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COSTA都會根據每個門店的經營狀況進行改善和優化。每年我們都會關閉小部分長期經營不善的門店。」9月10日,針對密集關店的相關新聞,英國老牌連鎖咖啡品牌COSTA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解釋稱。
此前,據媒體報導,COSTA在北京、杭州、南京、青島等地關閉多家門店,市場判斷,其關店數量超過了中國市場門店總數量的10%。
宣布關閉門店的不止COSTA一家。
「我們的門店真的已經全部關閉了,暫時也沒有再開的打算。」9月8日,消失100多天的連咖啡在微信公眾號上以「硬重啟」的名義回歸,但門店是確定全部關閉了。
從COSTA關店調整,到連咖啡換賽道,在中國土壤上,資本想要實現「再造星巴克」的美好願景被潑了冷水。
「COSTA對標星巴克,但運營成本較高,星巴克因為品牌力很強,所以在很多商圈的租金很低,但COSTA卻要付出較高的租金成本。」三磨咖啡CEO王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一方面這些企業運營效率都不高,另一方面在中國開店的商業成本太高,想要開到星巴克那樣的規模以及盈利,確實非常困難。
線下連鎖碰壁
今年3月,DATA100發布報告顯示,國內現磨咖啡市場上,星巴克無論是品牌認知度還是飲用率都排名第一。
而COSTA的認知度,不及瑞幸、太平洋咖啡等咖啡品牌,購買率也比不過麥咖啡、K COFFEE等快餐店咖啡品牌。
9月11日,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消費者趨勢正在變化,商務人群傾向於尋找環境更好的咖啡館,年輕的消費者更喜歡個性化、時尚化的咖啡館。」
「COSTA在消費者心中的定位不清晰,既談不上適合商務人士的高級,也與時尚無緣。連鎖咖啡店需要在大量的店鋪中建設個性化和差異化,找準自身定位。」賴陽坦言。
除了定位,在產品營銷方面,COSTA也失去了競爭力。可以看出,COSTA的產品大都較為傳統,推陳出新的節奏較星巴克慢很多。
經過CBNData消費站統計,截至9月8日,星巴克今年已累計上新14次,共28款新品。相同周期內,COSTA只上新了6次15款新品。
如果說COSTA暴露了咖啡品牌運營中的問題,那麼連咖啡則展示了同行之間激烈的戰局。
公開資料顯示,連咖啡成立於2014年,早期是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的咖啡外送平臺,以提供星巴克、COSTA等咖啡外送服務積累用戶。2015年,連咖啡剝離星巴克等第三方品牌的咖啡外送服務,轉型創立自有品牌咖啡——Coffee Box,收穫了一眾資本的加持,投資方不乏高榕資本、啟明創投等明星創投公司。
但本來平穩發展的連咖啡,因瑞幸瘋狂的低價擴張打法擾亂了陣腳。為了與瑞幸抗衡,連咖啡也開始貼身肉搏,開店、降價成為標配。
2018年12月,連咖啡已在北上廣深開了400家門店。
很快,2019年初,連咖啡被曝關閉多家門店,今年6月初,連咖啡再度大舉關店,線下咖啡業務幾近停擺。
王維分析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逐年增加。「如果是小的網紅品牌,在做小規模擴張經營的時候,還是有機會做些爆款的,但如果想發展成類似星巴克那樣的規模,非常難。除非可以把品牌建設成和星巴克一樣強,以及達到一樣的商業條件。」王維說。
斯葵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宏曾在瑞幸爆出造假問題時坦言,咖啡店飲品成本一般會控制在35%—40%之間,如果毛利達不到6成,經營已很艱難,在現在房租,人工都很貴的情況下,很多私人咖啡廳都是力不從心。
滲透率較低也成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意味著市場廣闊,但也同時意味著消費人群有限。
華創證券研究指出,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和中老年群體咖啡接受程度仍有待提高。
據其援引Euromonitor數據,2018年,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僅為4.7杯/年,遠低於美國的261.5杯/年。
欲換賽道重振
被視為開發潛力巨大的咖啡市場,依舊沒人願意放棄。
據《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咖啡消費量每年增長幅度在15%—20%,遠高於全球市場2%的增長率。
不同於連咖啡,COSTA並沒有放棄門店。
上述COSTA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優化部分門店的同時,COSTA並沒有放緩在中國開拓零售店的步伐,包括青島市場,我們會持續關注新的開店機會。」
另一方面,今年3月COSTA推出了專為中國市場定製的即飲咖啡;6月份,COSTA與九陽旗下的膠囊飲品機品牌OneCup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創膠囊咖啡。
此外,COSTA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我們觀察到隨著近年咖啡飲用越來越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各細分市場也有很好的增長勢頭,高端速溶咖啡也是其中之一,COSTA咖啡正密切關注這一領域。」
連咖啡也力圖改變局勢。
在關店後的新業務中,連咖啡表示將提供更有想像力、更有性價比、更有功能性的產品,包括但絕不限於膠囊、濃縮液、凍乾粉、冷萃液、瓶裝咖啡等產品。
也就是說,無論是COSTA還是連咖啡都在大舉進軍咖啡新零售,尋找更多消費場景,高端速溶咖啡成為一致看好的賽道。
上述華創證券援引第三方數據顯示,大陸地區現磨咖啡消耗量整體較低,速溶咖啡消費佔比較大,綜合各資料庫判斷,速溶咖啡佔比約達到咖啡市場的80%。
上述DATA100報告也指出,速溶咖啡、即飲咖啡在疫情期間不斷提升,同時消費者會更加關注具備健康屬性的高品質咖啡品類,譬如冷凍乾燥、噴霧乾燥的速溶咖啡。
在此背景下,高端速溶賽道更是誕生了一些資本寵兒。2月以來,公開披露的融資就有三頓半、沃歐、時萃、永璞四起等高端速溶咖啡品牌。
天眼查顯示,9月2日,三頓半更是完成了第四輪融資,投資方紅杉資本中國、峰瑞資本。
而連咖啡也在時隔1年多後,獲得了新的股權融資。天眼查顯示,9月4日,連咖啡獲得了新一輪的融資,只不過,關於這輪融資的具體金額以及投資方未透露。
即飲咖啡賽道,也引起一些飲料巨頭紛紛布局,雀巢、統一、農夫山泉、伊利、蒙牛也投身其中。歐睿國際預測,全球瓶裝即飲咖啡將在2022年實現31億美元增長,複合年增長率為7.5%。
「中國市場的咖啡競爭確實越來越激烈,但COSTA對中國咖啡市場充滿信心。」上述COSTA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依然想要書寫中國咖啡自己的故事。雖然這並不容易,但很有意義。」連咖啡在其公眾號上這樣寫道。
(文章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