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信保危機餘波未了 前10月承保虧損超110億元

2020-12-28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冷翠華

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帶來的挑戰還未結束。《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的最新行業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財險行業前10個月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承保虧損合計達112.77億元。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著力防範融資性信保領域案件和風險的案情通報》(下稱《案情通報》)指出,2019年以來信用保證保險領域發生涉刑案件20起,涉案金額15億元;風險事件7起,涉及多家保險機構。銀保監會提出,要穩妥化解存量風險,相關保險機構要制定風險處置方案,測算風險敞口,籌集備付資金,有序化解風險,確保經營穩定。

承保虧損仍在延續

行業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財險行業前10個月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承保虧損合計高達112.77億元。其中,信用保險承保利潤為-17.79億元,承保利潤率為-13.84%;保證保險承保利潤為-94.98億元,承保利潤率為-17.76%。從財險公司整體情況來看,前10個月財險公司承保利潤總額-32.26億元,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是財險公司整體虧損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4月份,在銀行業保險業一季度運行發展情況發布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曾表示,疫情期間,險企經營波動加大,部分企業和個人收入減少,還款能力下降,違約率增加。比如,一季度信用保證保險賠付支出16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0%。

在承保業務持續虧損、賠付率高企的情況下,不少財險公司大幅收縮信保業務戰線,保費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例如,人保財險今年前10個月的信保業務保費收入52.50億元,同比大幅下降73.6%。不過從整個行業層面來看,今年前10個月的信用保險保費收入為169.39億元,同比增長9.45%;10月份保費收入12.16億元,同比下降23.56%。前10個月,保證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610.55億元,同比下降13.10%;其中,10月保費收入43.43億元,同比下降42%。

「一方面,各險企策略不一樣,部分公司承保謹慎,業務降幅較大;而有的公司仍比較激進。另一方面,在監管機構頻繁提示風險的情況下,今年的信保業務呈逐漸遞減態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6月份,銀保監會在向財險公司下發的《監管提示函》也提到,根據非現場監管監測數據,今年1-4月,一些獨立風控能力不強的公司,融資性信保業務大幅增長,個別公司增幅甚至超過200%,缺少風險認識、忽視風險管控、重規模輕風險等問題突出。

化解防範風險需轉變經營理念

根據《案情通報》,銀保監會要求各經營主體以案為鑑,切實轉變經營理念,著力提高風控能力,推動融資性信保業務從規模驅動向高質量增長轉型發展。

《案情通報》指出,2019年以來,信保業務案件和風險情況存在個別機構受到嚴重衝擊、案件和風險相對集中、重大案件和風險頻發、信保領域作案手法層出不窮等四大特點。

第一,由於相關網貸平臺爆雷,與之合作的個別保險機構集中巨額賠付,經營穩定受到嚴重影響。第二,案件和風險相對集中。首先是集中於中小保險機構,20起案件中,有3家中小保險機構發案數佔比80%;其次是集中於融資性信保業務。第三,重大案件佔比較高。20起案件中,有8起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第四,信保領域作案手法層出不窮。例如,一家公司的信保門店經理夥同16名員工,對明知不符合貸款條件的「瑕疵客戶」提供保證保險,承諾不需要償還貸款並給予好處費,騙取銀行貸款900萬元,此為基層網點負責人製造窩案。又如,某公司存放在倉庫中的2000餘輛質押車輛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同時,作案手段不斷翻新,在某風險事件中,利益相關方通過特別約定的方式,將企財險異化為保證保險,以獲取金融機構貸款。

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疫情衝擊等客觀因素之外,銀保監會強調:「相關經營主體不計後果盲目擴張、風險管理能力不足、關鍵環節管控不力、風險合規意識淡薄等,是該領域近年來重大案件頻發、爆雷事件不斷的關鍵因素。」

為此,銀保監會提出三條防範對策。首先,穩妥化解存量風險,險企要切實扛起主體責任,組織開展專項清理,嚴格依法催收挽損。其次,積極防範增量風險,險企要轉變經營理念,落實監管要求,強化風險管控,不得將風險審核和監控等核心環節外包給合作機構。此外,要堅決遏制案件風險,加強案件風險防範工作,加大案件處置力度,強化重點環節風險監測和識別,加大對基層機構負責人等重點崗位人員監督,及時發現風險隱患等。

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儘管信保業務目前整體虧損,但險企之前採用「過寬」條件承保時的責任在逐步出清,保證險的月度虧損額明顯減少,未來將企穩向好。此次大幅虧損,讓保險業接受了信用風險的教育,將促進其改進承保。

來源:證券日報

相關焦點

  • 小贏科技淨虧損達2億 欺詐風險餘波未了
    報告顯示,小贏科技2020年第一季度貸款撮合額為68.23億元、營收5.29億元,淨虧損1.96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小贏科技業績指標整體表現穩健,部分指標承壓:平臺撮合貸款總額達到68.23億元(人民幣,下同),實現營業收入5.29億元,淨虧損為1.96億元。據了解,小贏科技第一季度出現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響。
  • 維維股份資金佔用27億餘波未了 新盛集團如何治療「多元化後遺症」
    原標題:維維股份資金佔用27億餘波未了 新盛集團如何治療「多元化後遺症」 摘要 【維維股份資金佔用27億餘波未了 新盛集團如何治療「多元化後遺症」】以往多元化的陣痛歷歷在目
  • 01.04丨2020前11月產險承保虧損76億;銀保監連開兩次車險座談會...
    5.88%股權4富德生命人壽力求未來3年實現新業務價值增30%52020上市保險中介年中報:淨利潤規模達2.5億元  今日數據  前11月產險承保虧損76億  據統計,2020年前11個月,產險公司實現利潤總額50.12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540.69億元,同比下降91.52%;值得注意的是,
  • 退貨運費險十年:承保主體從1家到11家 承保人從虧損到盈利
    2013年前,承保「退貨運費險」的主要是華泰保險。2012年「雙11」,華泰保險承保的「退貨運費險」當日保費收入超1000萬元;2013年「雙11」,這一數據為單日成交1.5億筆,保費收入近9000萬元。2014年「雙11」,阿里巴巴參投的眾安保險開始承保「退貨運費險」,「雙11」當天眾安保險承保的保險保單量突破1.5億,保費突破1億元。
  • 人保財險車險承保利潤畸高
    2019年,人保財險實現機動車輛險承保利潤82億元,2018年為38.94億元,同比增速竟然高達110.6%,與信保險由盈利變為虧損28.84億元形成鮮明的對比。  近日,一則「中國人保暫停助貸險業務」的消息激起不小的浪花。
  • 去年前11個月產險公司承保利潤同比轉虧 責任險逆流而上
    《證券日報》記者近日從相關渠道獲悉,去年前11個月,產險公司實現利潤總額50.12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540.69億元,同比下降91.52%;值得注意的是,產險公司2020年前11個月承保利潤為-76.08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32.91億元,減少108.99億元,同比下降331.13%,承保利潤率為-0.69%。
  • 退貨運費險十年:承保主體從1家到11家、承保人從虧損到盈利
    2014年的「雙11」,阿里巴巴參投的眾安保險開始承保「退貨運費險」,「雙11」當天眾安保險承保的保險保單量突破1.5億,保費突破1億元。此後,「退貨運費險」在「雙11」一路高歌猛進。2015年「雙11」,退貨運費險當天的銷售數據為3.08億筆,華泰保險、眾安保險和太保共同創造了這一銷售紀錄。
  • 財說|GNC破產餘波未了,哈藥股份投資巨虧超20億元
    GNC創立於1935年,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主要產品為營養食品等保健品,在全球有超5000家連鎖門店。2010年開始,由於經營不善、業績表現不佳等方面的考慮,GNC開始謀求出售。哈藥股份於2018年2月通過其控股股東哈藥集團與GNC籤訂了購買協議,哈藥集團擬以現金約3億美元認購GNC發行的約30萬股優先股,並由哈藥股份承接哈藥集團在購買協議中的全部權利和義務。截至2019年2月13日,哈藥股份分三次累計向GNC支付2.995億美元,用於認購其發行的299,950股可轉換優先股。
  • 保險周報(12月14日)
    扶貧類農業保險保額5年增長超600倍險企信保危機餘波未了 前10月承保虧損超110億元11月59家險企102人次董監高變動MDRT設立上海代表處 加大對中國會員和金融服務業支持保交所曾於瑾:保險資管產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新時代保險業協會邢煒:預計「十三五」期末保費收入4.5萬億元銀保監會馬學平:保險業需聚焦健康險
  • 前10月財險公司大虧近66億:「臺柱」車險保費下滑,信保業務「拖...
    伴隨著保險業最新經營情況的出爐,財險公司前10月成績單也浮出水面。11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渠道獲悉,前10月財險公司淨利潤虧損近6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由盈轉虧;其中,信用保證保險(以下簡稱「信保」)以低於-10%的承保利潤率「拖後腿」。除此之外,車險讓利於消費者、保費價格下滑的同時,兩月來,車險保費規模持續走低。
  • 中小公司承保持續虧損?可能是個偽命題:財險業牌照收益率排行榜
    來源:13個精算師作者:13精 中小公司承保持續虧損?另外一家則是新進入中型公司行列的眾安,其牌照收益額是-21.5億元。如果不考慮這兩家,則其他傳統中型公司的牌照收益率為1.7%(其中承保-5.6%,負債投資7.2%)。2019年小型保險公司牌照收益率為-4.2%。過去9年一直為負。其原因主要是負債投資無法彌補承保虧損,且似乎一直未見好轉。
  • 東海航運保險2019年仍未盈利航運責任險承保虧損額擴大58%
    相較2018年同期,虧損額度擴大7.8%至3480.3萬元。資料顯示,東海航運保險成立於2015年12月25日,註冊資本為10億元,總部位於浙江省寧波市。經營範圍主要包括船舶保險、船舶建造保險、航運貨物保險、航運責任保險。成立以來,東海航運保險連年虧損。
  • ...天安財、壽2019年合計巨虧超110億元|慧保周報(2020年第19周)
    本周要點熱門資訊重疾險或迎降價潮,發生率表時隔7年再修訂天安財、壽2019年合計巨虧超110億元滙豐人壽或將變身外資獨資天安財、壽2019年合計巨虧超110億元近日,天安人壽及天安財險的2019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天安人壽淨利潤-69.91億元,成為2019年壽險公司虧損王。其中,退保金199.87億元,同比增長1440%。
  • 70家財險公司競逐健康險:Top16搶佔9成市場,承保虧損高達40億
    2019年,財產險公司錄得健康險保費收入840.29億元,同比增速高達47.68%,成為增速最快的險種之一,但與此同時,其也錄得超過40多億元的承保虧損,成為財產險公司承保虧損最嚴重的險種,17家險企的賠付率甚至超過100%。
  • 去年超七成車險虧損中華聯合賠8億 綜合費率達歷史最高
    據《投資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機動車輛保險共進入53家險企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行列,為財險公司帶來了大額保費,但從承保利潤來看,虧損的企業並不在少數,馬太效應明顯。  數據顯示,這53家財險公司中,僅有13家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獲得承保利潤,也就是說,大約有75%的財險公司車險業務是虧損的。其中,中華聯合財險虧得最多,總計虧損金額約為8億元。
  • 沃森生物「賤賣門」餘波未了,牽出「高買低賣」隱秘往事!
    文 / A股頻道出品 / 節點財經「不賣了!不賣了!」,沃森生物終於「服軟」了。2013年1月,沃森生物出資2.65億元,收購了上海澤潤 40.6%的股權並增資,交易完成後,沃森生物持有上海澤潤 50.7%的股權。收購的時候,上海澤潤已成立10年,經營狀況不善,只有一款A肝滅活疫苗上市,二價HPV疫苗剛完成Ⅰ期臨床。如今,這款二價HPV疫苗的Ⅲ期臨床已經完成,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沃森生物卻突然要以35億元估值轉讓股權,投資者的憤怒與不解可想而知。
  • 「輝山債」餘波未了大金所擬增資化解風險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或受累於輝山債務危機,儘管大金所已經停發新理財產品一年多,但是業績虧損和負債增加的問題一直存在。另一方面,大金所2017年10月份提出的「引入戰略投資者」事宜正在加緊推進。8月22日,大金所通過大連產權交易所掛牌增資項目,擬增資擴股,募集至少5100萬元,佔有股份至少33.33%。增資後,新股東需牽頭化解當前已暴露的風險。
  • 2019車險承保盈利百億的秘密
    來源:今日保非車在保費快速增加的同時,承保虧損的速度更快。2018年非車險承保虧損24億元,這一數字到了2019年升至101億元,勁增320%。2019年4828億元的非車保費,增幅達到23%。同期,車險保費增幅僅4.5%。
  • 2019車險承保盈利百億的秘密丨保險筆記
    撰文|燕梳志   承接昨日文章(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查看),這廂:   非車在保費快速增加的同時,承保虧損的速度更快。   2018年非車險承保虧損24億元,這一數字到了2019年升至101億元,勁增320%。   2019年4828億元的非車保費,增幅達到23%。