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際網路來說,時間真的很快,用白駒過隙來形容毫不為過,一眨眼,就到了21世紀。
20年,對於人類的歷史來說,不值一提,然而,20年卻讓網際網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在這20年,網際網路產業不知道產生了多少傳奇和經典。
在20年前的2000年的某一天,納斯達克崩盤,網際網路泡沫泡沫來了,全球的網際網路都產業都經歷了這一擠泡沫的鎮痛,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破產、倒閉、股價暴跌。而鎮痛過後,網際網路行業如同打了雞血,開始後能量大爆發,谷歌的安卓,蘋果的iPhone等顛覆性產品紛紛問世,移動網際網路也隨之而來,行動支付、共享經濟、AI、區塊鏈、自動駕駛等商業模式和新技術如雨後春筍相繼誕生。
在2018年的全球市值100強企業榜單上,網際網路和科技行業連續兩年成為市值最大行業,高達4.8萬億美元。胡潤研究院19年10月份發布的2019獨角獸榜中,有494家企業上榜,也就是說,有494家企業的市值超過了10億美元,盛況空前。
而這樣的盛開,難免讓人聯想到20年前。
2000年,納斯達克崩盤
2000年2月4日,中國人還沉浸在春節的節日氣氛中,搜狐的張朝陽卻在自己的辦公室內,一遍又一遍的看著納斯達克的上市文件,在下午五點的時候,做出最終決定——上市。他在電腦上按下上市申請。
而此時,在美國,網際網路泡沫已經達到極點,只要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得天花亂墜,就能拿到大筆的融資,然後,讓自己公司的估值達到不可思議的數字。例如,當時有一家叫Pets的公司,其商業模式是在網上賣貓砂,輕鬆的籌到1億美元資金。著名投資機構紅點創投的合伙人傑夫.楊這樣曾這樣形容:創業點子越大膽,越能招來美元。
到了三月份的時候,納斯達克股指達到了5132點的最高點,然而,「泡沫」終會破碎。隨著各家網際網路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及財務造假,高管套現等情況被披露,股市的負面情緒開始蔓延。
4月剛剛開始,微軟壟斷案宣判,認定新經濟模式的「市場規模」概念有違法可能,直接導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思科股價跌去了90%,微軟創單日最大跌幅。在後來的兩年,納斯達克股指從5100下跌到1100,市盈率從1999年的78倍大幅下滑到2012年的23倍。
然而,張朝陽的焦慮並非納斯達克泡沫即將破滅,而是來自新浪和網易的競爭。在國內三大門戶網站排名中,起步最早的搜狐其排名卻在網易和新浪之後,三大門戶的競爭異常激烈。
4月14日,新浪上市,納斯達克指數越來越低,讓張朝陽再次緊張起來。事後看,這就是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的開始。原來只需要一個想法就能獲得百萬融資的時代一去不返,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關門。
經過一番努力,7月12日,搜狐終於成功上市,幸好上市第一天沒有跌破發行價。但是在6月30上市的網易就比較倒黴了,上市第一天就跌破15.5美元/股的發行價,跌了近20%。而最先上市的新浪,當天僅上漲20%多一點。
網際網路泡沫終會波及到中國網際網路公司。2001年,紐約股市哀鴻遍野,中國三大門戶的股票如同廢紙,無人問津,搜狐和網易股價最低時只有0.52美元,新浪1.02美元每股。
會看那段時間,三大門戶如果不在2000年流血上市的話,最大的可能是2002年都熬不過去,如果不是及時從股市融資給自己攢點過冬糧食,很大可能會被餓死。
當然,三大門戶上市對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影響深遠,王志東、張朝陽、丁磊成為了當時的行業先驅,讓後來的人了解到一種模式:創辦網際網路企業——吸引風險投資——赴美上市——成為商業大佬——走上人生巔峰。其產生的影響讓更多的資金和人才進入網際網路行業。 當時,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創立不久,最長的不到兩年,但這些曾經的小不點,最終演變為重塑中國經濟的IT浪潮。
2020:新一輪網絡泡沫來臨?
其實,經常有人問,為什麼歐洲、印度和日本沒有出現網際網路巨頭?
其實答案很簡單,充沛的資金、大量精英人才、統一而體量巨大的市場,以及強烈的創業文化氛圍,這些地區都沒有。
歐洲雖然有近8億人口,但創業文化不夠,風投不發達,而日本人口只有1.3億不到,還飽受老齡化困擾,沒有市場體量支撐,印度的創業文化、人才(大量精英流失到美國矽谷)和資金上均不佔優。
在中國經過20多年的摸爬滾打,網際網路產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卻也從2018年開啟調整模式:
2018年初的風口無疑是區塊鏈,然而不到1年,泡沫破裂。就算是人工智慧行業也開始回歸理性,曾經備受資本寵愛的初創企業紛紛倒閉。
我們所熟知的共享汽車平臺也相繼離場,其中運營車輛基本是清一色Smart、寶馬、奧迪以及Mini Cooper的中高端共享租賃平臺途歌,在2019年初就停止運營,其創始人王利峰甚至被用戶和合作商圍堵,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這家公司。
2019年,美團小象生鮮、順豐優選、阿里巴巴的盒馬生鮮和永輝的超級物種等幾個巨頭的項目也陸續縮減經營規模,相關的創業公司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倒下,曾經的明星創業公司呆蘿蔔6月融資6億人民幣,9月入選《2019二季度胡潤中國潛力獨角獸》,11月就瀕臨倒閉,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這樣的情景,和2000年那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時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