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姜乃強 周彩麗)由芥末堆舉辦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11月23日上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教育行業專家及從業者們,結合疫情帶來的影響,暢談分析了教育各細分領域的信心重塑與未來發展趨勢。本次會議以「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為主題,為期兩天,設有1個主論壇和10個分論壇。
在會議開場致辭中,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建議,中國教育機構在做好原有業務的同時,一定要堅持出海,以探尋更多的發展可能和市場空間。同時,關注「以振興鄉村為基礎的新農業新教育新經濟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相關機會,抓住相關機遇。
大會上,百餘位教育行業專家及從業者分享了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其中既有老牌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者對教育的新理解,又有新晉在線教育機構從業者的新探索,還有出海代表、跨界挑戰者、第三方服務者們帶來的新思考。話題從疫後教育的發展到行業變革,從戰略布局到未來趨勢,從盈利模式到營銷實踐……嘉賓們從線上談到線下,從國內談到國外,多角度剖析了教育的發展和未來可能。
嘉賓們的分享內容涵蓋了早幼教、K12、職業教育等多個方面,素質教育、精細化運營、少兒編程、科技如何賦能教育等眾多信息也是代表們關注的熱點。另外,對於教育培訓行業普遍關注的話題,大會也進行了探討,如教育OMO、營銷獲客、新基建等。
除了主論壇、K12、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傳統保有設置,GET教育科技大會的必備項目——教育公益也再度亮相。今年,專注於解決農民工子弟上學問題的蒲公英學校、以改善農民工子女(新公民)成長環境為宗旨的新公民計劃、關注孤兒問題的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等多家機構代表從他們的工作實際出發,講述了相關教育公益工作的現狀、變化以及面臨的問題。
對於「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這一大會主題,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表示,「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也是不凡的一年,疫情是一個絕對無法繞開的話題。在這一年裡,包括教育在內的眾多行業都受到了很大衝擊,走入了低谷,但是不論是處於風口,還是陷入低谷,只要做好各種準備,就能長存。」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線下教育一度陷入停頓,不少企業倒在了「黑天鵝」的翅膀下。但在疫情之下,在線教育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契機,全國數億中小學生擁抱網際網路,極大地加深了學生、家長對在線教育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在線教育的參培率和滲透率。
數以億計的學生在線上課,促進了公辦學校對在線授課的探索,其間雖然發生了很多意外甚至是笑話,但也讓公辦學校師生們積累了經驗。此前,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就曾提到,「學校正常開學後,不能把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成果丟掉,要進一步保護好、發揮好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對於疫情帶來的影響,梅初九提到,「整體來看,疫情帶來的感受可以總結為『兩個沒變』,就是家長、學生的需求沒有變,教育的本質沒有變。疫情之下死掉的機構,大部分其本身就存在問題,包括人才管理、財務等方面的風險防控問題等。」她認為,疫情也帶來了教育的新機遇,比如教育新基建等。
會上,就早幼教、K12、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梅初九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認為,幼兒園普惠工作推行到今天,託育普惠已為時不遠;在「限內容、限收費」的政策要求下,K12校外學科培訓最終的走向將是合國情、合學理、合法規;在中國經濟模式轉型的大前提下,未來幾年中國就業職業教育將迎來新發展和新變革。同時,她建議中國的教育機構,在做好原有業務的同時,一定要堅持出海,以探尋更多的發展可能和市場空間,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自2015年以來,芥末堆已連續舉辦了五屆教育行業交流峰會,GET2020是芥末堆主辦的第六屆GET教育科技大會。為配合相關疫情防控工作,今年的GET教育科技大會在控制入場人數的同時,為了滿足眾多教育從業者的學習交流需求,主辦方芥末堆通過ClassIn、保利威、快手等多個平臺對部分論壇進行了海內外直播。
來源: 教育家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