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突友來問:「研讀君,我認識一個朋友說他牽引半個月,就治好了腰突。但是也有朋友說,牽引害慘了他,把脊椎拉得鬆散了,讓我千萬不要牽引。我到底要不要做牽引?」
確實,對於不想動手術的突友來說,牽引是一個經常被反覆提及的話題。牽引對腰椎好還是不好?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
牽引
的治療原理是什麼?
談到牽引治療,很多做過牽引治療的患者朋友也是稀裡糊塗,只是按照醫生說的做,但對於牽引治療的原理並不了解,也不知道它為什麼會起作用。
我們知道椎間盤突出是椎間盤高度降低,侵佔周圍空間,突出的椎間盤引起周圍軟組織水腫壓迫到神經。
研讀君總結了牽引的作用機理,有以下幾種:
1
牽引可使椎間盤減壓
牽引時,利用牽引設備的牽拉力與反牽拉力作用於腰椎,通過向相反方向的牽拉,可以讓椎體的間隙增寬,從而減少椎間盤內的壓力,減輕突出的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和刺激,從而讓腰突患者的腰椎得到暫時的休息。
腰椎牽引可以拉大椎間盤的間隙,主要是腰3、4、5,骶1間隙。
根據研究表明,腰椎間隙在牽引後較牽引前增寬1.5~2.5mm,有利於突出的髓核部分還納或改變其與神經根的關係。
椎間隙的增大,關節突關節的拉開,使椎間孔恢復正常的空間,從而解除對神經根的擠壓。
2
牽引可使腰椎軟組織得到休息
牽引時,受累的腰椎軟組織不需要承受壓力支撐身體,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吸收、消退,還可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軟組織損傷的修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因此,牽引是臨床上治療腰間盤突出常見的康復手段之一,用來緩解腰間盤突出給患者帶來的酸、痛、麻、脹、僵等症狀。
在古代,世界各國也有用牽引來治療的先例。
下面的3幅圖是大約800多年前,古人採用的懸吊牽引復位法來解決椎間盤突出及椎骨錯位的問題。
△中國古代牽引法
△中國古代懸吊復位法
△ 古希臘腰椎懸掛牽引
現代的牽引治療,一般採用仰臥屈髖屈膝體位,可儘量減小脊柱應力。牽引力通常以患者體重的一半作為起始牽引重量,根據情況逐步增加,最多可加至相當於患者體重。
以間斷性牽引為主,每次牽引持續20~30min,每日牽引1~2 次,15~20天為一療程。
為什麼有些人
牽引沒效果?
牽引治療,從理論上來是正確的,但實際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
牽引的力度因人而異
腰椎牽引的力度如果過小,起不到治療的作用,如果力度過大,很容易導致腰椎部位過度的牽拉,從而導致腰椎部位肌肉韌帶的損傷,引起腰部的疼痛。
如果病人有明顯的骨質疏鬆以及骨質增生的情況,過度的牽引也容易導致骨質的損傷,引起腰部的疼痛。
網上有很多腰突患者牽引導致癱瘓的新聞。這裡告訴大家,牽引也分牽引的劑量、療程,重點是把握好度。過度牽引,容易損傷脊髓和神經根,導致腰椎周圍韌帶肌肉組織疲勞鬆弛,腰椎不穩、甚至腰椎滑脫的現象。
△ 肌肉韌帶損傷的三級程度
正規醫院會根據不同人給予不同的牽引重量,有計劃的制定療程,所以大家做牽引需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
2
往返醫院之難
對於腰椎間盤膨出的患者,這時椎間盤內壓力很高,通過牽引可以緩解,但牽引之後應絕對臥床較為理想。
如果牽引之後馬上行走、坐車等,又會恢復椎間盤內高壓狀態,造成牽引效果大打折扣。
為什麼牽引後
還是會復發?
牽引腰椎後還是會復發,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
肌肉韌帶反彈
椎間盤旁邊,有一位忠誠的小夥伴——後縱韌帶,這位小夥伴像橡皮筋一樣保護椎間盤,避免它突出。
但是,椎間盤突出的時候會把它頂鬆弛了,而牽引通過延長脊柱使它繃緊,人也會覺得有些輕鬆。
但是,如果人的肌肉力量本來就不強,牽引時用力把腰部肌肉拉開,一旦停止牽引,則很容易出現一些肌肉韌帶反彈的情況。
就像停止拉橡皮筋的時候,橡皮筋恢復原來的長度時會有一個反彈的力。
繃緊後反彈,也會更進一步造成韌帶的鬆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很難回復到原先的長度,後縱韌帶也會越拉越松,椎間盤也會越來越突出。
這就是為什麼牽引可以一下子讓你很舒服但一次不如一次的原因。
2
關節失衡
韌帶受到牽拉以後有可能被拉長,拉長了以後,關節就失去原來的穩定性,導致椎體的不穩定,容易引起腰椎的滑脫,或者是容易引起腰部的扭傷。
牽引適合哪些
臨床症狀?
1
牽引只適用於單純的膨出患者
之前我們說過,腰椎間盤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為膨出、突出和脫出等幾種類型。
牽引只適用於單純的椎間盤膨出患者,如果椎間盤已造成突出或脫出,進行牽引完全無效,並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狀。
腰腿痛明顯、或有大小便問題、間歇性跛行等症狀的患者,不建議使用牽引療法治療。由腰間盤突出引發椎管狹窄的患者,如做牽引治療,極易引起下肢癱瘓。
2
牽引不適合腰突急性患者
在急性期腰間盤突出者絕對不能進行牽引,因為病人在急性期時,由於神經根的水腫和炎症刺激,會引起腰背肌肉緊張、痙攣,如果這時牽引就會拉傷腰肌纖維,造成腰痛而加重臨床症狀。
總之,牽引只適合於單純的腰間盤膨出患者,而且必須在症狀不重時採用,以緩解臨床症狀為目的,無法根治。
除上文提到的幾種情況之外,以下患者也不適宜用牽引方法治療:
診斷不明確,懷疑有腰椎破壞性疾病,如腫瘤、結核或化膿性疾病的患者,不宜用牽引治療。全身狀況較差,患嚴重呼吸、循環系統疾病或經醫生認定不適宜牽引治療的患者。有明顯骨質疏鬆的患者,不適宜進行牽引治療。經確診後可以進行牽引治療,但牽引後即感症狀加重、疼痛劇烈的患者。
牽引後
還能鍛鍊麼?
答案: 能,且必須。
我們知道,「肌肉強,則腰椎強」。腰背肌肉力量下降,會導致腰椎間盤承受更大壓力;肌肉力量加強,則可以支撐脊椎,減輕椎間盤壓力。
所以我們建議,在沒有疼痛和不適的情況下,加強腰背肌和腹肌訓練,增強腰背部,尤其是脊椎兩側的肌肉力量。
回顧我們今天說的牽引治療,其實是使用外部機器牽引,是「被動牽引」。而運動鍛鍊卻可以是「主動牽引」,例如吊單槓牽引,用自身重量牽引,是更好的方式,但要結合自身情況,注意循序漸進。
【研讀君說】
綜上所述,牽引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牽引只適合於單純的腰椎間盤膨出,而且必須在症狀不重時採用,以緩解臨床症狀為目的,禁用於腰椎間盤突出、脫出,伴隨椎管狹窄的病人,和腰突症急性期的病人。
而且,牽引治標不治本,還是會復發甚至加重。我們建議突友加強腰背肌功能鍛鍊,會比牽引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