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提示:謹防以「凍結個人帳戶」名義實施的詐騙風險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央視

原標題:銀保監會提示:謹防以「凍結個人帳戶」名義實施的詐騙風險

針對近期在部分地區出現了不法分子偽造中國銀保監會文件,謊稱帳戶被凍結向消費者實施詐騙的情況。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天(6月23日)發布2020年第三號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帳戶,消費者應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資金受損。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說,在這類詐騙事件中,不法分子通常慣用手法是:首先,以可獲得便捷網絡貸款、小額貸款等名義聯繫消費者,誘導消費者下載釣魚軟體進行註冊或提供個人信息;然後,提出因消費者提供的信息不符、不實、帳戶有異等各種理由而導致被銀保監會凍結資金。同時,利用偽造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文件」「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凍結XX帳戶的通知」等材料,或銀行卡凍結截圖等,要求消費者繳納保證金、認證金等錢款才能解凍帳戶,否則需承擔法律責任。

為保護消費者財產安全不受侵害,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

一是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帳戶。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保險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帳戶,更不會向消費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證金、認證金等名目的費用。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要保持頭腦冷靜,切勿被不法分子所謂「帳戶資金被凍結」「將承擔法律責任」等說辭迷惑,消費者一旦輕信謊言,就會落入騙局。

二是提高風險防範意識,通過正規渠道辦理貸款。消費者如果有資金融通需求,應通過正規渠道從金融機構辦理。對於陌生來電、非正規網絡途徑推銷「低息快捷」「免抵押擔保」貸款業務的行為,應提高警惕,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不向來歷不明的帳戶或個人匯款。

三是妥善應對,及時反映情況。消費者一旦遭遇此類詐騙,應保持警惕,謹防上當受騙,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供線索。如對金融業務存在疑問,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向有關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諮詢核實。(總臺央視記者 王雷)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帳戶
    6月23日,據銀保監會官網披露,近期在部分地區出現了不法分子偽造中國銀保監會文件,謊稱帳戶被凍結向消費者實施詐騙的情況。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三號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帳戶,消費者應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資金受損。
  • 若有人冒充銀保監會說要凍結你的銀行帳戶 別信!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帳戶,消費者應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資金受損。」6月23日,針對近期在部分地區出現了不法分子偽造中國銀保監會文件,謊稱帳戶被凍結向消費者實施詐騙的情況,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對外發布2020年第三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防範騙局,幫助消費者煉就「火眼金睛」。
  • 銀保監會:防範兩種假借疫情發布虛假信息實施的詐騙
    中國銀保監會今天(11日)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公眾防範不法分子在疫情防控期實施詐騙造成資金帳戶受損的風險。銀保監會表示,近期,一些銀行保險機構收到投訴反映,有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發布虛假信息實施詐騙,侵害消費者利益。
  • ...重任京東數科董事長;北京銀保監局提示保險直播帶貨合規風險
    北京銀保監局發文提示合規風險直播的風開始刮到保險領域。近期,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網際網路銷售新模式受到社會廣泛關注。6月23日,據記者獲悉,北京銀保監局近日印發《關於保險網絡直播和短視頻風險提示的通知》,對轄內保險機構著重進行三方面提示,要求各保險機構應當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區分不同情形嚴格落實保險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要求。
  •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為大眾支招 謹防金融詐騙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作為國內首家消費金融公司,始終把金融責任放在首位。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為大眾支招,謹防金融詐騙。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為大眾支招 謹防金融詐騙一、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提醒大眾需要看懂新型詐騙套路1、高利理財類主要是以低投資獲得高利息、消費返利、投資境外股權、外匯,投資"區塊鏈"、"虛擬貨幣"為噱頭進行
  • 銀保監會: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帳戶被凍結扣劃應及時報告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7日電 銀保監會17日晚發布《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助有權機關辦理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帳戶查詢、凍結、扣劃有關事宜的通知》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遇到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帳戶因不當操作被有權機關凍結、扣劃等重大異常情況時
  • 金融3·15|保險消費警示錄:疫情滋生詐騙新套路,養老服務背後有大坑
    」名義實施電信詐騙;甚至利用疫情發布虛假信息實施詐騙,侵害消費者利益……3月15日,是第38個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去年以來,廣東、廣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監管局陸續發布了防範「代理退保」騙局的風險提示。銀保監會也於去年9月向人身險公司下發了相關函件,試圖摸底「代理退保」產業鏈,並制定專項治理方案。
  • 銀保監會發通知規範辦理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帳戶查詢凍結扣劃有關...
    原標題:銀保監會發通知規範辦理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帳戶查詢凍結扣劃有關事宜   為進一步規範銀行
  • 銀保監會風險提示:理性消費 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
    投訴請上黑貓:【點擊投訴】央視網消息: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天(12月29日)發布風險提示,金融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銀保監會消保局指出,一些機構或網絡平臺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
  • 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理性消費 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
    央視網消息: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天(12月29日)發布風險提示,金融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風險提示還提醒,一些網絡平臺在營銷時還存在過度收集、濫用客戶信息,甚至將客戶信息在平臺方、貸款機構、出資方之間流轉,洩露信息的情況。在風險提示中,銀保監會消保局還特別提出,對貸款產品過度影響、過度包裝的行為容易誘導無節制消費,尤其容易對金融知識薄弱人群、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等產生誤導。
  • 銀保監會提示金融「直播帶貨」風險!「六大陷阱」要避開,「三大...
    10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金融直播營銷有關風險的提示》(以下簡稱《風險提示》),其中指出:直播帶貨這一新媒體購物形式出現以來,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為此,在金融領域的直播,監管始終以風險防控為前提。在《風險提示》中,銀保監會列出了金融直播營銷中存在的兩方面風險:○ 金融直播營銷主體混亂,或隱藏詐騙風險。○ 直播營銷行為存在銷售誤導風險。從主體到銷售行為,難以把控的直播,是監管最為擔心,也是會直接造成風險事故的因素。
  • 銀保監會:「保本高收益」即金融詐騙,不宜一味追求賺「快錢」
    今日,銀保監會答問,對日前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網信辦於9月份聯合開展的「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以及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主要負責人,就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及存款保險等問題回應進行介紹
  • 請在港中國公民謹防假冒外交部駐香港公署名義的電話詐騙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0月19日電據外交部駐港公署官微消息,近日,多位在港中國公民向外交部駐香港公署領事部反映接到詐騙電話,有不法分子假冒「外交部駐香港公署工作人員」通知當事人到公署領事部領取包裹、公函或者證件,並以此為由要求當事人提供身份證號及生日等個人信息
  • 銀保監會作出3點提示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近日,銀保監會向各銀保監局、各財險公司下發《關於加強貸款保證保險銷售管理及投保提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加強貸款保證保險銷售管理,並提示消費者正確認識保證保險與貸款之間的關係,全面了解保險產品,仔細籤閱保險合同,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妥善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並警惕「代理退保」騙局。
  • 銀保監會揭秘「代理退保」騙局 隱藏的這三種風險不容忽視
    銀保監會揭秘「代理退保」騙局,隱藏的這三種風險不容忽視 摘要 【小心!銀保監會揭秘「代理退保」騙局 隱藏的這三種風險不容忽視】疫情期間又有人玩起「代理退保」騙局。這一行為隱藏至少三種風險: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 銀保監會:防欺詐風險保平安警惕「全額退保」騙局
    正如本文開頭這位用戶所言,你「交了3年保費」,但保險公司也給你提供了3年風險保障,若期間你出險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現在沒有出現理賠,但保險公司也擔了風險,這世上沒有無償的服務,保險也不例外。更過分的是,現在聲稱自己能「全額退保,不限地區、免費諮詢,不退款不收費」的專「代理退保」團夥猖獗,對此,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明確說明了,市面上「全額退保」存在隱藏風險,包括但不僅限於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和個人信息洩露風險。銀保監會希望以此警惕消費者,理性退保護平安,「全額退保」不能信!
  • 銀保監會就金融直播亂象發布風險提示:建議理性對待營銷行為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段煉 10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金融直播營銷有關風險的提示》指出,直播帶貨這一新媒體購物形式出現以來,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其中,有些金融產品相關的直播營銷行為存在風險隱患。
  • 【警方提示】謹防利用「傳真方式」實施詐騙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形式  (一)不法分子偽造公安消防部門的公章和文件,假借環保部門、公安消防部門開辦培訓班,用傳真方式無目標地向工礦、企事業單位、酒店、賓館、餐飲娛樂場所發送隱藏傳真號的假通知、假文件,謊稱為了增強全社會消防安全意識,貫徹實施新《消防安全條例》,要求業主派人參加培訓,逾期未參加將不予頒發
  • 陝西銀保監局提示警惕「網絡貸款詐騙」風險
    騙子通常利用受害者在特殊時期對資金的急需心態,以門檻低、利息低、無抵押為由,以收取手續費、繳納保證金、刷資金流水為藉口,以引導受害者提供銀行帳戶支付密碼、驗證碼或者要求掃碼支付等方式騙取錢財。消費者要切實提高警惕,凡是在放貸前以任何理由收取費用的行為(如保證金、驗證還款能力、走流水等),都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