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熱點AUTO--REVIEW
本周,長城汽車「GTO全域智慧生態戰略」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正式發布。此次,長城汽車宣布攜手生態合作夥伴,共建全域智慧生態,打造長城汽車全域在線(GTO:GreatWall Totally Online)、不斷迭代升級的出行機器人,帶給用戶全生命周期的體驗與服務。
在此次發布會上,長城汽車與網際網路巨頭騰訊、阿里、百度,分別正式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也與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以及高科技公司華為和高通等展開了具體的生態合作,搶佔「5G+AI」的時代「風口」,營造出汽車史上最強大腦並助力汽車行業告別傳統功能車時代,開啟出行機器人時代。
本·周·目·錄
國內動態
成都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廣州建設首個自動駕駛5G車聯網示範島
柳州啟用國內首個公開測試道路5G基站群
長城汽車聯合8家公司攜手打造5G+AI技術
寶馬和騰訊聯手或在天津設立計算中心
寶馬中國與四維圖新開啟高精度地圖合作
騰訊與長城合作智能座艙、共享出行等領域
德賽西威與一汽合作智能駕駛和智能駕駛艙
Nullmax亮相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
毫米波雷達企業安智傑獲A+輪融資
Momenta自主泊車方案大幅降低硬體成本
國際動態
維也納無人駕駛巴士撞上行人暫停測試
豐田歐洲路測自動駕駛汽車雷克薩斯LS
本田未來車型將配反踏板誤用裝置
日產新Skyline搭載ProPILOT 2.0今秋發布
現代汽車2024年起量產自動駕駛車輛
現代商用車將配駕駛員預警系統避免分心
PSA集團與法國萬喜測試自動駕駛新功能
雷克薩斯2020年將推L2級自動駕駛車型
阿斯頓馬丁將推自動駕駛共享出行方案
特斯拉升級AEB系統防止車輛撞到行人
特斯拉全自動駕駛選配再提價1000美元
國能合作AutoX在歐洲部署機器人計程車
Cruise自動駕駛汽車學習預測駕駛員行為
大陸集團開發車用自適應聲控數字伴侶
博世2020年量產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博世推停車場傳感器實時檢查空置停車位
英偉達利用深度神經網絡精確探測
英特爾發布神經形態晶片超算
IDT推雙熱電偶傳感器信號調節器
蘋果可伸縮保險槓獲專利,減輕碰撞傷害
亞馬遜欲通過整合Alexa進軍汽車行業
Refraction推低成本自動駕駛送貨機器人
歐姆龍推新長傳感距離接近傳感器
Guardian車載傳感器新功能可探測乘客重量
TowerJazz與Lumotive合作固態雷射雷達
韓國研究人員研發全球首個三進位半導體
安費諾推新型HSD電纜組件
埃因霍溫大學研究自動駕駛汽車暈車問題
PNI Sensor推新定位模塊可提供精確定位
韓國UNIST合作研發AI系統預測交通
Excelfore推汽車數據整合平臺
國內動態
成都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近日,成都市經信局印發《成都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1)》。《方案》以3年為一階段,分別制定了技術創新目標、產業發展目標、平臺建設目標、示範應用目標,圍繞研發創新平臺、產業鏈體系、示範應用、基礎設施和汽車大數據5個方面,協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方案》提出,未來3年,成都將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培養1-2家「獨角獸」企業,智能網聯汽車及關聯產業規模達到千億量級,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廣州建設首個自動駕駛5G車聯網示範島
7月14日,在黃埔區5G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與廣州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共建5G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廣州公交集團將會在生物島開行1條自動駕駛公交示範線路,並有5臺自動駕駛出租應用示範車輛在島內運營。廣州市黃埔區在會場通報的資料顯示,該區將規劃200臺以上自動駕駛出租應用示範服務和10條以上自動駕駛公交應用示範線路服務,推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5G車聯網(車路協同)網絡併網運行。
柳州啟用國內首個公開測試道路5G基站群
7月12日,柳州市政府宣布正式啟用全球首條集成5G、V2X、無人駕駛、遠程駕控四項前沿技術的公開測試道路,新寶駿將率先使用國內首個設置於公開測試道路的5G基站群開展產品測試。同日,柳州市政府向上汽通用五菱頒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廣西5G智慧交通聯合創新實驗室掛牌成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廣西模式」也在會上正式發布。
長城汽車聯合8家公司攜手打造5G+AI技術
7月15日,在長城汽車GTO全域智慧生態戰略發布會上,長城汽車宣布將告別傳統功能車時代,並聯合騰訊、阿里、百度、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華為和高通8家戰略夥伴共建全域智慧生態,攜手打造基於5G+AI技術、以體驗驅動、帶給用戶全生命周期體驗與服務的出行機器人,構建長城汽車全域在線(GTO:GreatWall Totally Online)智慧生態,開創出行機器人新時代。
寶馬和騰訊聯手或在天津設立計算中心
據路透社報導,7月19日,寶馬集團和騰訊控股表示,雙方將聯手在中國建立計算中心,推動中國汽車市場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報導指出,新的計算中心將在年底開始運營,為車輛提供數據處理能力,進而實現半自主駕駛或者全自動駕駛。合作雙方並沒有透露計算中心的具體投資額,有知情人士透露,計算中心將設立在天津。寶馬指出,新的計算中心將利用騰訊的雲計算和大數據優勢,為其提供研發自動駕駛車輛所需的基礎設施。
寶馬中國與四維圖新開啟高精度地圖合作
7月15日,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宣布已經與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四維圖新將為寶馬中國提供用於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服務。這標誌著寶馬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021年,BMW iNEXT量產車型將正式問世,首次配備L3自動駕駛功能。此外,BMW iNEXT自動駕駛測試車隊將於2021年開始在全球試點城市進行L4級自動駕駛功能測試。屆時,基於5G、高精度地圖、大數據分析等尖端技術的寶馬自動駕駛產品將大放異彩。
騰訊與長城合作智能座艙、共享出行等領域
7月15日,在「長城汽車GTO全域智慧生態戰略發布會」上,長城汽車宣布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長城汽車將基於「告別傳統功能車時代,開啟出行機器人時代」的發展目標,聯合騰訊圍繞智能座艙、數據中臺、數位化用戶運營、共享出行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以5G+AI技術為基礎、體驗為驅動、服務為目的,帶給用戶有感知、會判斷、有溫度的「出行機器人」。
德賽西威與一汽合作智能駕駛和智能駕駛艙
7月13日,一汽集團與德賽西威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德賽西威將圍繞智能駕駛、智能駕駛艙兩大業務板塊,提供創新、智能、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為紅旗品牌持續布局全球頂級資源、有效落實新紅旗品牌戰略提供產品支持,助力一汽集團、一汽紅旗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優勢產品。
Nullmax亮相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
7月15日,位於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浙江嘉善)示範區的5G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正式開通運行,自動駕駛科技公司Nullmax紐勱科技作為受邀企業亮相啟用現場,演示了基於5G車聯網協同下的自動駕駛。Nullmax現場展示的自動駕駛內容包括對前車急剎、旁車切入、會車避讓等場景的應對,模擬了車輛在行駛中處理可能遇到的多種危險情況。通過5G車聯網模塊,Nullmax的自動駕駛車輛與路端、雲端等進行通信,並將車輛傳感器捕捉的超高清影像和測試數據實時傳遞至指揮中心。
毫米波雷達企業安智傑獲A+輪融資
7月15日,國內毫米波雷達研發製造廠商安智傑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同創偉業獨投。星漢資本擔任本輪融資財務顧問。本次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投入、生產線升級和流動資金的補充。安智傑成立於2014年,是國內領先的毫米波雷達研發和生產廠商。2014年,安智傑推出第一代24GHZ毫米波雷達產品,並陸續搭建起了24GHZ、77GHZ兩套產品體系。2018年突破量產大關,擁有兩條自主設計的雷達自動化生產和檢測產線,年設計產能達60萬顆。18年8月,完成達晨財智獨投的A輪融資。
Momenta自主泊車方案大幅降低硬體成本
7月11日,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公布自主泊車方案Mpilot Parking。Momenta官方介紹,該方案目標服務於前裝乘用車,在保證系統安全的前提下,解放駕駛員每天30分鐘、每年150個小時(相當於18個工作日)的取泊車時間,適用於住宅、辦公樓、商超、酒店、共享出行等多種場景。從Momenta公布的自主泊車視頻來看,只需在手機上點擊「自主泊車」按鈕、選擇停車位,系統就能自動規划行車路線。
國際動態
維也納無人駕駛巴士撞上行人暫停測試
據奧地利電視臺ORF報導,7月18日,維也納一輛無人駕駛巴士撞上一名行人,造成輕傷。當局正在調查事故原因,並且已經暫停在奧地利測試這項技術。自6月6日起,維也納開始一個無人駕駛測試項目。該項目共有兩輛測試車輛,在車輛運行時需要配備一名專業司機。奧地利國家技術研究院(Austr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西門子交通(Siemens mobility)也參與了該項目。
豐田歐洲路測自動駕駛汽車雷克薩斯LS
據外媒報導,豐田汽車歐洲公司(TME)宣布,將在歐洲的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AD)汽車。在封閉道路上成功進行模擬和試驗之後,豐田汽車歐洲公司將把內部研發的AD系統應用到真實的城市環境中:充滿活力的比利時布魯塞爾市中心,在未來13個月內,一輛雷克薩斯LS將重複完成固定的循環測試。
本田未來車型將配反踏板誤用裝置
據外媒報導,本田決定在未來車型上安裝反踏板誤用裝置,而且該裝置將成為本田傳感安全套件(Honda Sensing safety suite),因此任何配備本田傳感安全套件的車輛都可會擁有該挽救生命的裝置。該系統依賴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激活,當其感知到車輛要撞上一個物體時,會切斷髮動機,並在第一時間使用儘可能大的制動力防止發生碰撞事故。在某些本田車型上,該系統還能夠倒車,以防在車庫和停車場發生事故。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都在採用此類安全裝置,本田也開始儘可能地讓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日產新Skyline搭載ProPILOT 2.0今秋發布
日產近日推出了全新的日產Skyline(國內英菲尼迪Q50),採用了更新的造型和ProPILOT 2.0技術——可以在高速路上放手自動駕駛的駕駛員輔助系統。ProPILOT 2.0專為高速公路行駛而設計,可與車輛的導航系統配合使用,驅動汽車按照預定的路線行駛。該系統還首次實現了在單車道巡航時放開方向盤的自動駕駛。
現代汽車2024年起量產自動駕駛車輛
據外媒報導,現代汽車計劃自2024年開始量產自動駕駛車輛。屆時,預計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及其他車企也將開始自動駕駛的量產計劃。據悉,現代汽車計劃引入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且將應用基於深度學習的這些技術。
現代商用車將配駕駛員預警系統避免分心
據韓聯社7月14日報導,韓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現代摩比斯公司14日表示,從2021年起,將對現代汽車公司生產的卡車和貨車採用先進的前向碰撞預警系統。現代摩比斯公司在一份聲明中稱,該公司已開發出司機狀態警告(DSW)系統,該系統最多可註冊十個驅動程序,能夠檢測到疲勞駕駛或開車時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有助於避免車輛的正面碰撞。該公司在聲明中表示,現有的技術會根據司機的頭部和眼瞼運動向司機發送警報,但DSW系統還能檢測到註冊司機的身份、瞳孔的運動和整體駕駛信息。
PSA集團與法國萬喜測試自動駕駛新功能
日前,PSA集團與法國萬喜高速公路集團(VINCI Autoroutes)在法國開始測試自動駕駛新功能。測試將在法國的A10和A11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車輛採用PSA集團旗下的標緻3008原型車,該款車型被納入到PSA集團AVA「全員自動駕駛」項目下轄的自動駕駛車隊中。在本次全新階段測試項目中,車輛將啟用自適應巡航模式,在自動駕駛模式下開展路測並穿過收費站,然後由PSA和VINCI對測試結果進行評估。此外,雙方還將在兩種新的複雜駕駛情境下開展相關路測,測試時將採用VINCI Autoroutes高速網絡上的真實交通情況。
雷克薩斯2020年將推L2級自動駕駛車型
據外媒報導,雷克薩斯計劃在2020年引入Automated Highway Teammate車載自動駕駛系統,並推出L2級自動駕駛車型。早在2017年的東京車展中,雷克薩斯就已經預告過這個項目。雷克薩斯國際執行副總裁Koji Sato分享了關於該系統2020年上路的具體信息,當被問及該系統自動駕駛級別的時候,Sato表示該項目在2020年將會從Level 2開始。
阿斯頓馬丁將推自動駕駛共享出行方案
據外媒報導,阿斯頓·馬丁與拉共達(Lagonda)共同籌備推出自動駕駛共享移動出行方案。未來該方案或將成為都市人群偏愛的一種交通方式。阿斯頓·馬丁首席規劃官Nikki Rimmington認為,當前社會的城市化程度、移動出行的發展程度越來越高,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新生代人口增多,女性購買力上升,這些因素將為阿斯頓·馬丁與拉共達提供強大的客戶資源。
特斯拉升級AEB系統防止車輛撞到行人
據外媒報導,早在2017年,特斯拉為所有採用了其自動駕駛Autopilot技術的車型都配備了自動緊急制動(AEB)系統,而且沒有購買Autopilot巡航輔助升級包的車型也配備了該系統。但是,該功能只有車輛最大車速在144.8公裡/時範圍內時才可使用。如今,該汽車製造商在其下一代AEB升級版系統上推出了一些更加先進的功能。此類先進功能包括:當Autopilot系統探測到有行人和騎行者穿行車輛行駛路徑時,車輛會自動啟動制動系統。根據特斯拉官方推特帳戶所說,此類功能在現實生活場景中防止車輛撞到行人或騎行者。
特斯拉全自動駕駛選配再提價1000美元
據外媒報導,馬斯克7月17日表示,自8月16日開始,特斯拉全自動駕駛選配功能的價格將上漲1000美元,達到7000美元。據悉,今年5月份,特斯拉已經對全自動駕駛選配進行了一次價格提升,從5000美元漲到了6000美元。目前,用戶在購買特斯拉時選擇全自動駕駛升級包,選配的價格為6000美元,而如果拿到新車時再選裝這個功能,則需要支付8000美元的價格。目前尚不清楚馬斯克是否指的是提高這兩項服務的價格,特斯拉也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國能合作AutoX在歐洲部署機器人計程車
據外媒報導,瑞典電動汽車(EV)製造商國能(NEVS)與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toX達成了獨家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把AutoX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集成至國能下一代汽車架構中。此次合作的目標是,到2020年底,將在歐洲大部署首批機器人計程車(RoboTaxi)試點項目,展示和評估新型汽車(自動駕駛技術與電動汽車結合)的技術和設計,此類汽車將能夠幫助構建一個更具可持續性的未來。目前,國能正在瑞典特羅爾海坦(Trollh ttan)研發該車。該車的靈感來自於2017年CES亞洲展的InMotion概念車。
Cruise自動駕駛汽車學習預測駕駛員行為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月27日,通用汽車(GM)旗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發布了一篇博文,其中詳細介紹了其180多輛自動駕駛雪佛蘭Bolt車如何學習預測人類駕駛員行為。為了實現安全駕駛,Cruise的自動駕駛汽車首先需要通過尋找一些線索,如停放的車輛離道路邊緣的距離、是否在剎車或者打開了危險信號燈、以及該車距離最遠的十字路口有多遠,以識別此類車輛。Cruise的Bolt自動駕駛汽車通過傳感器,特別是威力登的雷射雷達傳感器、以及短程和遠程雷達傳感器、高解析度毫米波雷達articulating(博世提供)以及視頻攝像頭來識別上述信息。攝像頭可以識別汽車指示燈的狀態和道路特徵(例如安全錐或路標),同時雷射雷達和雷達分別測量距離和速度。然後,自行車、行人和其他車輛等原始識別數據會產生在車載計算機上運行的機器學習模型。
大陸集團開發車用自適應聲控數字伴侶
7月18日,科技公司大陸集團為汽車開發了一種自適應語音數字助手。大陸集團通過該數字助手,將最自然的溝通方式——有聲語言作為關注點。該系統具備幾乎和真人一樣的溝通能力。大陸集團推出的這個創新解決方案採用了自然的對話設計,能夠在一句話語中識別出多個問題,最重要的是,它還能夠理解這些對話之間的邏輯關聯,它不愧是行車途中的一個智能伴侶。這個語音助手可通過智能算法和為車輛量身定製的系統架構,持續從每次對話中學習,為駕駛旅途提供真正的幫助。它不會像過去的語音助手那樣,針對常規的問題提供諸如「我不理解您的問題」或者「這個問題已超越我的能力」之類令人沮喪的回答。
博世2020年量產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日前,博世宣布,2020年年中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可量產。目前已收到國內5家主機廠訂單。自2020年中開始,可與自主品牌及國內圖商開始探討數據收集及定位服務的落地方案,將博世道路特徵服務集成於自動駕駛系統,實現精準定位。
博世推停車場傳感器實時檢查空置停車位
據外媒報導,博世(Bosch)最新推出的停車場傳感器(Parking Lot Sensor),讓城市能夠有效管理停車位,從而提高城市的生活質量。該停車傳感器解決方案基於一個既簡單又巧妙的概念而打造,即每個停車位都單獨配備一個傳感器,能夠實時檢查停車位是空置的還是被佔用了。因此,其具備改善城市生活質量的巨大潛力。博世最新推出的停車場傳感器將所有必備功能都集成至一個緊湊的包裝中,在擁有50多種車型、2000多個傳感器和數千次的停車操作現場測試中,證明了該傳感器的準確率可達95%以上。
英偉達利用深度神經網絡精確探測
據外媒報導,英偉達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利用神經網絡的解決方案。英偉達利用深度神經網絡,從單個攝像頭中提取數據,探測物體距離。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英偉達不利用大多數汽車上配備的雙攝像頭,提高物體距離檢測效率,英偉達有充分的理由不這麼做,因為雖然雙攝像頭能夠主動判斷各種參數,但是,如果其中一個攝像頭不同步,就會導致「時間失調」的情況,從而得出不準確的探測結果,在危險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害。英偉達利用基於雷達和雷射雷達傳感器數據的卷積神經網絡,作為估計物體距離的基礎,從而能夠在不考慮地形的情況下,進行距離計算,能夠讓駕駛員依賴神經網絡預測出來的物體距離數值。
英特爾發布神經形態晶片超算
近日,英特爾宣布,代號為「Pohoiki Beach」的800萬神經元神經擬態系統已經可以供廣大研究人員使用,它包含64塊Loihi研究晶片。通過Pohoiki Beach,研究人員可以利用英特爾的Loihi研究晶片開展實驗,該晶片受到大腦啟發,將生物大腦原理應用於計算機體系結構。在稀疏編碼、圖搜索和約束滿足問題等專業應用領域,Loihi能讓用戶以千倍於CPU的速度和萬倍於CPU的效率處理信息。英特爾神經擬態研究晶片Loihi特寫鏡頭。英特爾最新的神經擬態系統Pohoiki Beach由64塊Loihi晶片組成。
IDT推雙熱電偶傳感器信號調節器
據外媒報導,日本瑞薩電子公司(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全資子公司集成設備技術公司(IDT)為汽車排氣系統應用,推出了新款ZSSC4175雙電偶傳感器信號調節器。該調節器能夠提高熱電偶信號的精確度,並對熱電偶信號的傳感器特異性進行校正,以確保精確地測量汽車廢氣溫度,從而讓發動機管理系統能夠利用此類數據減少有害排放,並提升燃油經濟性。
蘋果可伸縮保險槓獲專利,減輕碰撞傷害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7月2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公布了蘋果公司新獲得的46項專利,其中有一項是「泰坦項目」的第15項專利,該專利涵蓋了一款可以伸縮的汽車保險槓系統,該保險槓後面安裝了一個可充氣的構件,能夠充氣和放氣,讓保險槓伸縮自如。
亞馬遜欲通過整合Alexa進軍汽車行業
日前,科技巨頭亞馬遜公司對外宣布,將通過在車輛中整合Alexa語音助理的功能,實現進軍汽車行業的目標。未來數年,亞馬遜計劃讓Alexa對更多車輛進行語音支持,對車輛內置軟體系統的擴張將成為公司的發展計劃。此前,亞馬遜一直在尋求進入汽車行業的途徑,他們還在自己的網站上增加了一個汽車產品的點評頁面。同時,該公司還對電動汽車初創企業Rivian進行了多次投資。目前,將其流行的語音助理服務整合到車輛之中,也成為亞馬遜嘗試進軍汽車行業的手段之一。
Refraction推低成本自動駕駛送貨機器人
據外媒報導, Refraction AI公司是低成本、輕量級自動駕駛送貨機器人REV-1的製造商,該機器人既能夠在自行車車道,也能在道路上運行。當地時間7月11日,該公司正式推出該款機器人。Refraction AI公司由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授Matthew Johnson-Roberson和Ram Vasudevan創辦,為最後一公裡物流服務推出了一個更安全、更具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目前,該公司已經得到eLab Ventures和Trucks Venture Capital的支持。
歐姆龍推新長傳感距離接近傳感器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7月1日,日本歐姆龍(OMRON Corporation)公司在全球發布了其全新E2EW系列全金屬接近傳感器,該傳感器擁有全球最長的傳感距離,不僅能夠探測不同材料組件的穩定性,還能保證整個金屬車身的耐用性。因此,該傳感器能夠通過降低汽車焊接過程中,由傳感器引起的突然停機的風險,從而提升汽車行業的生產效率。
Guardian車載傳感器新功能可探測乘客重量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7月1日,以色列公司Guardian Optical Technologies宣布其「一體式」座艙傳感器技術新增了一個功能,有助於幫助前排乘客免受安全氣囊的傷害。該公司致力於打造「乘客感知」汽車。Guardian的傳感器技術能夠識別車內每個人的位置和物理尺寸,將人與物體區別開來。通過探測微小的振動,該系統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不在直視視線範圍內,都能探測到物體或人的存在。
TowerJazz與Lumotive合作固態雷射雷達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月26日,全球專業鑄造商 TowerJazz與Lumotive宣布,成功演示了第一款固態(沒有移動部件)車用雷射雷達系統的光束控制IC。該先進IC基於Lumotive的液晶超穎表面技術,可提供卓越性能和可靠性,此外,與競品相比,該IC更加緊湊、同時可提供更大的探測範圍、快速響應能力、高解析度以及更寬的投射角度。Lumotive公司得到了比爾蓋茨的資助,專注於為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雷射雷達系統。
韓國研究人員研發全球首個三進位半導體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7月17日,韓國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在一塊大晶片上,展示了全球首個節能型三進位金屬氧化物半導體。2013年,三星電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啟動了一個價值1.5萬億韓國(約合12.7億美元)的研究資助計劃,自2017年9月以來,三星電子一直通過該計劃支持該項研究。該項新型半導體技術可能會另闢蹊徑,影響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高科技應用。該研究團隊估計需要5年時間,該技術才能實現商業化。
安費諾推新型HSD電纜組件
據外媒報導,安費諾RF公司(Amphenol RF)宣布推出高速數據(HSD)電纜組件,而且具備各種長度,非常適用於汽車、農業和其他應用。HSD系統電纜組件面向汽車設計,即需要使用LVDS(低電壓差分信號傳輸模式)、計算機接口IEEE 1394(俗稱火線接口)和USB協議進行快速數據傳輸。該電纜組件具備可靠的按鈕式連接器,消除錯配安排的實體按鍵,因而是適用於汽車應用的優秀解決方案。
埃因霍溫大學研究自動駕駛汽車暈車問題
據外媒報導,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工業設計學院的兩名馬來西亞研究員Nidzamuddin Md. Yusof和Juffrizal Karjanto找到了方法,可以通過增加乘客的情景感知能力來緩解暈車問題。為了測試該解決方案,兩名研究員建立一個移動出行實驗室(Mobility Lab),該實驗室是一款特別的汽車,配備了模擬自動駕駛汽車的設備。
PNI Sensor推新定位模塊可提供精確定位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月27日,PNI Sensor宣布推出新型定位模塊TRAX2,該模塊是唯一一款提供兩種模式的定位模塊,即姿態和航向參考系統(AHRS)或數字羅盤。其具備的雙模式功能能夠使其應用於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海洋浮標等等領域。PNI Sensor公司是在精確定位、運動追蹤和將傳感器系統融合進真實應用方面的專家。TRAX2集成了PNI公司的軍用級別磁場傳感器、經過驗證的傳感器融合和數字羅盤算法,即使在最苛刻的條件下,運動發生動態變化而且局部磁場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該模塊都能提供最精確的航向和方向。
韓國UNIST合作研發AI系統預測交通
據外媒報導,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o Sung-ahn教授牽頭的一個研究小組與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合作,研發出一個人工智慧(AI)系統,能夠預測未來5至15分鐘內的交通狀況。只要汽車配備了該系統,車上的導航系統會通知駕駛員,在未來5分鐘之內,目前的交通組狀況會發生什麼變化。
Excelfore推汽車數據整合平臺
據外媒報導,汽車數據管理先驅Excelfore宣布推出eDatX平臺,用於汽車故障檢測、預測分析和先進算法研發等領域。eDatX平臺可與eSync Compliant汽車OTA和數據採集管道無縫集成,結合在一起後,能夠創造安全的服務架構,以便從網聯汽車的各種傳感器和控制器中解鎖數據,能夠獲取數據可以改善汽車健康狀況、加速汽車功能研發。該新eDatX平臺能夠對跨地理分布的研發團隊收集而來的數據,進行遠程的、基於雲的評估。
(註: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鄭雪芹排版:鄭雪芹
《智能網聯周報》系列文章,快戳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