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率不足1% 消費者為何不喜歡攜號轉網?

2020-10-05 賈敬華

  去年11月攜號轉網業務全面落地,快一年過去了,有多少人選擇了攜號轉網呢?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共有1200多用戶完成攜號轉網。考慮到國內移動用戶為15.9億,這意味著攜號轉網業務的滲透率不足1%。


  不到1%的滲透率,這是攜號轉網業務遇冷的真實寫照。多年以來,消費者一直苦苦期待攜號轉網業務落地。讓人無法理解的是,近一年的時間,攜號轉網業務滲透率不足1%。消費者為何不喜歡攜號轉網呢?

  廉價套餐消失 攜號轉網沒意義

  很多消費者沒有選擇攜號轉網,是因為一些廉價套餐消失了。在2018年前後,三家運營商競爭非常激烈,4G不限流量套餐的門檻下探到30元左右。在一些地區,不限流量套餐只要29元,包含40G高速流量,還有800分鐘通話。

  坦白說,29元的不限流量套餐可謂是白菜價。不過,29元的不限流量套餐並非每家運營商都有,只有聯通或電信才有。眾所周知,三家運營商中,移動的資費是最高的。正是因為三家運營商的套餐有很大差距,消費者才期待攜號轉網。


  然而,去年10月份三家運營商的資費統一後,廉價的4G不限流量套餐下線。如果消費者轉網,當前使用的廉價套餐就會失效。為此,很多消費者只能打消攜號轉網的念頭。現在看來,廉價套餐消失,讓很多人放棄了攜號轉網的想法。

  門檻太高 消費者無法攜號轉網

  從一些網上的反饋來看,很多消費者並非不願意攜號轉網,而是運營商為了阻止用戶轉網設置了太高的門檻。常用的套路就是,合約不到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三家運營商都推出了融合業務,寬帶和手機業務捆綁在一起。由於融合業務資費較低,運營商通常會設置一個10年或更久的合約期限。如果消費者提前解除合約,要支付天價違約金。


  不可否認,工信部要求三家運營商不能設置轉網門檻。儘管運營商允許消費者終止合約轉網,但天價違約金確實不好處理。還有一些手機靚號用戶,轉網到新的運營商後,也要預存幾萬甚至十幾萬話費,條件非常苛刻。顯然,三家運營商設置了太高的門檻,這也是消費者攜號轉網的障礙。

  事實上,很多消費者不願意攜號轉網,體驗差也是一個原因。比如,現在攜號轉網到新的運營商後,無法在網上給手機號碼充值,有時無法收到銀行或網站的驗證碼……資費沒有優勢,運營商刻意設置門檻,體驗差,這些因素都讓消費者不願意攜號轉網。

相關焦點

  • 攜號轉網難上加難!消費者捨棄攜號、主動轉網的理由:9元套餐!
    攜號轉網,本是推動電信各業務競爭的重要政策,消費者們都期待此舉會帶來提速降費的利民措施。如今實行攜號轉網下,市場便會有套餐更加優惠的競爭對手,在這樣複雜的利益驅動下,就形成現在運營商千方百計地建立攜號轉網障礙,並要求其手續升級得愈加複雜,或對於相關信息介紹修改得愈加模糊。
  • 市消協:七成消費者辦理「攜號轉網」曾受阻
    本報訊(記者 劉洋)眼下「攜號轉網」惠民政策正逐步普及,但一些民眾在辦理這項業務時卻沒有那麼順利。昨天,北京市消協發布「攜號轉網」相關情況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70.39%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用戶為何想要「攜號轉網」呢?
  • 北京市消協:七成消費者辦理「攜號轉網」曾受阻
    眼下「攜號轉網」惠民政策正逐步普及,但一些民眾在辦理這項業務時卻沒有那麼順利。昨天,北京市消協發布「攜號轉網」相關情況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70.39%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用戶為何想要「攜號轉網」呢?
  • 全國實行攜號轉網,雲片解決攜號轉網接收驗證碼問題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指出「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行動網路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規範套餐設置,使降費實實在在,消費者明明白白」。
  • 消費者反映辦理「攜號轉網」遭「絆腳石」
    2019年12月1日,《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用戶可以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攜號轉網」施行已滿一年,消費者對於這項便民服務是否滿意?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消費者在「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對各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也表示不滿。
  • 全國實行攜號轉網,雲片解決攜號轉網接收驗證碼問題!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行動網路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規範套餐設置,使降費實實在在,消費者明明白白」。
  • 中國移動為何「強留」用戶攜號轉網政策?
    中國移動為何「強留」用戶攜號轉網政策?那麼,西安移動為何還要冒著被管局「通報」的風險,「強留」用戶呢? 這就是不得不說的另外一個不為人所知的「靚號經濟」和套餐機制。 陝西移動事情是這樣的:曹先生在2018年花費800元辦理了一張移動的吉祥號卡,當時工作人員稱協議期為2年。但今年8月,在使用該號碼超過兩年後,曹先生打算辦理攜號轉網時,被告知由於其號碼是吉祥號碼且到期時間為2038年,無法辦理攜號轉網。
  • 攜號轉網要「竣工」?
    攜號轉網無疑是有利用戶的好事,那為何推進起來卻慢條斯理呢?o1. 技術及系統支持改造投資較大是重要原因。實施攜號轉網,三大運營商的用戶資料庫需要做相應的調整,對維護工作的要求比較高,轉網用戶的數據修改和更新需要很高的及時性和統一性。
  • 北京市消協:七成消費者「攜號轉網」遇阻
    如中國聯通(港股00762)個別工作人員業務不夠熟練,不能清晰明了地向消費者介紹「攜號轉網」政策,不能熟練進行「攜號轉網」全流程服務;如部分消費者因原套餐合約未到期、涉及違約金等原因,只好放棄「攜號轉網」。
  • 攜號轉網,看上去很美
    「要在全國推進技術改造從而實現攜號轉網,至少需要投入幾十億元。」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告訴記者。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運營商沒有推進攜號轉網的動力。相反,為了避免用戶流失,有些運營商會設置各種轉出門檻。此前,有很多用戶反映,攜號轉網門檻較高,合約機、套餐期及任何有未付帳單情況都不能辦理,也有一些不合理條款設限。
  • 攜號轉網試運行:移動電信受益 聯通淨流出1萬多戶
    來源:第一財經攜號轉網試運行期間,移動、電信受益,聯通淨流出1萬多戶11月29日,中國移動在北京有關攜號轉網的媒體溝通會上披露了相關數據。11月27日,三大運營商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正式提供攜號轉網服務,用戶可以在三大運營商之間自由流動。攜號轉網打破了運營商原有的壟斷經營模式,加強了消費者在各個運營商之間的流動性。網絡體驗、資費情況是消費者考慮攜號轉網的重要因素。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資費是運營商吸引用戶轉網的最主要原因。
  • 中國移動:為何157、188、170號段不允許攜號轉網?
    中國移動:為何157、188、170號段不允許攜號轉網?最近有消息指出,工信部規定在11月30日前,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這三大運營商需要完成攜號轉網的開展工作,確保用戶能夠享有一個合理的消費市場,徹底杜絕殺熟、收費不合理等現象,但就在這一消息被證實時,移動方面卻緊接著公布了另一則消息,那就是157、188、170號段的手機號碼不允許攜號轉網。
  • 如何查詢自己能否攜號轉網?攜號轉網流程!
    距離12月1日《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施行,還有不到10天的時間。因此,電信,移動,聯通已經相繼發布了攜號轉網操作細則,不少群眾卻反映,攜號轉網困難重重。攜號轉網很難麼?號碼在手,為何難以「說走就走」?
  • 攜號轉網落地半年,轉網率僅為0.59%,是什麼成了用戶的絆腳石?
    攜號轉網,在許多用戶在看來,就是不換手機號就能轉移到自己滿意的運營商旗下,但攜號轉網起初目的並不是為了鼓勵用戶更換運營商,而是促進運營商提升服務質量。而在攜號轉網這幾個月的實施過程中,三大運營商為了爭奪用戶也使盡了渾身解數,但卻有不少用戶高呼攜號轉網「難於上天」,運營商們也委屈的表示「我們更難」!
  • 攜號轉網,哪些情況會惹毛消費者?
    根據工信部的規定,目前,我國攜號轉網服務只針對行動電話(含移動/聯通/電信)號碼用戶。衛星、移動通信轉售、物聯網應用號碼,例如網號為1349、174、170、171、162、165、167等開頭的號碼現在還不支持攜號轉網服務。
  • 攜號轉網起步,攜號轉省也該走兩步
    不用換手機號,就能更換不同的基礎電信運營商——12月1日,首批試點的天津、湖北、雲南、江西、海南5省市執行攜號轉網新規,用戶可以通過簡訊查詢是否具有攜號轉網資格並申請授權碼,然後前往轉入方的運營商營業廳辦理攜號轉網業務。
  • 「攜號轉網」全國施行滿一年,你順利轉網了麼?
    北京市消協日前發布「攜號轉網」服務和5G認知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七成受訪者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有的消費者甚至不得不因此放棄「攜號轉網」。原本以惠民為目的的一項服務,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遇到諸多阻礙。
  • 七成消費者攜號轉網遇阻 政策落實難在哪兒?
    央廣網北京12月1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譚朕)12月1日,《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實施滿一年,規定明確,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攜號轉網服務,不得有妨礙服務、幹擾用戶選擇、阻撓攜轉、降低通信服務質量、比較宣傳、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攜號轉網的相關規定很明確,用戶的感受怎麼樣呢?
  • 消費者報告|攜號轉網用戶已破千萬,但轉網過程仍困難重重
    記者 | 姜菁玲1為了進一步促進市場競爭和網絡降費,工信部在2019年出臺了攜號轉網相關規定,用戶可以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選擇電信、移動、聯通任一家的網絡和服務,避免更換號碼帶來的成本和風險。三大運營商在2019年11月27日正式向全國提供「攜號轉網」服務,根據信通院最新的數據,截止到7月17日,攜號轉網用戶已突破一千萬。攜號轉網進度不斷推進,與之相關的消費者問題也層出不窮。在7月13日央視播出的節目中,央視記者親身體驗攜號轉網過程,遇到了滿足攜轉條件但遲遲無法收到運營商授權碼問題,導致最終無法攜轉成功。
  • 攜號轉網幾經波折 三大難點讓消費者辦理手續費時費力
    大不易,攜號轉網幾經波折 長沙晚報記者的聯通號轉網經歷顯示,三大難點讓消費者辦理手續費時費力 長沙晚報12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斌)記者從11月25日開始申請辦理攜號轉網,往返奔波後,事情終於在昨日告一段落:在之前被停止寬帶服務、取消副卡、更換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