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杜月笙,想必大家對他都不陌生了,作為民國時期上海灘黑幫教父級人物,近年來備受大家追捧。
當然了,倒不是什麼別的原因,主要就是杜月笙這個人物本身的魅力,不論是他的艱苦創業歷程,還是他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等,很多都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那這個杜月笙究竟有多厲害呢?
首先來說,杜月笙出身低微,幼年時父母雙亡,由繼母和舅父養育長大。14歲時,便隻身來到上海灘打拼,先後在水果店裡當過學徒,在煙花柳巷中當過跑堂,甚至還一度淪為乞丐……
杜月笙的少年生活,可謂是窮困潦倒,顛沛流離!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卻一躍成為上海灘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甚至還被人稱之為是上海灘的「土皇帝」。
不得不說,杜月笙的傳奇事跡的確讓人佩服!
1925年7月,杜月笙與上海灘另外「兩大亨」——黃金榮和張嘯林開設了「三鑫公司」,一舉壟斷了法租界的毒品交易。自此,杜月笙的勢力開始逐漸增強,與黃、張二人並稱為上海灘「三大亨」。
1929年,杜月笙正式出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同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至此,杜月笙的勢力及聲望逐步到達頂峰!
杜月笙這個人,雖然在上海灘具有一定的名望和地位,但其並無準確的政治偏向。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為中華民族的抗日大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比如在「淞滬會戰」期間,他就曾動員自己恆社門徒組成別動隊,協助國軍作戰,並暗中幫助軍統網羅人員,收集情報,還與軍統局首長戴笠建立了「人民行動委員會」,在抗戰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後來,上海淪陷後,杜月笙便前往香港,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的身份,在香港組織了捐款捐物運動,將大量的抗戰物資通過各種途徑運送到前線支援抗戰。
所以你看,其實杜月笙這個人,雖然是民國時期的「黑幫大佬」,但其本身還是很有家國情懷的,比起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對外國列強卑躬屈膝的「偽大佬」來說,還是要強很多。
但是,他也並非沒有汙點!比如在1927年「四·一二」事件中,杜月笙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當時,他僱傭流氓為上海總工會送錦旗放煙霧,誘騙殺害總工會委員長、我黨成員汪壽華等人,致使上海總工會80餘萬會員群龍無首,數千工人被蔣介石殘忍殺害。
以至於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杜月笙就選擇沒有繼續留在上海,也沒有跟隨蔣介石前往臺灣,而是去到了當時還是「三不管」的香港。
到了香港之後,杜月笙先後擔任過新界酒店董事、中國航聯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長等職。1951年8月16日,63歲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然而在臨終前處置身邊遺產時,竟只有11萬美元。
所以由此可見,杜月笙晚年活得並不是那麼的瀟灑!
不過看到這裡我們也不禁會問:杜月笙在上海灘的時候還能隻手遮天,怎麼到了香港以後卻打不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下呢?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乏努力上進的人,但是青幫的「三大亨」只有三個而已,剩下都是些不知名的。知名的,大都沉在了黃浦江裡,杜月笙對此非常清楚。
因此,杜月笙深知,即使再給他一次打拼的機會,也難保沉在香江底下的不是自己。杜月笙之所以成功,並且能夠在成功之後還能繼續保持成功,完全是明白了這個道理。
香港不是上海,杜月笙能夠在上海打拼出一片天地,除了他自己的手段和機遇外,還有貴人和靠山。杜月笙的貴人就是黃金榮和林桂生,靠山就是法國人。
如果你看過杜月笙的相關傳記,比如《杜月笙全傳》或者《杜月笙:人心至上》,那麼就不難發現,杜月笙大多數都是在上海灘「法租界」隻手遮天,出了上海,可以說他什麼都不是。
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到了香港的杜月笙已經成了「喪家之犬」,更何況這裡當時還是英國人的天下,杜月笙在這裡,根本就無法施展出自己的勢力。
這也是為什麼在杜月笙臨終前,不跟那些欠他錢的人要債的一大原因了。當然,為此很多人將其說成是「杜月笙為人豁達」,但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要不回來了。
最後一點,則是杜月笙到香港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小老頭了,對於一個已經在江湖上打打殺殺幾十年的人,早已經厭倦了江湖上的生活。實際上,早在他成為「三大亨」之後,他就一直在竭力洗白自己。
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到了他六十多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才金盆洗手,哪裡還會重新捲入到江湖中呢?
當然了,其實關於杜月笙這個人,我們可以敘述的還有很多很多,不論是他的生平事跡,還是他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等等,我們都能從中找到有價值、且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如果你也想對杜月笙有一個全面、細緻的了解,以及學習他身上的優秀品質,比如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還有他是怎樣從一個草根逆襲成為上海灘大佬的等等,可以去看一下他的這部傳記,即我們前文提到的——《杜月笙全傳》。
喜歡的朋友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