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不是好的創業者,說的就是潘波。
春藤數學創始人潘波
潘波曾就職於一家知名網際網路企業,但沒幹多久就選擇辭職創業,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建技術團隊,開啟在技術領域的各種探索。2019年,團隊研究開發了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的AI學習系統。自今年5月正式上線以來,短短2個多月便吸引了超過1萬名用戶。
在線教育創業怎麼切入?專注數學細分領域
雖不是專業技術出身,潘波卻是一個十足的技術迷,熱衷於「跑全球」參與各類技術論壇。這期間,他結識了一群懂技術的小夥伴,大家想法理念一致,回國後決定一起「搞事情」。
潘波介紹,2015年,團隊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共同研發了針對全球知名高校的開源軟體平臺;2017年開始進行區塊鏈相關應用開發;此後,對於物聯網、衛星技術、5G等均有涉獵。「你可以把我們理解成一個『技術兵工廠』,什麼技術火,我們就去掌握它。2019年,他們把目光轉向在線教育,耗時7個多月研發了人工智慧數學提升系統。
為什麼想做這個?潘波表示,一方面,目前國內在線教育市場主要聚焦在中低年齡段學生,核心競爭力在於課程設計;另一方面,數學是一個還未被深度開發的細分領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
「春藤數學」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
AI和數學如何結合?大數據分析匹配個性化內容
作為一個純技術團隊,沒有教育行業經驗,如何解決行業痛點?為此,潘波諮詢了不少教育專家,包括一線特級教師,最後得出結論:「因材施教是最難的事」。
「比如一個班70個人,一個老師教4個班,每個學生水平不一樣,但大家學同樣的內容、做同樣的試題,老師沒有條件去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潘波介紹,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學生線上完成學習測評後,系統能夠智能生成學情分析報告,並為每位學生匹配個性化學習內容。此外,通過對歷年高考知識點大數據分析,進行智能推題,預測高考知識考點。
剛開始推廣產品時,潘波吃了「閉門羹」,「我們去跟教育局談合作,對方覺得我們是騙子。」但在他看來,真正能夠改變行業的技術,剛開始都是不被理解或不被看好的。隨著主動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多,逐漸有一些學校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AI能替代老師嗎?做「愛因斯坦式」教學助手
「我們預測推題中高頻率出現的知識點,對比今年全國高考數學考點,命中率超過90%。」採訪中,潘波毫不掩飾對產品的自信。他透露,團隊未來還將聚焦化學、物理等學科AI系統開發,目標是要打造國內首家「AI考試專家」。
但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專注提升高考分數是否顯得太過功利?對此,潘波認為,對絕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高考是能改變孩子命運的最佳轉折點。「在後臺上看到,有學生凌晨3點還在刷題,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方面真正幫助到他們。」但一套機器系統就能幫學生提高成績,是否意味著未來AI能夠取代老師?潘波對此也有自己的理解,「教育的本質還是在老師,我們希望能打造一個『愛因斯坦』級的教學助手,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朱珠
文章來源: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