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搜尋引擎:信息「裸奔」時代,你怕了嗎?

2021-01-08 騰訊網

南都訊 見習記者陳志芳 近日,ZAO換臉應用引起廣泛關注,個人敏感信息「人臉」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現在,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自拍,人們對此習以為常。但隨著人臉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臉的使用方式層出不窮,還出現了檢索陌生人獲取其信息等方式。

你的臉就是大數據

早在2016年,俄羅斯就有公開的人人皆可檢索的人臉搜索網站FindFace,這一網站宣稱能通過人臉搜索,找到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VK.com上的任何上傳過照片的人。當時21歲的俄羅斯攝影師Egor Tsvetkov就使用這個網站,開展一項「你的臉就是大數據」(Your Face Is Big Data)計劃,藉此體現找到一名路邊的陌生人的網絡信息有多容易。首先,他在俄羅斯的公共場所悄悄給陌生人拍照,然後使用人臉搜索軟體來檢索所拍人臉在VK.com上的信息。Tsvetkov在接受外媒採訪時稱,在他的項目公開後,一名曾被拍的女性私信了他,說當她看到自己的信息時感覺十分不好,但能理解攝影師的初衷。該網站於2018年9月停止了免費服務,且後續僅為政府和企業服務。

左側為Tsvetkov偷拍的人,右側是Tsvetkov使用人臉識別檢索出來的照片。圖自Tsvetkov的攝影網頁。

加拿大非營利性組織隱私權情報交換所(Privacy Rights Clearinghouse)的執行理事Beth Givens接受外媒採訪時稱,人臉識別技術是這個時代的三大隱私問題之一,「對於被偷拍的人來說,偷拍人臉特徵的行為是完全不顯眼的,他們無法知道有這一行為。」

保護隱私?或是毀滅隱私?

此前,網友稱呼為「原諒寶」的人臉識別工具曾引起網絡熱議。其實,在國外,此類功能的網站早已存在,有的甚至還推出了中文版。

PimEyes官網顯示,能「通過人臉圖像搜索,找到相似人員在網上出現的信息」,且宣稱對5000萬個網站進行檢索對比,每天分析了1TB的圖像。

官網人臉搜索事例。

南都記者實測發現,上傳一名非名人的正臉照片後,PimEyes會提供相似度提醒,本次測試中最高的相似度為79.9%,大部分需開通會員才可查看。

這一功能有何用處?PimEyes在官網解釋說,這一服務能夠幫助那些擔心自己照片在網絡上遭到濫用或非法使用的人,幫他們找到非法使用源頭,消除隱私隱患。

同時,在套餐頁面,PimEyes提供了搜索成人和可疑網站的頁面,這無疑是此前「原諒寶」宣稱其將實現功能。該網站甚至還推出了與執法機構合作的套餐,與瑞典公司Paliscope合作,進行在線調查服務。Paliscope公司主要為在線調查和執法機構(LEA)編寫專業軟體。

南都記者也實測了另一公開的人臉檢索網站Betaface,該網站目前提供40000位名人和維基百科中的部分人臉圖片來進行人臉識別對比。該網站在上傳人臉圖片後,會出現細節分析,比如是什麼顏色的頭髮,是否有鬍鬚等結果顯示。當將上傳人臉與維基百科圖片對比時,該網站會出現維基百科中相似的人臉圖片。

Betaface人臉識別結果。

人臉「裸奔時代,你怕了嗎?

人臉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當識別精確度越來越高,使用的場景也各有不同。同樣的人臉識別網站,能用來與執法機構合作,找尋罪犯,也能用於檢索對比成人網站上出現過的人臉。同時,也有網站宣稱,能幫助被非法濫用照片和視頻的受害者,發現濫用源頭,也有如「原諒寶」一般,宣稱是「識別伴侶是否拍過不雅視頻」。

此前,「原諒寶」受到網上的多方指責,認為這是「直男癌」的體現,也有可能會二次傷害「被偷拍女性」等問題,其開發者隨後宣布,銷毀代碼和資料庫。隨後,還有不少山寨仿冒的App出來

然而,目前不少人對個人敏感信息「人臉」的重視和保護不足。在「ZAO」換臉應用的隱私憂慮曝光之後,仍有許多人選擇繼續使用,上傳自己的正臉照片。如上所述,在眾多的人臉識別應用中,「裸奔」人臉的時代,無異於暴露自己的所有信息,你害怕了嗎?

相關焦點

  • 小時觀察|你的臉在裸奔嗎?杭州小區門禁人臉識別的信息都存在哪...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見習記者 陳馨懿 你家小區或者鄰家小區,有沒有裝上人臉識別進出系統? 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
  • 2塊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莫讓人臉在大數據時代「裸奔」
    2塊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之勢,不少人已因此洩露隱私或遭到財產損失。當今社會,「刷臉」幾乎無處不在。購物支付、上班打卡、酒店入住、小區進出,乃至高鐵安檢、疫情防控等,人臉識別技術正迅速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然而,當其提供便利、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擔憂。當「臉」被到處收集,是否能被好好保護,會不會對個體隱私、財產利益等帶來威脅,相關信息是否會被冒用?事實上,類似案件屢有耳聞,受騙者、背鍋者不少。
  • 數字時代人臉識別需加強監管,避免信息洩露
    錄入人臉信息、對準攝像頭、屏幕出現面部照片、大門開啟......方便倒是方便,但他卻有一絲擔憂,「我的人臉信息是誰在保管?會不會有洩露的風險?」周進良道出了一種普遍情緒:人們在享受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便利的同時,也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充滿顧慮。近年來,人臉識別、聲紋識別、基因檢測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不斷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 你的人臉信息只值5毛 人臉識別雖好但應謹防被濫用
    對,你沒看錯,只花5毛就能買到一份人臉信息。當下,用戶信息和個人隱私洩露現象非常普遍,但萬萬沒想到,人臉信息也近乎處於「裸奔」狀態,甚至自己完全被蒙在鼓裡,想想都很可怕。人工智慧應用落地,最典型的當屬人臉識別。近年來,火車站、酒店、部分小區、學校、購物支付等場景,都能靠刷臉搞定,而且發展態勢非常迅猛。
  • 360視覺入局人臉識別:終結行業「裸奔」,「安全」是終極法則
    現在,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就像電力和網絡一樣遍及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手機刷臉解鎖、刷臉支付、刷臉出入小區、刷臉進出站、刷臉乘車……人臉識別開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們的身份信息、出行信息等隱私和財產關係也越來越緊密,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也因此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 360視覺入局人臉識別:終結行業「裸奔」,「安全」是終極法則
    現在,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就像電力和網絡一樣遍及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手機刷臉解鎖、刷臉支付、刷臉出入小區、刷臉進出站、刷臉乘車……人臉識別開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們的身份信息、出行信息等隱私和財產關係也越來越緊密,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也因此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 央視新聞:「刷臉」時代 你的人臉信息安全嗎?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那麼「刷臉」時代,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
  • 聚焦人臉識別門禁:物業有權強制採集居民人臉信息嗎?
    有住宅小區未徵求居民意見加裝人臉識別門禁,遭到一些居民反對。有學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給社會帶來的巨大風險,甚至大於它帶來的便利  物業有權強制採集居民人臉信息嗎?  當前,人臉識別被一些小區作為門禁。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難題待解
    「一審判決對人臉識別濫用的警示作用不明顯,現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依舊強制消費者『刷臉』入園。」1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杭州中院已受理其上訴,二審將於12月29日開庭。人臉信息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360城市安全:AI安全時代來臨,360視覺構建人臉識別安全生態
    近年來,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一系列產品實現了大規模落地。從手機刷臉解鎖、刷臉支付到刷臉「進門」,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加速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此過程中,無論是技術的研發方還是使用方,往往都更為關注技術的可靠性以及技術的應用落地場景。技術應用帶來的信息安、個人隱私的保護等問題,則成為了此階段最易被忽略的。
  • 你認為人臉識別安全嗎?
    【微調查】#知識經濟那些事兒#【你認為人臉識別安全嗎?】隨著科技的發展,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坐火車、進小區、快捷支付……這項技術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然而,雖然人臉識別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保障了人的安全,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也或多或少地竊取了人的隱私,存在洩露風險,成為不安全因素。對於人臉識別你了解多少?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又該如何保障?一起來聊聊吧!
  • 人臉識別技術的「道德風險」誰來防?
    李開復的「口誤」被認為是無意中說了大實話,引發輿論對人臉數據安全性、人臉識別使用邊界的大討論。Allied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22年,全球面部識別市場將達到96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1.3%。另據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0.7%,2018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為25.1億元,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 360城市安全:AI安全時代來臨 360視覺構建人臉識別安全生態
    技術應用帶來的信息安、個人隱私的保護等問題,則成為了此階段最易被忽略的。從人臉識別技術發展歷程來看,在發展初期,所有研發企業或單位都將精力放在了人臉識別算法上。如何能夠快速的捕捉人臉?如何精準完成對人臉特徵的提取和比對?以及如何提高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降低誤識別率等。經過2-3年的潛心研究,這些技術難題逐一被攻克。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一審判決對人臉識別濫用的警示作用不明顯,現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依舊強制消費者『刷臉』入園。」1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杭州中院已受理其上訴,二審將於12月29日開庭。  人臉信息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人臉識別進社區「人臉」算個人信息嗎
    近日,《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網絡熱議,其中規定了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隨著智慧社區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安裝人臉識別門禁,點讚者稱人臉識別方便小區安保管理,拍磚者則認為隨意採集個人信息程序違法,甚至擔心數據信息洩漏造成不良後果。
  • 大數據資訊時代,每個人都在「裸奔」
    「大數據時代,沒有所謂的隱私權,不要把自己想的太偉大,你只是大數據裡的一顆塵埃「----源自《大數據時代》我們每下載一個APP都要授予很多權限才可以使用,有的甚至需要實名認證、人臉識別。我們最常用的打車軟體,記錄你的位置,了解你經常去哪裡,下次可能去哪裡。方便嗎?確實方便。
  • 萬維識別:人臉識別系統,這個「看臉」的時代~
    如今的社會是個看臉的年代,因為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你會發現在車站、景區、社區還有商城大樓等都有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設置,為什麼現在人臉識別系統會越來越受各大行業的青睞,你往下看。上班考勤當你上班時來到公司大樓的人臉閘機通道,需要通過識別操作才能入內,來到公司門前對人臉考勤機進行打卡籤到,一天的工作開始了。小區門口忙完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買了一堆東西來到自己住的小區門口,對著人臉識別門禁機前大門就自己開了,疫情的日子,系統上還為您播報了體溫情況,日常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基本體溫情況,於是你放心的往家門走去。
  • 老人被抬到銀行做人臉識別!不要讓老人被遺棄在科技時代
    有網友爆料湖北廣水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視頻中,94歲的奶奶年歲已高行動不便,不方便操作。老奶奶被抱起來,膝蓋彎曲,勉強進行人臉識別,十分吃力。說實話,看得有點心酸,還有之前還看到有抬著擔架送重病的才人去銀行辦理相關業務,銀行工作人員看了不覺得難過嗎?既然是人來操作「人臉識別」系統,為什麼越來越沒有「人性」?因為操作這個系統的人沒「人味」!這家銀行也太狠了吧,還好已經道歉了。
  • 人臉識別技術絕不可濫用
    12-18 08:49:4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楊玉龍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
  • 人臉識別安全嗎?IBM微軟叫停人臉識別業務,人臉數據售賣泛濫
    自從蘋果發布Face ID以來,人臉識別技術就在我國火熱的興起。小到每天都要使用好幾次的刷臉解鎖、大到刷臉安檢、刷臉支付。甚至連筆者的小區進出都用上了刷臉。今年以來,IBM、微軟都公開聲明表示將完全推出人臉識別領域的投資與發展。這背後是否預示著人臉識別並不安全?人臉識別的信息技術真的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