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9月30日電 「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中的堅中之堅,必須充分發揮銀行信貸資金的撬動作用,助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9月29日,農行重慶豐都支行行長肖亮說。豐都縣三建鄉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近年來,農行重慶豐都支行積極履行國有大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協同引導作用,為深度貧困區域引入金融「活水」,用真心真情助力三建鄉農戶脫貧增收。
讓蘆花雞飛出「山窩窩」
三建鄉夜力坪村位於海拔900多米的大山上,村民熊勇在21歲失去父親,23歲不幸罹患尿毒症,因病致貧。連遭打擊,但他不甘就此萎靡,為了活著,他同時間賽跑,每周做3次血液透析;為了家庭,他勇挑生活重擔,與命運抗爭到底。
兩年前,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助下,他向農行重慶豐都支行申請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開始發展土雞養殖。但發展增收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他不僅遭遇家庭變故,幾百隻雞苗在感染瘟疫後也相繼死亡。
在了解他的經歷後,農行重慶分行駐村扶貧幹部李建向農行重慶豐都支行反映了這一情況,並主動請纓成為熊勇的直接幫扶人。在此期間,李建跟隨駐村工作隊一道,為其重建雞舍,幫助他學習養殖技術,農行豐都支行主要負責人也多次上門慰問,捐贈生產物資,鼓勵他堅定發展信心。
2019年,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林下散養的1100隻蘆花雞給熊勇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2020年3月,農行重慶豐都支行到三建鄉開展防疫慰問活動,在了解到熊勇已經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並新建了3個標準化養雞場,希望帶動更多村民脫貧增收的意願後,豐都支行迅速行動,及時為合作社發展提供12.8萬元的農村生產經營貸款。如今,蘆花雞養殖規模已經達到1萬餘只,因肉質緊實、味道鮮美,受到市場歡迎,預計全年可實現利潤20餘萬元,將帶動農戶19戶、60餘人增收。
農行幹部帶著村民種西瓜
三建鄉夜力坪村的土壤、氣候非常適宜種植西瓜。2019年,農行重慶分行駐村扶貧幹部李建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在村裡試種了2畝地,結果畝產達到6000斤,實現銷售收入2萬餘元。看到種植西瓜有奔頭,村民紛紛要求學習西瓜種植技術,跟著駐村工作隊一起種西瓜。
「現在西瓜長得這麼好,我準備把技術學好,多種一些」。夜力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廖建華曾經向農行豐都支行申請過扶貧小額貸款。今年他種植了1畝西瓜,看到西瓜長勢良好,給了他很大信心,並向農行重新申請了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用於擴大生產。
今年,夜力坪村40餘戶農戶種植了上百畝西瓜,預計每畝西瓜收入能達5000元,戶均可增收上萬元。
家門口讓貧困戶就業增收
產業基礎薄弱,長期制約著三建鄉農戶脫貧增收。疫情發生後,農行重慶豐都支行緊跟縣委縣政府統一規劃,與三建鄉黨政積極對接,全力支持帶貧企業復工復產,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安心就業。
兩年前,重慶市輕舞飛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三建鄉設立扶貧車間,開展就業扶貧,農行重慶豐都支行主動上門,為其提供信貸資金118萬元,支持企業經營發展。抗擊疫情期間,農行重慶豐都支行負責人帶隊到三建鄉走訪調研,了解到夜力坪村扶貧車間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決定進一步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隨後,為扶貧車間新提供信貸資金132萬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確保14戶貧困戶穩定就業。隨著疫情形勢逐步好轉,企業生產經營走上正軌,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800餘萬元,較去年同期多增300萬元。
為充分利用三建鄉蔡森壩村獨有的山泉資源,重慶蔡軒水產有限責任公司在蔡森壩村建立了「冷水魚」養殖基地,並吸納了3戶貧困戶實現本地就業。在疫情發生後,冷水魚銷售回流資金減少,給企業正常經營帶來困難。3月初,農行重慶豐都支行主動聯繫該企業負責人,並第一時間上門開展貸款調查,為其提供信貸資金196萬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今年以來,企業產值較年初增加30萬元,已實現銷售收入35萬元。(劉政寧、陶濤、冉胤)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