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入局,eSIM開啟物聯網時代新藍海—專訪英飛凌科技安全...

2021-01-08 電子信息產業網

    小小一張eSIM卡存儲用戶海量信息,直接以晶片形式嵌入設備主板,無需物理插拔;不與任何運營商「捆綁」,用戶可隨意在不同運營商之間遠程切換,隨時隨地入網,暢享超高自由度……

    繼中國聯通之後,今年內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也成功獲得工信部批准,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截至目前,三大運營商均獲eSIM應用服務批文,正式進入eSIM賽道。隨著三大運營商在此領域展開布局,eSIM能否開啟物聯網時代新藍海?

    eSIM賦能萬物互聯

    eSIM卡又叫嵌入式SIM卡,簡單來說就是把SIM卡直接嵌入到手機晶片中,用戶無需再插入實體SIM卡。雖然2020年末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才獲批運營牌照,但三大運營商在這一賽道早有布局。

    2018年3月9日,中國聯通宣布,將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這六個城市率先啟用eSIM卡,開始試點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拉開了eSIM與萬物互聯時代的序幕。

    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也於2018年開始試點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2018年6月,中國移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7個城市啟動。2018年12月,中國電信也在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成都、杭州開啟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

    英飛凌科技安全互聯繫統事業部大中華區物聯網安全產品線區域市場經理劉彤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針對智能手錶場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於前幾年已在部分省市進行試點。而這次對兩家運營商的批覆則是面向全國的。相比之下,中國聯通在eSIM領域,尤其是針對消費級產品的布局開始地比較早,是三大運營商之中最早獲得工信部牌照的。業內人士認為,牌照獲批之後允許運營商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各類有關eSIM的服務,並在eSIM領域投入更多精力,助力萬物互聯。

    萬物互聯時代到來的號角已經吹響,比起實體SIM卡,eSIM卡有什麼優勢?

    對用戶而言,小小一張eSIM卡能夠帶給用戶帶來更多便捷。eSIM卡可以存儲更多用戶信息,直接以晶片形式嵌入設備主板,無需物理插拔;不與任何運營商「捆綁」,用戶可隨意在不同運營商之間遠程切換,隨時隨地入網,暢享超高自由度。

    對終端設備製造商來說,eSIM無卡槽需求,因此終端廠商在進行設備的主板設計時,無需再專門預留卡槽,極大提升設計的自由度。內嵌於主板的eSIM 卡還有著極強的抗震和防水能力,適用於各種惡劣氣候與嚴苛環境。

    對車企來說,eSIM卡還有助於推動「智能車聯網」模式的應用與普及。此外,在汽車進行車輛進出口碼號管理服務時,eSIM卡可以更加智能化地完成通關流程,省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也能避免人為操作的失誤。

     eSIM離暢通無阻還有多遠?

    基於eSIM卡的種種優勢,就不難理解為何三大運營商對eSIM領域如此「青睞有加」了。

    劉彤向記者表示,此次三大運營商均獲得批覆,包括了物聯網(包括可穿戴產品)和車聯網等應用場景,基本上覆蓋了除手機以外的所有場景,對終端OEM廠家有非常積極正面的影響。

    eSIM在多個場景的落地應用為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賦予了更多可能性,也為運營商拓展更多業務提供了極大助力。從各種可穿戴設備到智慧家庭、智能家居,再到車聯網、智慧城市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現階段,物聯網藍海之門已經悄然開啟,而正是eSIM架起了這片藍海與運營商創新業務之間的橋梁。

    然而,三大運營商均獲得批覆並不意味著eSIM技術能夠在物聯網領域暢通無阻,並獲得多項權限。總體而言,eSIM的「一路暢通」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eSIM在很多領域仍受限制,其發展也面臨著很多挑戰。

    劉彤向記者表示,目前,基本上物聯網的設備及消費類產品規範全都處於固定和成熟的狀態,後面還會有一些演進。但是當前能夠看到的落地項目並不是特別多,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eSIM的生態系統很複雜。

    eSIM生態系統的複雜之處在哪裡?劉彤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道,一是RSP雲上後臺的建設難度很大。在這個雲上後臺,運營商需要將碼號資源和運營商的密鑰進行安全存儲和管理,因此對它們來講,建設這樣的平臺,投資非常大,也需要更多時間。

    二是設備製造商在製造物聯網產品時頗費籌謀。製造物聯網產品需要經歷幾個階段:繪製PCB板、硬體打板、測試電氣信號功能、內部軟體測試,以及最後一步與平臺進行對接。其中,在測試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從而會影響到整個的產品計劃。

    三是設備製造商客戶對新產品的信任感和忠誠度不高。劉彤表示,一些物聯網客戶剛剛接觸eSIM這樣的產品,對整個生態系統都不是非常了解。「對他們來講,最擅長的就是物聯網設備的應用場景,連接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他們可能不會在這個方面投入過多研發資源。」劉彤說道。

    與終端產品適配,eSIM需求日漸旺盛

    「eSIM的推廣還需要生態系統(eco-system)的配合,包括碼號管理後臺,連接管理平臺等系統的協同發展。這些都需要時間和金錢上的投資,所以短期內還是要給生態系統的建設多一些時間。但是長期來看,eSIM是非常適合物聯網領域的。」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劉彤認為,儘管短期內eSIM產品還無法掀起「大風大浪」,但其大規模普及仍是物聯網時代發展下的必然趨勢。

    未來,eSIM有可能覆蓋更多應用領域,並拓展更多應用場景,有望在自動駕駛、工業網際網路和信息監測等多個領域大顯身手。

    現階段,在eSIM物聯網領域,汽車佔據了超過一半的出貨量。隨著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進程不斷加快,eSIM逐漸成為汽車「新四化」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在汽車SIM晶片領域,英飛凌早有布局,可以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從2008年開始,英飛凌就在汽車上部署嵌入式車規級SIM卡,這也是eSIM的雛形之一。劉彤進一步表示,以英飛凌車規級eSIM為代表的一些產品對安全和自動駕駛這兩個方面都有所助益。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英飛凌逐步擴大其產品線,使其產品線日趨完善。不囿於車規級產品市場,英飛凌的eSIM產品在工業級、和消費級市場中都佔據了一席之地,且擁有競爭力非常強的產品。「英飛凌的eSIM產品就像鐵人三項運動員一樣,每一項都很強,而且非常全面。」

    eSIM在工業物聯網市場也大有可為。劉彤告訴記者,eSIM可以應用於能源管理、智能表機、水電氣三表、資產的追蹤方面,能夠為工業物聯網領域提供強力支持。「如遠洋貨櫃,它們的位置信息是需要掌握在手裡的,對『互操作性』要求比較高。」劉彤舉例道。

    劉彤指出,在信息監測領域,eSIM也是很重要的應用。一些國家的校車和運貨大卡車可以通過eSIM把位置上傳到雲平臺,以實現信息監測。

    eSIM具備低成本、高集成度、易用性等多個特性,且適用於各種複雜環境,與物聯網時代各類終端產品的適配度很高,能夠滿足各種物聯網時代下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產品的諸多需求。根據Counterpoint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eSIM設備出貨量將達到20億臺。正所謂有需求才有市場,劉彤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市場上會推出更多、更新,功能強大,體積小巧的終端設備。

相關焦點

  • ...專訪英飛凌科技安全互聯繫統事業部大中華區物聯網安全產品線...
    截至目前,三大運營商均獲eSIM應用服務批文,正式進入eSIM賽道。隨著三大運營商在此領域展開布局,eSIM能否開啟物聯網時代新藍海?    eSIM賦能萬物互聯    eSIM卡又叫嵌入式SIM卡,簡單來說就是把SIM卡直接嵌入到手機晶片中,用戶無需再插入實體SIM卡。
  • 英飛凌一站式eSIM解決方案搞定蜂窩物聯網連接難題
    在2G、3G、4G時代,設備與網絡之間的連接是通過SIM卡。SIM卡通常是由行動網路運營商提供,可以對入網設備進行安全身份驗證,進而讓用戶獲取移動通信服務。目前人們普遍使用的仍然是可拆卸式 SIM 卡,如體積最小的nano-SIM卡。
  • 5G時代 eSIM爆發:英飛凌奉上全套解決方案
    eSIM至少短期內不會取代SIM,但取而代之絕非eSIM技術的初衷,而是共存開闢新天地,尤其是在5G時代,無論消費級應用還是物聯網應用都迎來了全方位的爆發,eSIM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新方案包括兩個版本,一是OC1110,面向手機、手錶等消費類電子設備,二是OC2321,面向物聯網設備。其中在消費級應用層面上,英飛凌又打造了面向移動消費終端的全新OPTIGA Connect eSIM解決方案,全面支持3G、4G、5G的所有GSMA標準,可以安全地面向所籤約的運營商網絡進行登網鑑權,堪稱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健身手環、物聯網等設備的完美搭檔。
  • 5G時代eSIM有望大顯身手:英飛凌一站式方案如何助力產業克服挑戰?
    」 eSIM雖小,卻將開啟一片極為龐大的市場。5G時代eSIM有望大顯身手任何終端要連接至蜂窩網絡,都需要通過用戶身份模塊SIM卡。它通常是由行動網路運營商提供,可以對入網設備進行安全身份驗證,進而讓用戶獲取移動通信服務。目前,人們普遍使用的依然是可拆卸式SIM卡,例如體積最小的nano-SIM卡。相比之下,eSIM直接嵌入到終端中,無法拆卸。
  • 擁抱物聯網晶片新藍海_行業動態_新聞中心_RFID世界網
    可以廣泛基層於各種物聯網晶片之上。  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也許過不了幾年,SIM卡就將不復存在了。根據GSMA預測,2020年,全球移動互聯設備將達到105億臺,遠遠超過全球人口總數。未來,在如此海量的聯網設備中,起到識別設備關鍵作用的晶片將不再是SIM卡,而是eSIM。(轉自百家號趣味科技) 即將取代SIM卡的eSIM則是個全新的物種。
  • 5G終端應用前景廣闊,英飛凌全面布局eSIM
    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科技公司,英飛凌在日前舉辦的「英飛凌OPTIGA™ Connect eSIM解決方案媒體交流會」上表示,5G時代下eSIM更適合物聯網蜂窩通信,或將取代傳統SIM解決方案。TziesmceSIM是什麼?
  • 英飛凌帶來全新eSIM解決方案 真正的一站式服務
    在媒體交流會上,英飛凌科技安全互聯繫統事業部大中華區物聯網安全產品線區域市場經理劉彤女士深入分析了eSIM市場的發展趨勢與前沿應用,並在線分享了英飛凌最新OPTIGA™ Connect eSIM解決方案的核心優勢。
  • 移動電信入局 運營商競速eSIM賽道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移動此次大手筆採購只是一個開始,隨著三大運營商均獲得eSIM「牌照」以及物聯網產業日益成熟,國內eSIM市場的競爭將全面升溫。2018年12月,中國電信也在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成都、杭州開啟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三大運營商已經布局多年,但eSIM在國內普通用戶中的知名度和普及度並不高。針對eSIM業務的用戶規模和收入狀況,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三大運營商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 針對物聯網連接管理關鍵痛點,英飛凌推出一站式eSIM解決方案
    據愛立信數據,到2022年,將有70%的廣域物聯網設備使用蜂窩技術,嵌入式用戶識別模塊(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縮寫為eSIM)的出現也使得設備聯網更為安全便利。 針對複雜的物聯網設備和應用,英飛凌推出一站式OPTIGA Connect eSIM解決方案。
  • eSIM這次真的要火了?手機先靠邊,瞄準IoT五年20億設備藍海
    今年10月19日,工信部發文,批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開展物聯網領域的eSIM業務,至此,三大運營商都已倍批准入局eSIM物聯網業務。三、eSIM真正的藍海是物聯網,但也是塊燙手的山芋eSIM自身的特性對於用戶來說是優勢,對於運營商來說卻動了他們的根本利益,因此大部分業內人士對於消費市場中eSIM的普及短時間內仍然不抱太大希望。從工信部的批文我們也可以看出,對於eSIM來說,物聯網才是他可以放開身段施展拳腳的地方,三大運營商也都在不斷加碼物聯網領域eSIM業務的發展。
  • eSIM這次真的要火了?手機先靠邊,瞄準IoT五年20億設備藍海
    但令人唏噓的是,當時與蘋果手錶配套的運營商服務一直無法落地,最終蘋果不得不破例開放了退貨渠道,這也讓很多人對於eSIM失去了期待。今年10月19日,工信部發文,批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開展物聯網領域的eSIM業務,至此,三大運營商都已倍批准入局eSIM物聯網業務。
  • 掃清eSIM落地障礙!英飛凌最新解決方案有多便捷?
    而嵌入式SIM卡的解決方案其實也誕生已久,為了解決切換不同網絡運營商的問題,採用了「遠程 SIM 配置(RSP)」 技術,可安全地通過無線方式(OTA)更換運營商服務。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除了M2M平臺,也都已經部署了消費級eSIM的平臺,這是國內eSIM推廣的基礎。根據 ABI Research 的預測,在2024年內置eSIM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出貨量,會超過6億臺,達到6.44億的量,其中約5億臺智慧型手機將安裝eSIM。
  • 英飛凌一站式eSIM解決方案 支持全球網絡連接
    英飛凌科技安全互聯繫統事業部大中華區物聯網安全產品線區域市場經理劉彤表示:「在汽車領域,現在BBA和一些中端車都會提供移動互聯服務,如果在前裝的T-BOX預置嵌入式eSIM模塊的話,這個模塊不僅擁有耐車輛高溫、防震的能力,也有很強的抗幹擾、抗電子信號的能力,這是eSIM相比SIM的巨大優勢。」對於用戶來講,可以靈活選用套餐和運營商網絡也是SIM無法比擬的優勢。
  • 國內eSIM賽道三駕馬車已備好,物聯網應用落地按下「加速鍵」
    劉彤:英飛凌提供了全面的、完整的解決方案組合,能夠滿足不同應用的需求。英飛凌推出的OPTIGA™ Connect eSIM解決方案中,面向物聯網應用的產品是基於非常強大的安全控制器,獲得了CC EAL 5+認證。
  • 三大運營商均獲eSIM服務批文 5G萬物互聯時代技術落地
    由於智能手錶等較小的終端不方便安裝SIM卡,eSIM技術可謂5G物聯網的核心,它的正式應用才是真正開啟5G時代萬物互聯的基礎。三大運營商均獲eSIM服務批文在10月19日工信部的批文正式發布後,國內三大運營商均可以開展在物聯網等領域的eSIM技術應用服務。
  • 三大運營商均獲eSIM服務批文 5G萬物互聯時代核心技術落地
    由於智能手錶等較小的終端不方便安裝SIM卡,eSIM技術可謂5G物聯網的核心,它的正式應用才是真正開啟5G時代萬物互聯的基礎。>在10月19日工信部的批文正式發布後,國內三大運營商均可以開展在物聯網等領域的eSIM技術應用服務。
  • esim卡怎麼辦理激活 esim卡辦理激活教程介紹
    esim卡怎麼辦理激活教程:   目前還沒有正式上市,所以還不清楚哦!屆時出來了,小編再為大家詳細介紹。下面一起來了解下esim卡吧!   近日Intel、微軟以及一些OEM廠商宣布今年開始普及eSIM技術,避免在設備再開啟上網卡的SIM卡槽。
  • 三大運營商爭相布局eSIM業務,物聯網概念或迎新機會
    三大運營商爭相布局eSIM業務  華泰證券認為,eSIM的發展與智能終端的小型化、功能穩定性等要求密切相關,同時也是運營商拓展新業務的重要抓手。從產業鏈受益環節來看,運營商仍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eSIM將拓展其在消費物聯網及工業物聯網領域的業務發展。  在國內物聯網布局的關鍵期,國內運營商的競爭非常激烈,eSIM有望在2020年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 線上發布會 | 英飛凌將推出物聯網雲安全解決方案
    安全上雲,你的物聯網設備還缺少些什麼?隨著物聯網產業飛速發展,萬物互聯將成為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海量的物聯網設備將直通「雲端」,如何確保設備安全快速上雲成為業界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作為數字安全領域的領導者,英飛凌再次放出「大招」——從硬體領域補齊安全短板,形成更高等級的安全防護能力,面向中國市場重磅推出基於硬體的安全解決方案OPTIGA™ Trust M2 ID2。
  • 蜂窩物聯網時代如何讓eSIM「叫好也叫座」?
    GjIEETC-電子工程專輯目前來看,消費類電子產品、機器對機器(M2M)通信、物聯網(IoT)會是eSIM的三大主要應用場景。ABI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內置eSIM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期將超過2.25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