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企業「缺錢」頻頻賣子引入華潤置地能否煥發新生?

2021-01-03 東方財富網

近日,中華企業公告稱,公司擬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再次公開掛牌轉讓蘇州中華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中華園」)100%股權。

約一個半月前,中華企業曾試圖以4.82億元的掛牌價格轉讓蘇州中華園,但截至2018年7月4日,公開掛牌結束前,公司仍未徵集到受讓方。

如今,蘇州中華園再次被公開掛牌,價格較此前下調10%至4.34億元。與此同時,蘇州中華園的7.1億元債權將與其100%股權一同轉讓。

中華企業對蘇州中華園的出售似乎有些「迫切」。

據了解,蘇州中華園目前擁有位於蘇州姑蘇區的「燕回平門裡」項目,項目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由11戶獨棟別墅及41戶類獨棟聯體別墅組成。項目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從2013年開工以來,截至2018年4月4日(掛牌轉讓公告發布),該項目依舊處於在建狀態,預計2018年竣工,但目前還未對外銷售。

既然即將「苦盡甘來」、開始項目銷售,那麼,中華企業又為何要在此刻降價也要出售蘇州中華園?

1、缺錢

與房地產行業普遍追求的「高周轉」模式不同,蘇州中華園一個項目開發建造花了5年。這段時間體現在年報中,便是蘇州中華園持續5年的虧損。

2013年至2017年,蘇州中華園營業收入均為0元,進而導致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173.09萬元、299.93萬元、486.32萬元、243.92萬元、245.11萬元。

「房地產項目前期就是一個不斷投錢的過程,將整個公司脫手或是因母公司短期內需要資金回籠,抑或是因其戰略的調整。」一位房企營銷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中華企業近年來盈利表現並不理想。不僅曾因2014年與2015年連續兩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負值(分別虧損4.89億元、24.87億元)而被戴帽,中華企業2017年的淨利潤又同比驟減43.75%至3.67億元。

企業自身造血能力下滑的後果之一或是自有資金陷入窘境。

2017年,中華企業238.7億元的流動資產中,存貨佔了半壁江山,其餘便是約為96.85億元的貨幣資金,而其對應的是約89.46億元的各項流動負債(除去預售款項)。粗略計算,中華企業能用於房地產開發的自有資金或不充裕。

顯然,中華企業也意識到資金吃緊的問題。其於6月9日公告稱,為保證資金需求,促進業務發展,預計2018年度新增對外融資總額不超過80億元。

2、頻頻 「賣子」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以來,中華企業就頻頻賣子,但多數還處於雛形階段,資產轉讓對象還未可知。

據了解,2017年,中華企業擬作價8726萬元將其全資子公司上海房地(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擬作價79730萬元轉讓其子公司上海古北(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古北公司」)持有的合營企業上海鼎保置業有限公司25%股權;擬轉讓上海杉野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2018年6月9日,中華企業擬轉讓古北公司持有的安亭置業70%股權以及控股子公司江陰中企譽德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江陰公司」)95%股權。其中,江陰公司已資不抵債(截至2018年3月31日,淨資產約-4.42億元)。

同日,中華企業公告稱,擬轉讓子公司上海中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星集團」)名下上海市浦東新區濰坊路16弄2號項目所屬房產。值得一提的是,中星集團於今年4月剛剛被注入中華企業。

究竟為何頻頻轉讓房地產業務?中華企業稱,主要是為了優化公司資源配置,加快公司資金回籠。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中華企業口中的優化資源或與其重組有關。

3、重組望「新生」

2016年,彼時還「披星戴帽」的中華企業雖扭虧為盈,但從開發投資情況來看,公司僅擁有3個在建項目,其餘8個項目均已竣工且銷售近半,布局區域集中在上海和江蘇地區,後期土地儲備更是「捉襟見肘」。

面對房地產「大魚吃小魚」的吞併現狀,中華企業將主意打到了母公司身上。

自2016年4月起,中華企業籌劃向其控股股東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地產集團」)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中星集團100%股權。據悉,交易價格最終確定為174.72億元,其中以發行28.4億股(即148.51億元)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85%,餘下的15%(即26.21億元)以現金方式支付。

此外,重組方案中還包括配套資金的募集,擬用於支付該次重組的現金對價。但募集資金總額幾經更改,從不超過95億元減少至不超過42億元,再最終調整至不超過26.76億元。認購對象也由此前的6家減少至華潤置地控股和平安不動產兩家。

醞釀一年多,重組標的中星集團帶來的「嫁妝」頗為豐厚。

據悉,中華企業收購之前,地產集團對中星集團進行資產注入和剝離工作,包括將地產集團控制的除上市公司之外的主要市場化房地產開發、銷售代理和物業管理業務資產整合至中星集團。

本次重組後,中華企業成為地產集團旗下市場化房地產項目開發主要平臺。

通過收購中星集團,中華企業獲取了地產集團絕大多數市場化房地產開發項目,項目總土地儲備約200萬平方米,分布於合肥、上海、揚州、鎮江、崑山、吉林等城市。

據光大證券2017年5月發布的研報,本次注入資產總貨值或超過1360億元,且上海項目貨值佔比超八成,同時中華企業將持有位於上海核心區域的近40萬平方米成熟經營性物業。

重組所帶來的上下產業鏈的協同布局,符合中華企業從單一住宅開發商向綜合居住產品服務商的轉變目標。

但面對這一目標,中華企業顯得沒那麼自信,並期望通過引入華潤置地幫助公司度過艱難的轉型期。

4、引入華潤

重組方案中,雖募集配套資金對象一減再減,但華潤置地控股依舊在榜。

華潤置地控股的背後,便是前不久剛透露將向城市綜合投資開發運營商全面轉型的千億級房企——華潤置地有限公司(下稱「華潤置地」)。

或想參照同為國企的華潤置地,中華企業在重組方案中稱華潤置地控股為戰略投資者,並表示將取其「精華」,引入先進的管理經驗及市場化的運營機制、探索雙方業務合作機會。

據悉,華潤置地控股預計將用24.6億元認購中華企業股份,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7月3日,中華企業董事會決議決定,華潤置地華北大區原副總經理凌曉潔與華東大區原副總經理王輝宏分別被聘任成為中華企業總經理與副總經理。

這代表著未來華潤置地的影響力或將滲入到中華企業的管理層面。

雖然無法判斷華潤置地入駐中華企業的具體影響,但鑑於2018年4月26日,中華企業剛披露完成中星集團的過戶等相關手續,中華企業距離徹底「煥然一新」或還需一段時日。

而在此期間,如何儘快為虧損子公司找到受讓方或許才是中華企業需要解決的「煩心事」。

>

相關焦點

  • 華潤置地兩高管入主中華企業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謝敏敏經濟觀察網獲悉,7月2日上午,中華企業(600675.SH)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關於選舉第九屆董事長及聘任高管等相關議案,選舉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地產集團」)總裁朱嘉駿為中華企業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
  • 華潤置地銷售「破千億」 560億擴儲競速與進駐中華企業
    在今年年初的業績會上,面對「1830億能否進入行業前十」的問題,董事會副主席唐勇直言道:「我不知道,年底見吧,現在不知道。」   560億擴儲競速   或許是出於對權益、回報的權衡,致使華潤置地對銷售規模稍顯「遲疑」;但在拿地擴儲上,它也展示了另一番競速的姿態。
  • 中華企業為重組定增募資20億元 引入華潤置地、平安不動產
    12月3日,中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披露,11月29日,該公司發行的新增股份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辦理完畢股份登記手續,本次募集配套資金髮行的股票數量約為3.73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人民幣19.94億元。
  • 華潤置地凌曉潔、王輝宏被聘任為中華企業正副總經理
    2018年07月04日15:47 來源:經濟觀察網 7月2日上午,中華企業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朱嘉駿當選中華企業董事長 華潤置地兩高管入主
    朱嘉駿當選中華企業董事長 華潤置地兩高管入主 觀點地產網   2018-07-03 11:29 [摘要]
  • 華潤置地擬73.15億認購中華企業股份 或參與其資產重組
    華潤置地擬73.15億認購中華企業股份 或參與其資產重組 房天下   2016-11-24 09:37 [摘要]
  • 中華企業收購案終章 百億資產重組裡的曲折新生
    中華企業百億重組在該項交易中,中星集團100%股權總交易對價為174.72億元。當中,85%的交易對價(即148.51億元)將由中華企業以向地產集團發行28.4億股股份的方式支付,餘下的15%(即26.21億元)則以現金方式支付。中華企業將向華潤置地控股、平安不動產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6.76億元。
  • 萬象更新 預見繁華:華潤置地貴陽市南明區萬象商業綜合體項目正式...
    12月10日下午,華潤置地貴陽市南明區萬象商業綜合體項目舉行了盛大開工儀式。現場主流媒體、各界精英齊聚,華潤集團董事長兼華潤置地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祥明出席活動,一同見證城市商業迭新的裡程碑時刻。(開工儀式現場圖)
  • 62歲中華企業的重組邏輯
    首先向母公司上海地產集團購買中星集團(以下簡稱「中星」)估價185億元的資產,再以發股票募資形式引入新的第二大股東—央企華潤置地(01109.HK,以下簡稱「華潤」).   變化是新生的開始,而企業經營的任何一次變革從來不會如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粗暴。重組方案公布之前,中華企業已經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改變,其中「四個中心六大事業部」的架構設置相繼完成。
  • 華潤置地接手北京銀座和諧廣場 傳將引入永輝超市
    原標題:華潤置地接手北京銀座和諧廣場 傳將引入永輝超市   據北京商報報導,北京銀座和諧廣場(開業時間:2016-09-10、商業建築面積
  • 博銳尚格深圳區域華潤置地培訓交流會圓滿結束
    近日,由華潤置地華南商業大區、博銳尚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守正出新,正道致遠;與您攜手,潤澤中華」全國區域級能源平臺及暖通BA培訓交流活動,在深圳市南山金融大廈四樓華潤城智慧運營中心圓滿結束。來自華潤商業項目管理人員50餘人現場參加了培訓交流。
  • 濟南cbd華潤置地廣場開發商怎麼樣?靠不靠譜?
    歷經十餘年在中國商業地產領域的探索和沉澱,華潤置地廣場作為華潤置地不斷迭代的綜合體運營模式的優秀成果,聚焦了稀缺的中心區位、巨大的體量、多元的業態及完備的產品線,在造就一個城市封面作品的同時,也正憑藉著出眾的品質和服務標準,以領航者的姿態實現
  • 蔣智生退任華潤置地華北區總經理 凌曉潔接任
    9月4日,樂居財經獲悉,華潤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成員發生變更,蔣智生退任總經理、董事,劉中退任董事,凌曉潔接任總經理、董事,牟維政接任董事。   據樂居財經了解,蔣智生任職華潤華北區總經理,北大畢業,營銷出身,低調務實,中經聯盟總裁俱樂部成員。凌曉潔任職華潤置地華北大區總經理,曾任中華企業總經理。
  • 探源華潤置地濟南布局 CBD置地廣場再造價值典範
    濟南華潤置地廣場超高層塔樓「泉」效果截至目前,濟南CBD已入駐企業近450家,已有14家世界500強名企總部或分公司在此設立,65家金融機構先後進駐,在建項目69個。2019年,濟南房地產市場整體價格重心下移,且眾多全國性大型地產企業在濟南競爭激烈。近期有媒體統計顯示,目前在濟南CBD及其周邊輻射區域,共計有30多個各類業態的地產項目形成「鏖戰」之勢,華潤置地將以怎樣的姿態應對市場?
  • 東北設計院地塊定名華潤置地瑞府!2020對標瀋陽地王
    周一至周五16:00-17:00視頻直播關注抖音:瀋陽樓市-蜀椒網絡2月29日,華潤置地東北設計院地塊正式亮相,項目定名華潤置地瑞府。據悉,該項目是華潤置地的第三個瑞府項目,定位高端,也是華潤置地繼華潤置地悅府之後在和平老城區的全新力作。目前華潤置地在瀋陽擁有多個項目且廣受購房者青睞,相信項目的到來能給很多想在區域置業的人們帶來新選擇。從地理位置上看,華潤置地瑞府位於和平老城區,東至規劃綠地、12米規劃路,南至南五馬路,西至用地界限,北至文藝路、用地界限。
  • 2020華潤置地再啟程,投資助力千億片區
    2020年,是華潤置地戰略布局之年。華潤置地,不僅是城市使命的踐行者,更是城市發展的親歷者,早在16年前,華潤置地因華潤中心與羅湖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最新的《羅湖區貫徹落實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更是指出: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打造國際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和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典範區。
  • 華潤置地貸款超50億港元
    辭舊迎新,2013年到來後,中國房地產企業的海外融資潮推向高峰,近兩月內已有過多次融資的華潤置地也頗為顯眼。  繼2012年12月21日與一家銀行訂立10億港元的貸款融資協議後,華潤置地於2013年1月31日再與一家銀行訂立40億港元的貸款融資協議,貸款期限為3年。
  • 10 DESIGN|深圳羅湖華潤置地筍崗中心綜合體
    10 DESIGN | 深圳羅湖華潤置地筍崗中心綜合體華潤置地全新城市綜合發展項目 —— 華潤置地筍崗中心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 2022 年第三季度完工。項目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有 「中華第一倉」 之稱的筍崗片區,將會是匯聚人流的食尚焦點,提供 「同一屋簷下」 的嶄新沉浸式美食體驗。10 DESIGN 首席營運總裁歐陽翠珊 (Miriam Auyeung) 說,「該項目所在地將會由原來的老倉庫區,改造成集金融科技消費於一體,深圳最值得期待的 CBD。
  • 十年千重錦 華潤立潮頭
    華潤——中華大地,雨露滋潤,紅色基因,央企氣度,以其宏大手筆,匠人之心,11大品質項目遍布全城,十年蝶變,為共和國長子華麗續航。 華潤集團於1938年成立,國有重點骨幹企業。
  • 潤展新篇,定鼎三江|華潤置地寧波公司榮摘老江東金鐘地塊
    來源: 鳳凰網房產寧波站2021年1月6日,華潤置地寧波公司成功摘得寧波市老江東金鐘地塊,這是華潤置地與寧波軌道交通合作戰略的再一次深化,擇址三江口要地,強強聯袂打造大型綜合體項目道系第6子!有此珠玉在前,華潤置地的「造灣」能力在業內一直有目共睹。而寧波三江口同樣作為城市港口要地,正跟隨國家政策的腳步,在現代化進程上蓬勃且飛速地發展。相信華潤置地將憑藉成熟的造灣經驗,帶來時代灣區的旗艦商業綜合體,為三江口注入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