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供求決定價格,這是一個基本的商品規律。今年7月份以來,由於消費需求擴大,而生豬供給難以跟上,導致市場上的豬肉處於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豬價連連走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7月份的豬價較去年上漲了85.7%,到現在8月份,不少地方的豬價又到了30元以上。有人抱怨道:曾經10元/斤的豬價時代可能一去不返了,『飛天豬』回來了,又吃不起了!
儘管很多人都盼望著豬價能走低一些,但是,有專家分析稱,今年下半年豬價預計會繼續保持在高位,但是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按此說法,短期內,豬價看來是降不下來了,只能期待著它別再繼續漲了!
有人說,生豬供給不足,是因為許多地方禁止農民散戶養豬,這才導致現在豬價偏高。其實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並不全面,關於禁止農民養豬的問題,有專家道出了真相。
1.不是禁養,而是農民不願意養
其實,今年以來,為了快速恢復生豬產能供應,國家在政策上已經放鬆了,而且在鼓勵農民養豬。但是,許多農民並不願意養,一方面是擔心政策有變,另一方面是擔心豬價又跌下去了,賣不到好價錢。
去年時,因非洲豬瘟的影響,一些地方確實出臺了一些限制措施,禁止農民養豬,今年政策才放鬆。不過,政策總在變,而養豬的周期一般比較長,投入比較大,一旦政策有變,那投進去的錢、時間、精力,可能全都會打水漂。如果豬場被迫拆遷,也不一定有足額的補償。
此外,豬價的行情也並不穩定,搞養殖的最擔心價格波動,而且現在飼料、小豬仔的價格都在漲,投入成本在上升,而等到豬養肥了、可以出欄後,要是賣不到好價錢,那就是賠本買賣。
所以,即便現在政策放鬆了,農民養豬的意願也並不高。
2.國家對養豬的環保要求更高了
養豬是個髒活、累活,每天都要給豬配飼料、清理糞便、打掃衛生,還得打疫苗、消毒、驅蚊蟲等等。養豬還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汙染,尤其是豬的排洩物,如果沒有經過處理就隨意排放,會直接汙染周邊水源、土壤和空氣,還可能引發周邊居民不滿。
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對養豬的環保要求更高了,搞一個養豬場必須配備相應的處理汙染物的設備。所以,現在養豬,不是你想養就能養的,養豬的門檻比以前高了。
而對於農民來說,由於資金有限,承受風險能力弱,一般都是小規模養殖,養豬的數量不會太多,但如果配備這些處汙設備,那投入的成本就高了,這對小型養殖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其實,我國一直是鼓勵農民積極創業創收的,幾年前,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有許多小型的養豬場,也是一個不錯的創業項目,有時遇上行情好,養豬一年收入好幾十萬,比在城裡打工強多了。不過,隨著現在政策的變化,養豬的門檻越來越高,未來我國的養豬行業可能會變得規模化、集中化。
當然,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無論誰養、怎麼養,我們都希望吃到安全、放心,且便宜的豬肉。你對養豬和豬價又有什麼看法呢?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