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數碼新一
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華為將面臨沒有新晶片誕生的窘境,用一點就少一點,直到庫存的1.3億枚晶片耗盡。如果短時間內找不到替代方案,華為可能真的要被迫放棄手機業務了。
這對國內科技企業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一旦你做到了行業頂尖的位置,就有可能遭受到美國的打壓,所以走到現在華為的生死存亡關乎的不只是自己的安危,更是代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命運,所以華為絕對不能倒下。
隨著晶片的禁令的的生效,國內對自研半導體生產線的呼聲越來越高,突破行業壁壘打破美國技術封鎖已是迫在眉睫。
如何突破技術限制呢?要知道晶片發展至今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生產鏈,而這個生產鏈的核心技術大都掌握在國外(美國),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國內缺少EUV光刻機(極紫外光光刻機),它是製造10nm製程以下晶片的基礎,沒有它國內晶片代工廠商就無法更近一步突破到10nm內。
10nm就像一個分水嶺,阻擋著國內晶片代工廠前進的腳步,只有突破了才能加入高端晶片製造的競爭行列,也就有了與國外抗衡的資格。不過想要做到這一步可不容易,EUV光刻機始終是一個無法繞過的難題。光刻機為何這麼難造?原因是它並非是一個國家能夠單獨完成的,而是集合了美、德、日、法等全球幾十個國家的尖端技術,總部件更是誇張到10萬個,少一個都不行,而最終匯集到荷蘭的ASML公司完成組裝調試,不僅如此,每年還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定期維護。說到這裡你就理解一臺EUV光刻機有多難得,中國造不出來的原因了吧。
難道沒有EUV光刻機就真的無法製造出先進的晶片嗎?正常情況下是毫無疑問的。不過面對美國的重壓之下,國內半導體企業中芯國際另闢蹊徑率先做出突破,一種不需要依賴頂尖光刻機的晶片技術問世。
FinFET N+1是一種全新的晶片製造方案,它將幫助國產晶片的進程突破到8nm時代。實際上這種技術已經不是首次出現,早在2019年中芯國際就用FinFET技術實現14nm晶片的量產,而這次N+1在今年的9月18日正式宣布突破技術限制,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將成為大陸首個突破到10nm工藝內的廠家,這絕對是讓人慶賀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該工藝已經進入導客階段,也就是說這種技術已經具備試產晶片的條件,不再是一場夢。如果順利的話,年底實現小批量試產是沒有問題的,按照中芯國際的算法,晶片的製程應該算是8nm工藝,與上一代相比它的功耗降低了7%而性能提升了20% 左右,非常給力。
不過也不能太過驕傲,晶片代工的龍頭企業臺積電已經能夠大批量量產5nm晶片了,麒麟9000和蘋果的A14都是此等工藝;而且更為厲害的是,臺積電很有可能在明年實現3nm工藝晶片的量產,穩坐晶片代工一個位置。而排第二的三星雖不如臺積電晚了一步,但最遲也在明年上半年實現5nm量產,與他們相比,國內還是要落後一大截。
當然不管怎麼說,中芯國際此次的突破恰逢時機,在美國不擇手段的打壓下前進一大步,給國產掙得了臉面,知道我們也不是那麼容易被打敗的。
最後為中國加油,為中芯國際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