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寧波餘先生著實煩惱。餘先生是某醫療器械出口企業負責人。今年上半年,防疫物資出口需求旺盛,餘先生接外貿訂單一度接到「手軟」。風雲突變。進入下半年以來,不斷「漲漲漲」的海運費,致使公司的物流成本高企不下,由於籤了長期合同,餘先生每出運一單就要虧損一單。
高運價也給國際貨櫃航運物流業帶來了嚴重衝擊,貨櫃設備短缺日益嚴峻、船期延誤、一艙難求、運價持續上漲,這些都讓供應鏈上的參與者苦不堪言。
運價屢創新高
談及目前的高運價,寧波多家貨運代理公司負責人異口同聲,「百年一遇」,「可能有史以來最高」。
寧波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海上絲路寧波出口貨櫃運價指數(NCFI)顯示,美東航線運價曾在2008年創下USD3000/FEU歷史最高記錄,但今年這個記錄卻一再被打破,目前已漲至USD5300/FEU。10月之前,歐洲航線運價走勢仍較為平穩,但從11月15日起,運價卻突然大幅上漲,目前歐基港運價已超USD6000/FEU。
目前,僅有東南亞航線由於貨櫃回程較多,運價走勢趨於平穩,以及印巴航線由於加大運力投入而運價漲幅收窄。
其餘航線仍處於嚴重的供求失衡,寧波航運交易所NCFI指數顯示:「寧波至歐洲及地中海航線運費同比大幅上漲,新馬航線更是自10月初到12月初有接近300%漲幅。」
截至12月18日當周,海上絲路寧波出口貨櫃運價指數(NCFI)綜合指數報收於2144.2點,同比上漲143.0%,持續10周環比上漲,第六次刷新2012年3月以來的歷史高位,幾乎所有航線的運價已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值。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貨主願意支付更高額的費用來保留艙位或加價接受船公司的「鑽石服務」,卻依然無法保證自己的貨物能夠出運。
多重因素致運價持續上漲
疫情發生以來,國外由於工人緊缺、港口擁堵、國家政策影響,以及國內貨櫃生產產能有限等原因,導致「一箱難求」,最終造成當前運價高位運行。
更糟糕的是,「空箱會繼續短缺,市場自11月主要缺高櫃,到目前範圍擴大至平櫃,預計春節連小櫃也會發生短缺。」順圓弘通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薇說。
在FOB條款下,海運費等主要物流費用由國外端承擔,國內發貨人更關注物流的穩定性。因此,有人認為目前運價飆升最受傷的是國外買家。
事實並非如此。由於CIF即期市場運價遠高於FOB合約運價,船公司更傾向於將有限的空箱和艙位供給CIF市場,這樣就導致大量FOB貨轉化為CIF貨。
寧波方舟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燕說:「保守估計FOB貨的市場佔比已從90%下降至50%,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昂的海運費會有部分轉嫁給國內的外貿企業承擔。」
多措並舉保障物流供應鏈穩定
寧波多家貨代公司預計,目前這種現狀要等到歐美地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活動恢復正常才有可能得到緩解。
但運力供給受可用貨櫃設備制約,仍將處於短缺的情況。「由於海外疫情影響,海外貨櫃設備無法及時調回,缺箱預計會更為嚴重。」德威國際貨運代理(上海)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總經理褚忠認為。
航運物流企業採取何種手段應對物流供應鏈衝擊,做到逆勢突圍?
從根源上看,造成今年航運市場的「混亂」源於海外端供應鏈的不穩定。以達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寧波貨代企業建議,在穩出口的基礎上,要繼續推進擴大寧波口岸進口貨櫃市場的業務量規模,促進貨櫃設備的回流,防患於未然。「嘗試調節使用貨主自備箱,利用重箱進口空箱出口的部分貨櫃設備,儘管這部分空箱有限,但也可以幫助一小部貨主解決出貨問題。」航運觀察人士表示,相關機構如寧波航運交易所今後應密切監測航線運力、需求、運價等信息,探索、挖掘、分析更多有用的數據信息,研發相關產品、服務,為海運市場客戶規避風險、預測行情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