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擬認定名單公示,常州市經開區的大明紗廠在公示名單之列。本批次工業遺產共計有62處,其中江蘇2處,即常州大明紗廠、雙溝老窖池群及釀酒作坊。
根據《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產業〔2018〕232號)和《關於開展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申報工作的通知》(工信廳政法函〔2020〕68號),國家工信部開展了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工作。經工業遺產所有權人自願申請、相關省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或中央企業推薦、專家評審、現場核查,已確定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擬認定名單,正在進行公示。
自2017年起,國家工信部每年公布一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前三批累計公布102家,其中江蘇7家,其中位於鐘樓區的常州恆源暢廠在2019年入選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
大明紗廠位於常州市經開區延陵東路388號常州天虹紡織有限公司內,南臨大運河,是中國現代傑出實業家、著名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劉國鈞家族在常州的紡織工業遺存。其前身為「利民紗廠」,1921年,由江蘇吳縣實業家張雲博、楊翼之等人創建。「利民紗廠」建廠初心即為「振興國貨、利民為本」,是常州最早的機器織布廠之一,主要生產土紗、土布。後由劉國均家族將在「大明廠」搬遷此處。所謂「大明」有「大放光明」的意思,反映了近代愛國實業家在戰火紛飛的黑暗時期為國家和民族爭取光明的強烈使命感。抗戰勝利後,劉國鈞先生將「大明廠」作為嫁妝贈予長女劉壁如、女婿查濟民,逐步發展興盛。
百年來此地一直設作紡織企業並延續至今,現存有老廠房、水塔、實驗室、會議室、療養院等建築及廠牌、規章制度、業務往來憑證、人事檔案、圖紙、手稿等檔案資料。2008年2月26日,大明廠民國建築群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常州運河工業遺產是運河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大運河的工業文明及常州作為運河城市發展的歷史記憶。目前常州已有24處工商業遺產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陸續完成15項工商業遺產修繕工程,盛宣懷故居修繕工程、夏家大院、大成二廠競園等修繕工程正在推進過程中。下一步將依託恆源暢廠、戚機廠、大成廠、國光1937科技文化產業園、天虹大明1921創意園等工業遺產,著力打造「百年工商·智造名城」IP,推動工業旅遊與文化創意、時尚餐飲、研學旅遊等多業態集成融合,構建具有常州特色的「工業旅遊廊道」。(常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