統佔13%。
這其中,機體系統佔飛機成本價值最高,達到36%,這部分國產化率最高,基本達到100%。目前,中航工業集團承擔了C919飛機大部件的主要製造任務。機頭由成飛公司製造,前機身和中後機身由洪都航空製造,機翼由中航飛機製造,後機身和垂尾由沈飛公司製造,前、主起艙門由哈飛公司製造。上述公司確定性受益。
四、投資建議
隨著國產大飛機著C919即將正式投入運營,國產民航市場需求有望被激發,國產大飛機C919將會全面受益。建議關注國產大飛機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機體系統、機電系統和航電系統,以及國產替代空間最大的發動機系統。
機體系統相關公司有:【中航飛機】、【洪都航空】等
機電系統和航電系統:【中航電子】、【中航光電】等
發動機系統:【航發動力】、【航發控制】等
中航飛機:公司是大飛機結構件供應商,承擔C919大飛機六個工作包,包括機體中機身(含中央翼)、外翼翼盒(含固定前、後緣)、副翼、後緣襟翼、前緣縫翼和擾流板。此外,公司還承擔ARJ-21支線客機85%以上零部件製造。公司還是國內軍用運輸機、轟炸機、特種飛機的唯一總裝平臺,中航飛機的產品運8、運9、運20是我國軍用運輸主力機型,以運9為平臺的多型特種飛機也已進入量產階段;近日,制約運20放量的WS20裝機首飛,全狀態版本的運20有望加速列裝。
中航電子:公司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研發和製造體系,是我國航電系統領域絕對龍頭企業。公司航電技術具有軍民通用性強的優勢,隨著國產幹線客機C919、支線客機ARJ21以及通用航空的發展,公司市場份額有望不斷擴大。
航發動力:公司作為我國重要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參與了長江1000A的研發工作。目前,公司是我國航空發動機整機研製領域內唯一上市主體,公司旗下四大主機廠有能力批量生產我軍絕大多數核心發動機型號,作為航發集團唯一總裝上市平臺,有望依託多款核心型號發動機獨享行業增長紅利。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參考資料來自於網絡公開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個股僅作為研究分析使用,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均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請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且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