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任天堂是個偉大的公司。他在東方建立了遊戲界的迪斯尼王國,馬裡奧的形象深深地紮根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任天堂的硬體設計也同樣值得我們稱讚。筆者最欣賞的是他們對手柄的不斷創新,與索尼微軟不同,他們是真正在思考用手柄的進化能顛覆遊戲玩法,而不是加強和完善,例如FC的十字鍵,N64的搖杆,Wii的雙截棍。
WiiU手柄設計非常成功
然而wiiu的失敗讓我們不得不對任天堂感到惋惜。是創意不再主導市場,還是Wiiu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品。筆者由衷想說句:「任天堂你別犯懶了」
我們先來看看wiiu在硬體設計上的失誤。這幾年噴Wiiu的帖子不少,有些內容的確是事實。例如作為次時代遊戲機,Wiiu的命名實在太容易誤導消費者。在海外很多玩家誤認為Wiiu不過是Wii的加強版,這倆就是一種遊戲機。這樣的失誤簡直是可笑。其實按照官方的說法,之所以要加個u字,目的是要突出人與人,人與遊戲,遊戲與網絡之間的互動。也就是說社交元素終於被任天堂提上日程了。
為此,任天堂在初期宣傳上,也為大家畫了一張很美好的大餅,雙屏設計,社交功能。然而大家都知道這些並沒有什麼卵用。歐洲有位知名博客主還特意拍過一期視頻,表面上是喜愛,實際上是惡意的諷刺。其中有兩點簡直是說出了廣大玩家的心聲,可謂一針見血。
Pad的設計的確雞肋
第一,當老子終於發家致富買得起60寸高畫質電視的時候,這一刻沒有人比我更想要好好享受著電視配主機帶來的高潮體驗了,結果你TM告訴我,WIIU自帶一個480P解析度的屏幕?
不過有塊屏幕也不錯,畢竟可以增加新的操作方式,結果你TM又告訴我,一臺機子只能用一個PAD手柄?
第二,wiiu的pad手柄自帶了攝像頭,這樣就可以全程看到自己玩遊戲的樣子了。結果我發現,全程都是在看自己的鬼臉,我竟然長的這麼醜,媽的我怎麼可能長這麼醜。魔鏡你說對吧?
其實,在硬體設計上的失敗,並不是這臺機子最致命的地方。準確地說,並不會導致像今天這樣,買來機子再苦等遊戲的境地。更何況硬體設計的一些雞肋,對於粉絲來說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只要玩得爽,畫面差點又何妨?機子沒有性價比又何妨?遊戲性懂嗎?創意懂嗎?
超級馬裡奧3D大陸
這也是我重點想要強調的地方,任天堂真的把精力用在軟體上面了嗎?曾經讓任飯驕傲的創新精神,真的好好的體現在Wiiu上面了嗎?
與Wii相比,首發的超級馬裡奧不過是一款移植作品,後面的《馬裡奧3D大陸》與前輩的《馬裡奧銀河》體驗非常重合,準確的說素質不敵《馬裡奧銀河》,利用雙屏幕和HD的畫面並沒有產生顛覆性的設計。下面我要說的這個詞,或許對於任天堂來說非常不合適。但「換皮」已經讓任天堂一次次嘗到了強行裝逼的甜頭。
從《毛線卡比》到《毛線耀西》,從《觸摸卡比》到《星之卡比 彩虹》,任天堂一次次將舊的理念用新的主角重新包裝成一款全新的遊戲,然後讓玩家覺得自己高貴大氣上檔次。這種強行裝逼,不僅沒有為任天堂擰轉局面,甚至加快了死亡的步伐。
《星之卡比:彩虹詛咒》銷量慘澹
例如《星之卡比:彩虹詛咒》這款作品,全程採用觸摸的玩法,看似非常與眾不同創意十足,卻並沒有從掌機的玩法中徹底跳出來。於是這款遊戲在家用機上水土不服,註定成為小圈子的神作,大眾眼裡的花瓶,最終銷量排在系列的22位。這樣的例子同樣適用於《毛線耀西》。《毛線卡比》就已經在商業上失敗,毛線的設計雖然新奇但過於輕度,銷量遠遠低於任天堂的預期。過了幾年,後輩機子有難,沒想到毛線設計竟然又換了個主角,換了名字,又出在了Wiiu上了。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超級馬裡奧3D世界專區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