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風電收入、採購、成本數據存大額差異 面臨產能過剩業績大降風險

2020-12-27 參考經濟網

海力風電雖然在近兩年趕上風電搶裝潮「風口」使得業績有明顯提升,但若仔細讀其招股書內容,可發現其披露的財報數據存在很多難以解釋的疑點。隨著風電搶裝潮「風口」即將過去,公司很可能會面臨產能過剩,業績大降風險。

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力風電」)近日發布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在創業板註冊上市。報告期(2017年至2020年1~6月),公司雖然趕上風電搶裝潮「風口」,但若仔細讀其披露的招股書內容,還是能夠發現這其中是存在大量疑點的。

除了收入、採購、成本各方面數據存在的大額差異外,風電搶裝潮對於海力風電而言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風電行業2022年後就將取消補貼政策,這對於募投項目剛剛建成的海力風電來說,很可能會面臨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的尷尬。

營業收入數據有偏差

招股書披露,海力風電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風電塔筒和樁基的生產和銷售(如表1所示),其2019年營業收入為14.48億元,考慮到這一年中增值稅率變化的影響,其2019年的含稅營業收入達到了16.47億元左右。同期,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有15.91億元,剔除該年年末預收款項比上一年年末增加的3.87億元影響,與該年度營業收入相關的現金流入了12.05億元。

將2019年含稅營業收入16.47億元跟相關現金流入12.05億元做比較,可發現海力風電在該年度含稅營業收入中還有4.43億元沒有收到現金。若用財會理論來解釋,即這部分收入仍記在了年末的帳上,並反映在應收款項的增長之中。也就是說,公司在這一年新增了高達4.43億元債權。

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中,海力風電2019年年末沒有應收票據,但有0.48億元的應收款項融資和4.50億元應收帳款。此外,其2019年年末的應收帳款壞帳準備有0.39億元。綜合起來,該年度應收款項的原值合計5.37億元,跟2018年年末的4.71億元應收款項原值相比,只增加了0.65億元。很顯然,這一數據和理論上應增加的4.43億元債權相差了3.7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力風電2020年1~6月的13.79億元營業收入直追2019年全年收入,然而這半年的營業收入同樣存在問題。按13%增值稅率計算,2020年上半年的含稅營收達到了15.59億元。根據財務會計相關理論,在財務報表中必然有相同規模的現金流量流入或應收款項的增加,但《紅周刊》記者從海力風電的合併財務報表中並未找到能夠相互匹配的數據。

其中,17億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在衝抵合同負債(預收款項)增長額3.69億元所對應的現金流量之後,與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相關的現金流入了13.32億元,同時,這一年的應收帳款及其壞帳準備、應收款項融資合計金額也只相較期初金額增加了0.01億元。綜合起來也只與13.33億元的含稅營業收入相匹配,與現實中的15.59億元含稅營收相差了2.26億元。

相同的方法分析2018年海力風電的營業收入相關數據,其也有2.59億元的偏差。雖然招股書中提及公司有票據背書情況,即「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動負債分別為4637.79萬元、1434.69萬元、4520.92萬元及5686.37萬元,主要為公司在報告期各期末已背書轉讓但未到期的承兌匯票。」但這一數據很顯然是無法解釋上述分析中發現的巨額數據差異的。

採購數據很可能不真實

海力風電的產品風電塔筒和樁基都是風力發電機的大型零部件,需要大量的鋼材料,其原材料採購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鋼板,其次是法蘭,直接材料佔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約80%。此外,海力風電還採購了外包勞務和外協加工。

根據招股書,2019年海力風電的原材料採購額有11.98億元(如表2所示),外協加工費和勞務外包採購金額分別有0.65億元和0.36億元。雖然海力風電沒有明確披露,但一般情況下,原材料採購、加工服務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跟勞務外包的稅率是不同的。根據各月份16%或13%稅率,按月均採購額來計算原材料採購、外協加工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按6%計算勞務外包的稅額,則2019年度含稅採購總額達到了14.66億元。

在2019年的採購規模之下,海力風電該年度「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0.84億元,剔除0.86億元預付款項增加的影響,於該年度採購相關現金流出了9.98億元。這一規模相比14.66億元含稅採購總額還差了4.68億元,理論上,這部分未付現金的採購需要形成新增債務記入資產負債表中。

合併資產負債表顯示,2019年年末海力風電有應付票據2.16億元、應付帳款2.82億元,兩項合計雖然有4.98億元,但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合計金額3.28億元只多出1.70億元。很顯然,這一數據與理論上應增加的4.68億元債務相差很大,即有2.98億元含稅採購額得不到財務報表中相關數據的支持。

海力風電2020年1~6月的採購規模在整體上已經超過了2019年全年,其原材料採購額有13.35億元,勞務外包採購額有0.25億元,外協加工費有1.72億元,在考慮同期增值稅進項稅額之後,今年上半年的含稅採購總額達到17.29億元。

同期,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有15.01億元,再衝抵預付款項增長額1.93億元對應的現金流出,可知上半年用於採購的付現額只有13.08億元,與17.29億元含稅採購總額相比,仍有4.21億元含稅採購未能付現,進而形成新增債務。

然而奇怪的是,雖然2020年6月末海力風電的應付票據和應付帳款合計金額達6.98億元,但比期初的4.98億元也只多出2億元,與理論上應該增加的4.21億元負債相差了2.22億元。

雖然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公司有票據背書支付情況,但在營業收入分析結果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分別出現了2.59億元、3.78億元和2.26億元的含稅營業收入沒有相關數據的支持,而同期採購活動中卻出現出1.70億元、2.97億元和2.22億元的含稅採購額得不到財務報表相關數據的支持。如果說這是背書造成的影響,那麼這兩方面的差額應該大致相同才對,可結果卻是有明顯差異,這意味著,背書一說是難以完全解釋其合理性的。

此外,根據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增減情況及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分析的結果可知長期資產購建對應付款項的增長情況並無太大影響。因此可判斷,公司報告期內的採購數據有可能也是不真實的。

成本有較大疑問

結合海力風電的採購情況,《紅周刊》記者進一步分析其原材料成本情況,發現其2018年成本數據竟然也出現數千萬元異常。

2018年,海力風電的原材料採購額有7.10億元(如表3所示),而該年度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有5.80億元。也就是說,除了已經結轉到主營成本的部分,當年採購的原材料中還有1.30億元仍在存貨裡面,一般情況下體現為存貨原材料及各存貨明細項目的原料成本合計增長了1.30億元。

可事實上,在2018年年末存貨當中,原材料有0.64億元,比上一年年末的金額0.21億元增加了0.43億元。這也就是說,剩餘的1.30億元採購的原材料已經有0.87億元被領用於生產,並且計入到在產品、庫存商品、發出商品等存貨各明細項目的原材料成本中。再考慮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人工、製造費用的分攤等因素,那麼,存貨各明細項目的合計增長額肯定會高於0.87億元。

然而,招股書的存貨構成情況顯示,2018年年末除原材料之外,就是委託加工物資、在產品、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四個存貨明細項目,合計金額1.92億元,跟上一年年末的相同項目合計金額1.43億元相比較,只增加了0.49億元而已,跟0.87億元還差很遠。若再剔除其中的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等項目的影響,差距更大。如此情況意味著,海力風電的2018年營業成本、存貨成本很可能存在巨大的差錯,其招股書所披露的數據可能不真實。

跟2018年成本情況分析結果不同的是,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海力風電的原材料採購及相關成本之間就沒有明顯的異常之處。

2019年原材料採購11.98億元比主營成本的直接材料9.10億元多2.88億元,也就意味著這些採購回來並且沒有結轉到營業成本的原材料也計入到期末的存貨當中。

而2019年年末的存貨各明細項目當中,原材料比上一年增加了0.63億元,除此之外,其餘存貨各明細項目合計增加了2.46億元,綜合起來,存貨整體上比2018年年末增長了3.09億元。可見,這個情況跟採購未結轉到營業成本的部分2.88億元在金額上是差不多的,若考慮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因為直接材料佔主營成本83.45%),就不會出現明顯的金額差異等異常情況。同樣的情況也反映在2020年1~6月,偏差也不明顯。

可疑問在於,同樣的分析方法,為何2018年會出現大額差異,而其後的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又沒有明顯的異常呢?如果不是2018年採購與營業成本、存貨成本之中有異常,那麼可能是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數據存在問題了。

募投項目合理性值得商榷

招股書顯示,海力風電本次IPO擬發行不超過5434.80萬股,募集資金約13.50億元。這個募資規模若能夠順利實施,相比於2020年6月末的總資產29.87億元直接擴大近50%。

根據「募集資金運用概況」,海力風電將要擴大的這部分資產規模主要分布於資金的周轉和生產項目的建設。其中,擬使用3.2億元償還銀行貸款,4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招股書解釋的理由是,這樣做可以降低財務費用,改善公司財務結構,減少公司財務風險,提高持續經營能力。言外之意,淨資產只有8.34億元的海力風電在得到這筆7.2億元現金注入後,財務壓力將會大幅減小。

招股書披露,海力風電報告期內的資產負債率(合併)居高不下,分別為72.06%、75.83%、72.13%及72.07%,遠高於50%左右的行業平均負債率。從公司資金來源看,主要是銀行借款和股東資本金投入,融資渠道相對單一。而就在這種背景下,可以看到近兩年公司應付款項明顯增長,由2018年年末應付款項的3.28億元提升至2020年6月末的6.98億元,而庫存規模也從2018年末的2.55億元增到2020年6月末的11.52億元,這兩項數據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佔用了大量資金,使得資金使用效率下降。與此同時,報告期內的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也沒有明顯的增加,這意味著銀行貸款的機會可能已經被其利用乾淨。在此背景下,如果7.2億元募投資金能夠到位,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司資金緊張壓力。

然而問題在於,隨著2022年之後的風電搶裝潮過去,如果下遊客戶風電投資進度放緩、公司技術工藝未及時更新、新獲取訂單減少,則其現金周轉將會明顯放緩,而業績也難免會有大幅下滑的風險。在資金沉澱的越來越多下,屆時公司的資金鍊又將會隨之緊繃。

除了資金問題,募投項目「海上風電場大兆瓦配套設備製造基地項目」的合理性問題也是值得探討的。根據招股書,該項目將投入6.3億元,完全達產後將為公司新增400套風電塔筒、150套樁基的生產能力,而報告期內海力風電的產能最高值為380臺,對比可知,不久的將來,募投項目將帶來翻倍擴大的產能。

然而依然面臨同樣的問題,即風電行業在2021年前迎來搶裝潮,而2022年及以後全部機組完成併網的,執行併網年份的指導價,這意味著下遊企業的風電項目取消補貼進入倒計時,若海力風電募投項目在搶裝潮後才建成投產,大量產能釋放很可能恰逢下遊客戶需求的大量減少情況,而這種可能性一旦成真,則公司不僅要面臨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的尷尬,且還可能會面臨產能嚴重過剩的風險。

此外,公司還會面臨超過5億元新增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新增折舊費用問題,而這些折舊增加顯然會相應侵蝕公司的經營利潤,進而帶來業績下滑的危險。綜合來看,其募投項目是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的。

相關焦點

  • 海力風電收入、採購、成本數據異常巨額募投項目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來源:紅刊財經紅周刊 記者 | 胡振明海力風電雖然在近兩年趕上風電搶裝潮「風口」使得業績有明顯提升,但若仔細讀其招股書內容,可發現其披露的財報數據存在很多難以解釋的疑點。隨著風電搶裝潮「風口」即將過去,公司很可能會面臨產能過剩,業績大降風險。
  • 金丹科技財務數據與「官宣」存出入,產能過剩逆勢擴張或「走鋼絲」
    據證監會公開信息,2018年12月20日,立信因存在出具存在虛假記載的審計報告、收入審計程序不到位、風險評估遺漏相關信息等問題,被證監會沒收業務收入95萬元,並處以95萬元罰款。而《金證研》滬深資本組曾在《嘉必優再擴張或隱瞞真實「產能」 「供銷一體」採購數據存疑》中提及,黃環環保存在「黑歷史」,曾因信用等級低被通報批評。與其合作的中介機構「劣跡斑斑」,金丹科技是否能「獨善其身」?不得而知。
  • 產能過剩仍計劃大規模擴產,卡倍億財務數據疑點很多
    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但營收增長則已現頹勢,2018年營業額同比增速僅為7.67%,相比上年度的41.02%大幅放緩。至於汽車整車製造行業整體景氣度更加低迷的2019年,卡倍億上半年實現的營業額僅為3.86億元,尚不足2018年全年的四成,這更加令投資者對卡倍億上市後的業績表現擔憂。
  • 光伏玻璃新政或「鬆綁」 產能過剩隱憂仍存?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接近工信部的人士處獲悉,上述不要求光伏玻璃新增產能制定產能置換方案新政的推行,目前已經屬於計劃之內的大概率事件。對此,有觀點認為,新政(修訂稿)為光伏玻璃企業明年擴產掃清障礙,同時行業將依靠市場自我調節。但也有觀點認為,如果完全放開的話,對光伏玻璃行業是一個災難。無序的擴張會導致產能過剩,建議有序放開。新政「鬆綁」?
  • 光伏玻璃新政或「鬆綁」產能過剩隱憂仍存?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接近工信部的人士處獲悉,上述新政不要求光伏玻璃新增產能制定產能置換方案,目前已經屬於計劃之內的大概率事件。對此,有觀點認為,新政(修訂稿)為光伏玻璃企業明年擴產掃清障礙,同時行業將依靠市場自我調節。但也有觀點認為,如果完全放開的話,對光伏玻璃行業是一個災難。無序的擴張會導致產能過剩,建議有序放開。
  • 斯瑞爾頻遭違規處罰,超3成利潤「摻水」,主營業務產能過剩
    時代商學院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報告期內,斯瑞爾內部治理存疏漏,該公司多次與關聯方丁德才、丁生鳳、王權永、鄧麗娟等拆藉資金,並未籤訂借款協議和約定利息;2017年以來,斯瑞爾因貨車超限、擅自擴建、超標排放等事由數十次受到行政處罰。此外,斯瑞爾的危險廢物處置產能利用率不足70%,若募投項目順利投產,其產能過剩的問題或更為嚴重,產能消化能力存疑。
  • 製冷劑行業:面臨產能過剩、新冠病毒疫情雙重挑戰
    而R32產能嚴重過剩導致價格下探成本線,R410A因競爭力不及R32致使需求減弱。2020年,氟化工製冷劑行業發展態勢並沒有就此轉換風向,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迅猛來襲,氟化工製冷劑行業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一切要看家用空調等產業鏈下遊生產企業復產之後的市場走勢,才能揭曉答案。
  • 手機中高階需求疲弱,攝像頭行業利空不斷,孔面臨產能過剩風險
    衝擊雙鏡頭滲透率由於250美元以下機種基於成本限制恐難採用雙鏡頭(除非是幾乎無性能價值貢獻的超低規格產品),因此,產品組合不佳,將衝擊雙鏡頭滲透率。尤其以500美元以上的機種而言,Apple(市佔率達65~70%)2018年下半年出貨將以配備單鏡頭的6.1吋iPhone為主。
  • 海力風電IPO申請獲受理 擬募資不超過13.5億元
    【電纜網訊】據悉,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力風電)的創業板IPO已於2020年11月27日獲深交所受理。 海力風電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5434.8萬股,擬募資不超過13.5億元,公司本次募集資金運用圍繞主營業務進行,全部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相關項目及主營業務發展所需的營運資金,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後,將投資用於:海上風電場大兆瓦配套設備製造基地項目
  • 海力風電創業板IPO獲受理: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7549萬元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11月30日,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力風電」)創業板發行上市文件獲受理。資料顯示,海力風電主營業務為風電設備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3.79億元,實現利潤2.45億元,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大於去年整年利潤。在毛利率上,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毛利率低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均值。
  • 過剩與成本支撐交織,PTA築底將延續
    ★化解PTA供需矛盾需要低利潤倒逼供應端壓縮2020年PTA進入擴能高峰期,社會庫存持續攀升且面臨去化困難的局面。全年來看聚酯的產能增長並不低,PTA庫存無法去化的關鍵是供應端的快速擴張,並非需求增長乏力。因此,化解PTA過剩的核心在於壓縮供應。
  • 風電龍頭解決國家核廢料大難題
    隨著陸上平價和海上風電的發展,大兆瓦鑄件在全球屬於緊缺產能,日月股份業績提升確定性充分。 風電成本下降、大兆瓦機組發展,日月股份走「兩海戰略」(海外市場+海上風電),全球風電裝機量將得到有效保障,也為鑄件提供強有力的需求支撐。
  • 影視行業的過剩產能或加快出清 龍頭連鎖競爭優勢終將凸顯
    影視行業的過剩產能或加快出清 龍頭連鎖競爭優勢終將凸顯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 • 2020-05-15 16:16:46
  • 中通快遞:2020年三季報業績點評:Q3業績顯著好於同行,產能加速投建
    Q3公司單票分揀+運輸成本同降9%,降幅環比收窄,系得益於路橋費取消免費以及短期大額產能投建導致產能利用率降低。由於公司Q3價格跌幅(-18%)好於其他通達系公司(-25%左右),中通單季利潤表現顯著好於同行。Q3歸母淨利同增8.1%至12.0億元。
  • 存應收帳款及合同資產發生壞帳風險 宏德股份創業板IPO能否如願?
    原標題:創業板IPO|存應收帳款及合同資產發生壞帳風險,宏德股份創業板IPO能否如願?   (二) 受風電行業需求波動影響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宏德股份風電設備專用件收入金額分別為2.37億元、2.38億元、3.89億元和2.17億元,佔同期
  • 過剩與成本支撐交織 PTA築底將延續
    ★化解PTA供需矛盾需要低利潤倒逼供應端壓縮2020年PTA進入擴能高峰期,社會庫存持續攀升且面臨去化困難的局面。全年來看聚酯的產能增長並不低,PTA庫存無法去化的關鍵是供應端的快速擴張,並非需求增長乏力。因此,化解PTA過剩的核心在於壓縮供應。
  • 中材科技:2019年風電葉片產能預計達10GW
    風電作為新能源主力地位穩固,政策框架已經確定,存量帶補貼項目和平價大基地項目共同推進提升市場景氣度,風電行業擁有非常穩定發展空間,並且在2020年將進入搶裝的最高峰。作為佔據風機成本20%的風機葉片,將充分受益於市場景氣,維持高訂單與交付,提振公司業績。
  • IPO核查過程中關於生產產能的審查重點!
    請發行人代表:(1)結合壓氣機殼產量、單件耗鋁量、採購金額、採購單價和庫存量的匹配情況,說明生產指標的準確性與財務數據的合理性;(2)結合壓氣機殼全球市場容量及公司佔比的情況,說明募投項目的產能是否存在過剩的風險。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核查意見。
  • 一線調研|川潤股份產能飽和大力招聘員工 受益於風電搶裝潮迎業績...
    「4月份以來,我們液壓子公司,每個月銷售收入都在創新高,員工的積極性也非常高,目前產能飽滿,原材料等供應充足的,人力資源這塊我們今年計劃還要招100-200人。」川潤股份董秘李想在接受財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就公司大力招聘員工解釋道。
  • 風電搶裝潮下隱藏的質量和可靠性風險怎麼破解
    運達股份通過對機組故障數據的統計分析與質量評估,實現對風機系統、子系統、部件可靠性特徵的了解,掌握了機組實際運行與設計間的差異,進而獲得機組各部件準確的浴盆曲線,實現運行可靠性的提升,成為運達股份破解搶裝潮下隱藏的質量和可靠性風險的制勝法寶。然而基礎標準化數據的缺失卻是攔在風電行業與數位技術間的一隻巨大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