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被濫用!這款工具給你的照片「上鎖」

2020-09-03 深i您

給照片穿上「隱身衣」

這款AI工具成功讓人臉識別系統失靈


臉部識別技術在近年越來越普遍,不少人感覺這項技術對個人隱私造成威脅。


AI接受的圖像越多,它就能越能準確地識別隨機視頻和圖像中的人物--甚至包括實時監控等。


每一個人的臉部信息,都可能被別用心的人或者公司收集起來,用在各種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為了保護個人隱私,來自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款人工智慧工具——Fawkes。為你的照片穿上「隱形鬥篷」,保障照片隱私。



從團隊公布的數據看,這套工具已經成功騙過了曠視、微軟、亞馬遜等公司的面部識別算法。

圖源網絡


研究人員介紹,Fawkes對臉部圖片進行像素級、肉眼幾乎無法發現的細微變更。任何掃描這些照片的算法都會將這些「高度失真」的圖片視為完全不同的人。


經過Fawkes處理的照片,人眼看不出差別


因為對機器學習模型而言,圖像是代表像素的數字,照片中的特徵相當於用數字表現出來


Fawkes僅對照片的部分像素進行修改,計算機會察覺,而人眼難以分辨。研究團隊將這一過程稱為「偽裝」。


如果網際網路中同一個人經過「偽裝」的照片足夠多,人臉識別系統將無法從未經更改的照片中識別對應的人,從而保護個人隱私免受侵害。



Fawkes處理一張照片也只需幾分鐘,經過Fawkes快速處理的圖片,可在不改變原貌的基礎上,隨意分享至各大社群媒體,不必擔心照片被隨意取得或用於非法途徑。



目前,用戶可在該項目官網免費使用Fawkes。技術論文已經在網上開放(論文地址:https://www.shawnshan.com/files/publication/fawkes.pdf),也將會在8月12至14日舉行的USENIX安全研討會正式發布。


同時,研究團隊已開發Windows和Mac版本的軟體,並希望社交媒體公司在其平臺直接部署該軟體。


能量君:以後照片也能「上鎖」了,不用擔心自己的「臉」被偷了。


近萬元的Surface Duo竟不支持NFC

微軟:滿足基本需求


今天,微軟終於正式發布了Surface Duo,雙屏設計,也標誌著微軟重新回到了手機行業,並投身於安卓世界,當然價格也一如既往地很微軟,1399美元,折合人民幣近萬元,而且初期僅在美國發售。


如此高價的Surface Duo,在配置上卻並非盡善盡美,比如只有後置單攝像頭,不支持5G,也不支持NFC。



對於NFC的缺失,微軟給出了詳細的解釋:


Surface Duo目前不支持NFC。任何產品的第一代設計,都專注於在基本的應用場景中滿足用戶需求。


Surface Duo是為移動生產力而生的,可以讓人們無需電腦就能完成複雜任務。優先完成這一核心目標之後,我們會聽取用戶反饋,並用於未來產品迭代。


簡單地說,微軟的意思就是Surface Duo一代的使命就是先把手機做出來,基本能用就行了,更高級的功能特性以後再說吧。


Surface Duo擁有兩塊5.6英寸屏幕,解析度均為1800×1350,通過鉸鏈拼接在一起,合併展開後為8.1英寸,解析度2700×18700,整機重量約250克,展開厚度4.8毫米,合起為9.9毫米。


它配備高通驍龍855處理器、6GB內存、128/256GB存儲、1100萬像素單攝、3577mAh電池、定製UEFI固件、安卓系統。


能量君:微軟真是厚著臉皮把偷工減料說得如此「清新脫俗」,不過有外媒做過調查,將近7成人不會買單

消息稱印首富盯上TikTok

旗下信實工業洽談投資後者在印度業務


據TechCrunch最新報導稱,字節跳動正與印度電信巨頭Jio Platforms的母公司信實工業就投資TikTok印度業務進行接觸,此舉有可能挽救這款熱門視頻應用在其最大用戶市場的命運。


消息人士稱,兩家公司在上個月末開始談判,目前尚未達成協議。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TikTok在印度的業務在6月底被禁之前已經積累了超過2億用戶,其估值超過30億美元。



信實工業表示,它不對猜測和傳聞發表評論。


之前,印度曾對外宣布,該國研發出100%國產5G,上述5G系統是由印度信實工業董事長穆克什·安巴尼的說法,一旦5G設備在印度得到證明,Jio Platforms可以將系統出口到國外,供全球運營商使用。


當然了,據外媒報導稱,印度版5G更強調通過軟體控制網絡設備,它可能更像是一個解決方案,而站在它背後的是Open RAN雲網絡。


能量君:能被多國大佬一起盯上,TikTok真是香餑餑啊,不過另一個燙手山芋ARM正苦於尋找「接盤俠」,一個不敢隨便賣,一個不敢隨便買


科大訊飛回應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供應華為手機的語音助手全面超越谷歌


12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自去年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不能再買美國晶片,但科大訊飛在近期最權威的英文語音識別比賽中蟬聯第一,向華為提供的語音產品也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全面超越谷歌。


劉慶峰稱,大家都看到了美國對華為的極限施壓,今年的3月26日,華為P40系列發布會上,華為發布Celia國際版語音助手正是科大訊飛提供的技術,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全面超越谷歌。



科大訊飛擁有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這些核心技術全部來自於科大訊飛的自主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列入實體清單不會對科大訊飛的日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對於此情況已有預案,將繼續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科大訊飛表示,將向美方有關政府部門積極申訴,有信心公司的經營將繼續保持健康成長。



能量君:華為現在正逐漸擺脫對美國的依賴,這些被列到實體清單的「難兄難弟」聯合起來看看還有什麼地方能互補的

相關焦點

  • 給照片穿上「隱身衣」 這款AI工具成功讓人臉識別系統失靈
    原標題:給照片穿上「隱身衣」,這款AI工具成功讓人臉識別系統失靈   在當下的網絡環境,我們幾乎沒有隱私可言。
  •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爭議和混亂,也許是人臉識別發展中必經的過程,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面部信息是個人重要的生物特徵,具有強烈的個人身份屬性。  人臉識別技術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但人們沒想到的是,在你沒注意的時候,你的臉部數據就已經被「偷竊」了。
  • 給照片穿上「隱身衣」,這款AI工具成功讓人臉識別系統失靈
    你的一張自拍照可能會成為洩露個人敏感信息的導火索。為了保護個人隱私,來自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款人工智慧工具——Fawkes。新開發的工具可以給你的自拍照穿上「隱身衣」,從而讓人臉識別系統無法有效識別。從團隊公布的數據看,這套工具已經成功騙過了曠視、微軟、亞馬遜等公司的面部識別算法。
  • 被濫用的人臉識別?
    回答人臉識別是否被濫用的問題前,我們先看看是誰在用人臉識別,怎麼用的。目前,人臉識別的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幾類主體。報告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報告》總結了六類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爭議場景,結果顯示,受訪者最無法接受的場景包括:商城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顧客行為和購買手段,高校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學生的抬頭率、微表情、上課的姿態,基於人臉圖像分析的換臉、美妝、性格判斷等。
  • 你的人臉信息只值5毛 人臉識別雖好但應謹防被濫用
    作者:龔進輝最近,「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及教程,標價為人臉數據0.5元一份、修改軟體35元一套。對,你沒看錯,只花5毛就能買到一份人臉信息。當下,用戶信息和個人隱私洩露現象非常普遍,但萬萬沒想到,人臉信息也近乎處於「裸奔」狀態,甚至自己完全被蒙在鼓裡,想想都很可怕。人工智慧應用落地,最典型的當屬人臉識別。近年來,火車站、酒店、部分小區、學校、購物支付等場景,都能靠刷臉搞定,而且發展態勢非常迅猛。
  • 人臉識別是AI技術落地的濫用?
    打開APP 人臉識別是AI技術落地的濫用?尤其是人臉識別,作為 AI 技術落地最廣泛的場景之一,所面臨的安全、倫理和道德等挑戰愈發嚴峻。   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人臉識別已和智能硬體解鎖、支付,以及公共服務等身份驗證直接綁定在一起。因面部信息的唯一性,以及作為個人隱私中最敏感、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對個人隱私、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威脅,故對技術的安全要求和標準相對更高。
  • 新技術變成「危險武器」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爭議和混亂,也許是人臉識別發展中必經的過程,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1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面部信息是個人重要的生物特徵,具有強烈的個人身份屬性。 人臉識別技術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但人們沒想到的是,在你沒注意的時候,你的臉部數據就已經被「偷竊」了。
  • 實戰人臉識別安全性,小滴3D人臉識別智能鎖R5體驗
    之前曾推出多款智能門鎖、智能貓眼、攝像頭等產品,小嘀是德施曼旗下的的子品牌,這次我購買的是德施曼小嘀系列的R5智能門鎖,是首款支持3D人臉識別的門鎖。包裝整體採用了牛皮紙色環保紙箱,外面除了品牌標識之外沒有多餘的其他裝飾,右上角的米家標識表示這款門鎖可以接入米家操作。
  • 以司法裁判向濫用人臉識別說不
    史洪舉  以鮮明的裁判態度為個人撐腰,也讓經營者、管理者認識到「別人的臉不是你想用就能用」  近日,「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後野生動物世界將年卡客戶入園方式從指紋識別調整到人臉識別,簡訊通知郭兵入園識別系統更換,要求激活人臉識別系統,否則無法入園。此後,雙方就入園方式、退卡等事宜協商未果,郭兵於是提起訴訟。由於涉及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採集、使用等問題,這起案件受到輿論廣泛關注。
  • 人臉識別被濫用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好用≠濫用,人臉識別的公共應用邊界在哪裡?
    我們對人臉識別在相關安防、出行、金融、安全等領域的產業現狀也有過諸多介紹。前一陣我們還就「美國開發者用人臉識別技術去對抗執法警察」的話題,討論了AI技術的低門檻造成私人濫用人臉識別的社會風險問題。這使得繼續討論人臉識別的應用風險看起來有些老生常談,但是我們似乎忽視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
  • 關於「人臉識別」的濫用和隱患 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11月20日,備受關注的「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濟南一位看房者「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售樓部的視頻近日火遍了朋友圈。最近這兩條熱門新聞,把「人臉識別」信息洩露的問題無比清晰地拉近到普通人面前。
  • 人臉識別濫用引爭議 人臉信息安全誰來保障
    近日,備受關注的「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公開宣判——杭州市民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一案中,法院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刪除其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第一案」的落槌,再度激起對人臉識別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安全話題的討論。如何讓人臉識別即便捷、又安全,成為社會各方的關注焦點。
  • 「人臉識別系統」不可濫用
    <br><br>  眼下「人臉識別」似乎有過多過濫之嫌,有些根本不需要人臉識別的部門或領域,也要趕什麼潮流,要改裝或者加裝「人臉識別系統」,美其名曰為增加安全係數。有這個必要嗎?以小區為例,人們進進出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有必要天天「刷來刷去」嗎?或許有人會說加裝人臉識別是為了小區業主安全,防止陌生人擅自闖入。其實,這種擔心實屬多餘。
  • 兩元錢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 人臉識別應用邊界何在
    然而,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運用,個人信息洩露、信息被盜取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兩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10元。  「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地方出入都要登記個人信息,而且是手寫的那種,經常會出現排隊填表的情況,很麻煩又浪費時間,這個健康寶我覺得設計的很科學、合理,你是誰、什麼身份、長什麼樣子、去過哪裡,一次性把信息都核查到位了。」對於當前人臉識別帶來的信息洩露問題,季女士認為沒必要因為個例就過分擔心,這屬於因噎廢食。
  • 「AI換臉」騙過人臉識別!2元就能買上千張人臉照片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那麼「刷臉」時代,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
  • 兩元錢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 人臉識別存在信息洩露風險
    ,但也要對人臉數據進行妥善保管,不得洩露、濫用。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兩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10元。在警方今年破獲的兩起盜用公民個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AI換臉技術」非法獲取公民照片進行一定預處理,再通過「照片活化」軟體生成動態視頻,成功騙過人臉核驗機制,從而實施犯罪。
  • 人臉識別搜尋引擎:信息「裸奔」時代,你怕了嗎?
    你的臉就是大數據 早在2016年,俄羅斯就有公開的人人皆可檢索的人臉搜索網站FindFace,這一網站宣稱能通過人臉搜索,找到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VK.com上的任何上傳過照片的人。
  • 濫用人臉識別存信息安全隱憂
    人臉識別技術看似「高大上」,但其存在的個人生物信息被過度採集和濫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現在上班刷臉打卡,工作時刷臉打開手機、筆記本電腦,午飯時刷臉支付,出差住酒店也得刷臉登記,甚至上公廁取廁紙都要刷臉,這張老臉是越刷越多,總感覺不對勁。」有網友如此感慨。強制刷臉遭質疑。記者梳理發現,關於公共場合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爭議和投訴正在增多。
  • 花2元能買上千張人臉照片?人臉識別應用如何告別野蠻生長
    「當前,人臉識別設備質量參差不齊,市面上超半數設備拿一張照片就可以通過。」邱召強告訴記者,360人工智慧研究院測試過多款市場主流人臉識別設備,如果以價格區分,低端人臉識別設備大多可以直接用照片通過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