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目前的麒麟晶片很難再被臺積電代工了,最後一批麒麟晶片用完之後,就沒有麒麟晶片了,不過前期很多小夥伴覺得中芯國際儘管不能生產高端的7nm、5nm晶片,但是可以為華為生產14nm的晶片,為何臺積電也不敢接華為的訂單呢?作為我國自有的晶片生產企業,為國內廠商生產晶片,應該是行得通的,不過專家說,中芯國際的光刻機依然有美國的技術,同樣受制於美國對華為的禁運政策。
中芯國際最初是臺商創辦,後被大陸收購,控股,中芯國際如今不管是從股權資本,還是實際運營層面的高管們,都已經是完完全全的國產企業。中芯國際最大的三個股東分別是,大唐電信 、國家大基基金 、紫光集團 ,準確的說是大陸說了算 。
但是由於中芯國際有很多設備都是美國或荷蘭進口的,有著明確的相關使用協議約束的 ,美國政府不讓你給誰用你就不能給誰用,所以被被限制,國家在光刻機上投資太少了,高科技被美國卡脖子。
中芯國際的資產和主要股份本身雖然受中國控制,但是生產晶片的設備和材料主要從美國和日本進口,中芯國際現在聽美國的,遵守美國的法律,是因為如果美國的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不給中芯國際出口設備,中芯國際就不能生產晶片了。
中芯國際是受美國仼由擺布的,大家可以從美國政府不讓他給華為生產晶片就可以看出 。準確的說,中芯國際的技術屬於臺灣,公司屬於大陸罷了;根據相關材料顯示,中芯國際目前的股權由大陸掌管控制的,雖說大陸的股東佔一大半,但是我們可別忘了,人家的核心技術是屬於臺灣與美國控制的。
在某些程度上,臺灣省控制的臺積電,是中芯國際實打實的競爭對手。但中芯國際不能像華為供貨的原因不在於臺積電的打壓,而是因為由西方國家制定的「瓦森納協議」,讓美國為首的國家可以制定美國技術出口的優先順序,因此自然而然中國的優先順序肯定是被打壓的。
那是什麼技術的出口被打壓呢?就是光刻機,因為「瓦森納協議」使中芯國際無法購買到先進的EUV光刻機,也因此中芯國際就很難製造7甚至是5納米的晶片。如今中芯國際和華為都仍需大家的努力,才能夠在這個險惡的環境中突圍。至於臺積電,就把它當作可敬的競爭對手吧!對此大家怎麼看?可以留言討論。
作者:大道自然0991
來源: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273487065470483179%22%7D&n_type=1&p_fro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